我已經有全款自住房,手上有100萬,是買房好,還是存定期好?

稻田蓮花


您好,我是“樓市觀察”,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長期投資的話,在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或本省經濟文化中心買房,比在銀行存定期更好;中短期投資,則建議選擇銀行理財、分紅型保險等其他投資方式;特別不建議在四線以下城市買房。

您的問題反映了您有房正常居住且沒有供貸負擔,手上的100萬資金主要用於投資。那麼,我們就從分析房價未來走勢預測買房投資收益與在銀行存定期存款收益兩個方面來比較一下:


一、分析房價未來走勢,看買房投資20年收益

1、從國家“房住不炒”與“穩房價、穩地價”的政策指向看,樓市20年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不能再指望之前的高額回報。不考慮土地供應因素,未來房價走勢將主要受到貨幣與供求兩個方面的影響:

(1)貨幣。

A: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任何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會存在貨幣流通總量M2的逐年擴張,中國自然也不例外。2000年,我國的M2貨幣流通總量為13.249萬億元,2019年9月末,M2總量已達195.225萬億,總量擴張接近15倍。

貨幣增髮帶來的就是貨幣貶值與物價上漲,近20年來的物價變化每個人都是有切身體會的。

B:可能的輸入型通貨膨脹。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為主要代表的國家不斷開動印鈔機刺激本國經濟。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更是推動了美國等國家大幅降息。這勢必造成全球流通貨幣總量進一步增加。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可能性大大提升。

兩方面因素疊加,國內的通貨膨脹似乎不可避免。

因此,從貨幣增發角度看,樓市作為抗通脹的重要工具,“絕對價格”上漲並不意外。

(2)供求。

影響樓市供求關係變化的因素,在當前供應端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主要就是人口增量。而全國人口增量已經逐漸放緩,未來的人口變化主要源於城市間的人口流動情況。

我們看保利地產《2019-2020房地產行業白皮書》中是這樣論述的:

從遷移特徵來看,“鄉-城”城鎮化高位放緩,“城-城”流動加速並存。獨立遷徙變為舉家遷徙,城市綜合收益與二代人口質量紅利將乘法倍增。從遷移方向而言,呈現多維極化格局:“跨省遠赴東部與省內就近集聚並存”、“東部沿海與中西部明星引力同在”、“單核虹吸力與都市圈外溢力均有”。

可見,東部沿海城市與本省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將是人口流入的主要目標城市。

所以我們推斷,隨著東部沿海發達城市與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本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人流入,其他城市的人口流出,房價也將出現城市間的區域分化走勢。


小結:長期來看,房地產價格將伴隨貨幣貶值與物價上漲保持上漲,東部沿海發達城市與本省省會城市與省內其他經濟、文化中心城市房價則更可能跑贏通脹、跑贏GDP。同時,四線以下城市會因房產供過於求,未來房產價格或將相對下跌。

如果在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或本省經濟文化中心買房的話,現在100萬元購買的房產20年後的價值至少也要翻倍。

該種理財方式的優缺點:

優點為收益較高;缺點是資產流動性差,變現週期長。


二、按照定期五年存款利率,計算可投資金100萬元20年收益。

當前,國內各家銀行五年存款利率最高為4.1%,最低為2.75%。鑑於未來長期來看,利率大概率走下行走勢,我們按年化4%的複合收益水平計算。

年收益總額=100萬*4%*5=20萬

則20年後,本息總計為180萬元。

該種理財方式的優缺點:

優點在於流動性強,缺點為收益低。


總結:作為投資,可以在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或本省經濟文化中心買房,但此類城市限購、限售政策嚴格,加上資產流動性較差的原因,只能作為長期投資,以賺取房租收入和房產溫和升值為利潤點。如果中短期該筆資金有其他用途的話,必須選擇流動性較強的銀行存款或理財產品作為理財渠道,不建議買房,尤其不建議在四線以下城市買房投資。



樓市觀察新媒體


首先要說的是我很幸運,因為年前的時候,家裡親戚介紹了一個新盤,周圍的親戚都買了這個開發商的房產,我們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再觀望一下,後來售樓先生聯繫我說出了特價房,價格非常便宜,我們還是穩住了沒有馬上下手,如果那個時候買了,現在真的要拍大腿了,投資真的需要謹慎,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多查查多看看,不會有錯。理財方面我就沒有什麼經驗了,雖然很想試試,但苦於不懂行情,只能選擇保本的方式,這樣收入比較少,但貴在穩妥。這次疫情給我們大家都提了個醒,不能透支大自然的恩賜,勤儉,自省,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努力工作,勤勤懇懇,雖然這些話看起來比較冠冕堂皇,但這才是最樸實幸福的生活!謝謝


sofy在米蘭


我認為存定期好,因為你把錢存起來,想什麼時候用就能用,我女兒有倆套房,現在急用錢,想賣賣不出去,還要還貸款。我家就是有了一所房,我想讓我兒子在賣一所,可我兒子不賣,把錢存起來了。現在他爸有病需用錢,我們就有錢給他爸看病,我的兒子真的很棒,你也應該把錢存起來,以後孩子上學,家裡的老人看病都需要錢。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那個買字又寫成了賣字,對不起了


女士2008


不考慮投資的最終目的,不可能有成功的投資。所以我們在考慮手上的一筆錢應該投向哪一個投資渠道的時候,一定要先考慮清楚,這一筆錢用於投資的目的在於什麼,簡單的說就是這筆錢什麼時候要用,希望到期的時候能達到多少收益。

01

幾年前我曾經給一個朋友相似的建議,當時他手上也是有一筆錢,在考慮應該投到哪裡去。

我問他錢準備用於什麼,他告訴我那筆錢暫時不用,主要是考慮先把錢存起來,大約過個10年左右留給兒子讀書用。如果在國內讀書可能還用不上,但是如果要出國讀書,那就應該要用上了。

他對收益沒有太高的要求,他希望當時手上的100萬能在10年之後達到150萬。其實這是一個相對低的要求,所以當時我建議他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

看這幾年的投資收益情況,不需要10年,應該再過兩三年就可以達到他心目中的150萬。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會進一步建議他把150萬,全部轉入銀行存款。剩餘的部分可以做其他投資。

02

但是類似的資金情況,我也曾經建議過,另外一些人購買房子。不過那也是幾年前。

但是一位朋友50多歲,已經有自住房,但是我依然建議他再買一套房子。因為擺在他面前主要的未來財務需求,就是提高退休養老的生活品質。當時他還沒有退休,還有工資收入,還有公積金,不但不需要用到這一筆錢,還可以通過買房子的方式把公積金也用上。

等他退休的時候,租金收入可以作為退休金的補充。另一個辦法就是把房子賣了,把一大筆錢拿出來,放在銀行,買一些可以按月付息的存款產品。

03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打算選擇合適我們的投資渠道,一定要想清楚,現在做的投資目的是為了未來的什麼支出。

沒有具體目的的,往往很難有成功的投資。我最怕碰上的就是告訴我,希望能夠增值保值,可以儘量賺多點錢,希望可以跑贏通脹。這些都不是具體的理財目標。

如果你問一個小孩讀書的目標是什麼,他告訴你,希望讀得更好一點。那肯定不如告訴你,他希望考上哪一所學校。

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看了很多答案,一個勁的算買房多少收益,存銀行多少收益,怎麼樣來收益高,我的天啊,這些人難道就不考慮一下經濟現狀,難道賺錢就是為了賺更多利息??說說個人看法:


你已經有全款自住房,說明你不缺房子,也不是剛需,既然還有100萬,那麼買房就不必了;更重要的一點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錢買房,你這種有房的又去買房不是推高了房價嗎?如果人人都去買房,那麼房價還要漲,房價還要漲的話,那麼那些年輕人咋辦?房價漲租金也要漲,那些企業家怎麼辦?真的要逼他們吧工廠搬到越南去嗎?搬到越南去,那麼我們的就業咋辦?沒工作就沒安全感,會幹壞事的,所以沒事別亂買房,更何況你還有房子住。


存定期可能收益率也就是5%不到,但是你這個存款存到銀行後,銀行可以拿去放貸,企業拿到貸款後可以緩解資金問題,多好啊,企業有錢了,企業活了,企業活了經濟就活了,經濟活了我們的工資要漲了,良性循環,所以存銀行比買房好得多;


其實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消費掉。拉動經濟三駕馬車,第一是投資,第二是出口,第三是消費;核心是消費,你有100萬,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建議沒事就到處玩,該吃吃,該喝喝,該旅遊旅遊,該幹嘛幹嘛,反正就是要把錢花掉,只有花掉才能促進經濟增長;


只要人人都消費,那麼經濟會再上一個臺階!大家認為呢?


螞蟻聊股市




手上有100萬元,在買房還是銀行定期存款兩者之間如何進行選擇呢?答案是選擇購房更划算更給力。

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在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窮人到銀行存款,富人到銀行貸款。結果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很明顯,如果你把錢存入銀行定期,而不是投資房產或者其他理財。那你的錢就會被銀行拿來借給別人購房、做生意。如此一來,別人的房子不僅實現財富保值,且不斷增值。但你存入銀行的錢無法跑贏通貨膨脹率,卻是越來越貶值。


舉個例子來說:

假設你把100萬元存入銀行,選擇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方式,按照當前實際通貨膨脹率6%計算:

存入銀行100萬,一年下來的本息收益合計為1020000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按實際通貨膨脹率維持6%的增幅來看,那麼今天100萬元可以買到的產品(比如說房子),一年後就需要1060000元,相當於存入銀行一年下來淨虧40000元!

也就是說,一年前你存入銀行的100萬元購買力,僅僅相當於一年後的94萬元。因此選擇銀行定期存款不如投資購房,或者是選擇其他理財產品。


總之,一旦存入銀行帶來的財富“縮水”,可能你依舊渾然不知。我之前的很多文章裡曾反覆強調過較低的存款利息,其實是對普通工薪階層財富的“打劫”,因為銀行還可以使用你的這筆錢賺錢,同時獲取更高收益!這也就是為什麼長期以來,有那麼多人投資房子的原因。


東震木


毛主席說:“手有餘糧心不慌”。

一百萬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不多也不少,放銀行抵不過通脹,去買房,一線城市也只夠付個首付,背上貸款更麻煩。

這種種情況下最好是做組合型、安全的金融投資,將錢分散來,著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託賓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金融投資的重要法則。

我是這樣子做的,一部分放銀行,主要用作應急資金;一部分買股票,是自己所能承擔的資金;一部分買債券型基金;一部分買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留一部分買商業保險,


女人在職場


建議先存銀行,伺機買房。

把錢存銀行也沒必要全部存成定期,銀行的產品有很多。買房呢,現在又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建議時刻關注房市政策,等待合適的機會再出手。

我做銀行客戶經理的時候,名下有很多存款客戶,他們的存期都不長。我問他們為什麼存這麼短,利息可是不多啊。他們有的說現在股市不好,先把錢放在銀行等待機會。有的說等孩子結婚要買房。還有人說現在大環境不好,投資到哪都不划算,還不如放銀行等待機會。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銀行當作是一個過渡。錢掙出來,到花出去之間的一個橋樑。銀行有很多產品,其實能夠實現這種橋樑作用的下面,我就簡單介紹兩種產品。

一、活期理財

顧名思義,活期理財是以活期的形式存入銀行獲得理財的利率。它的優勢是隨用隨取,利率相對較高。它的缺點是不太適合資金比較大的投資者也不適合存期比較長的投資者,因為利率不會,隨金額增多而增高,隨存期變長而增高。

100萬的資金放入活期理財五萬元就可以了。

二、靠檔計息類產品

現在各家銀行都非常流行靠檔計息類的產品。靠檔計息的產品就是事先不約定存期,投資者存多長期限,銀行就按照對應的利率計算利息。它的優點是存期越長利率越高。它的缺點是想要獲得比較高的利率,就需要往三年以上存。

對於等待機會不確定存期的人來說,這類產品非常適合。

國家一直在貫徹“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動將房子的投資屬性剝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恢復到三年以前房價的漲勢在近兩年是不現實的。如果題主只打算投資房產的話,要做好在銀行存至少兩年以上的打算。


當然,也有人說了,我不追求房價的快速上漲,我投資房子只是為了能每月收一點租金。這種想法也是可行的,但是房子的租金收益率可能要低於銀行的存款利率。

以鄭州為例,100萬的房子只能買70平米我的兩室一廳的房子,租金頂天了2000元一個月。租金收益率才2.4%。在不考慮空置率的情況下,這個租金收益率也只與銀行存款利率持平,比不上理財利率。

如果我有100萬,我就會選擇先放在銀行理財產品裡,等待合適的機會,選擇買房或是炒股,亦或是投資某項生意。


銀行研究僧


如果已經有全款自住房,我的建議是既不買房,也不建議單一地存定期,這兩者目前都不是最好的投資方式。


因為買房雖然可以保值,但是變現能力實在太差。以我朋友為例,她從去年9月份掛牌賣房,到現在幾乎一年的時間裡,看房人絡繹不絕,但是房子依然出不了手。本來急需用錢想從這套房子變現的想法,終究無法實現,只能另尋他徑。國家現在打擊房產投資者,對於第二套房外的貸款,提高首付比例高達70%,並且貸款利率也會隨之提高為以前的1.3倍!國家“限購又限貸”的政策,就是為了打擊非自用的投資客,“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對於買房者讓他們一下拿出七八百萬付個首付,哪有那麼容易啊!


本人一直認同這個觀點,只有當供不應求的時候,供方價格才會因為短缺而上漲。當供過於求時,價格自然會回落。想想咱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哪家沒有一兩套房產?更多的不下於10套房。當未來20年後,家家戶戶都不缺房,誰來買?誰來租呢?當然您會說,一線城市總會有買不起房的外地人或剛畢業大學生來租房,可是當房源越來越多,而且政府配套的公租房價格更低,配套服務更好的時候,房子又去租給誰呢?


再從房產稅開徵這個角度來說,當超過人均面積以上的部分需要每年徵收房產稅時,房產非但沒有帶來現金流(出租或出售),反倒需要額外每年交稅,這樣就成為了負債,並不是資產項,這樣的房產投資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當然剛需自住房另當別論。


那你可能會說,100萬不買房,那放在哪裡好呢?總得要做點什麼投資吧。確實如此,正如“特別保”之前提到過的資產配置的說法,首先需要審視下自己家庭的資產配置是否合理,如同一場足球賽,需要安置前鋒、中鋒和後衛,同時還需組合不同的陣型,有進攻有防守有配合才會有成功的可能性。


按照上圖查缺補漏,在不同年齡段進行不同的比例搭配,以期達到不同的人生規劃。

總之,無保障,不理財!後續請關注“特別保”更多的理財話題。


特別保


我認為你現在最需要的,既不是買房,也不是把錢存銀行,而是抓緊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現在的房地產投資環境下,如果不是改善住房條件的話,暫時不適合買房子。二線以下城市房產升值空間非常有限,甚至有可能下跌;一線城市100萬買不到房子。如果貸款買房還會增加生活壓力,作為投資來說也受到限購的制約。

有錢就要讓錢生錢,普通人除了買房就是存銀行。手裡有100萬現金,相較於買房子,存銀行還是可取的,起碼不會有損失本金的風險。錢存在銀行裡算是最基礎的理財方法,但是收益率也不會很高,對於投資者來說有點浪費。

我一貫的觀點是,如果資金超過100萬,就該好好打理一下了,因為理財收益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是1萬元,這對很多人來說需要工作兩個月才能賺到,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只是尋找一個更好的產品,或者改變一下自己的理財方案。

比如,有人把100萬存銀行定期一年,存款利率上浮後只有1.9%,每年獲利1.9萬元;如果購買餘額寶,收益率能到2.35%,每年獲利2.35萬元左右,比一年定期高4500元;如果他把這些錢購買支付寶裡的定期理財,收益率能達到4.5%,每年比餘額寶多收入2萬多元。這些只是動動手指的問題,彈指一揮間,年收入就會不斷增加,可見理財的重要性。

就銀行存款來說,國有銀行大額存單利率最高為4.125%,100萬每年利息4.125萬元;一些地方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相對較高,最高可以達到5.5%,100萬每年利息5.5萬元。這些都是比較保守的理財方法如果你不想承擔任何風險,完全可以選擇這樣的銀行存款。

如果你夠接受較高的投資風險,完全可以選擇一些中高風險的投資,像信託、基金等等,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8-10%甚至更高。即便是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一個好的投資者通過投資理財也完全有可能戰勝買房收益。

所以,我認為現在不是買房的好時候,除剛需外沒有必要再投資房產,100萬資金可以先存到銀行裡。既然有了這麼多錢,趕緊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