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7歲孩子的情商?

A媽說教育


1.首先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儘量少幫助。這樣孩子才會自己思考解決的辦法,擁有獨立愛思考的能力。

2.要給予孩子認可,不要總是喜歡指導教導孩子,有種教育叫適可而止。也不要總是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甚至批評,訓斥孩子。

3.不要總是給孩子當老師,自以為是的教育孩子一些似懂非懂的知識。要教他如何找到正確答案的方法,給予他最大的想象空間。

4.常常陪伴孩子,記住,最好的教育是言行。他常常做的事,正是你會做的事。

總而言之,初為父母。如果不知道如何讓他變好,不如試著把選擇權給他。我相信沒有笨的孩子,他只是你不理解的聰明。

(本人親身經歷,一個親戚家的小孩,小學到初二一直成績都不好。初三到高中成功逆襲。他就是那種在別人眼裡笨笨的孩子。胖胖的,呆呆的。品質很好)







合合大叔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弄壞東西在所難免,不要老是數落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麼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

  培養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

  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並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上癮的小倪


教孩子學會理解包容小朋友,並且學會關係幫助小朋友即可。


用戶54340331831


父母情商高,孩子自然高,所以不要老是想著提高孩子的情商,現提高自己的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Di先生


1.與孩子一起閱讀,如《王瑟小子》,首套心理學視角的兒童成長故事等,你把書單在噹噹網搜索,類似的情商書單會出來。情商方面的研究,國外起步早,你可以系統性買一些。

2.參加情商培訓或買視頻,如齙牙兔情商情商培訓等,

3.參加賴國全國學跟讀,他們讀的經典既可以訓練記憶又為中學語文打好基礎。但他們的售後那一套做法很適合培養孩子的情商


孩子你能行


首先孩子七歲這個年紀正處於情商培養的中期,14、15歲之前,是情商能力培養及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人走向成人的重要過渡階段。幫助孩子提高情商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c2cb559c50e4bdca9e5b5ed7adde1fa\

溫柔的犀牛


你有發現過孩子情商不高的表現嗎?我個人建議,不要刻意去幹預孩子情商這方面的問題,你干預了孩子未必會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我朋友家孩子就是如此,我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朋友就說這孩子情商不高,我朋友帶孩子見到熟人就總是讓孩子叫阿姨,叫叔叔,但是這孩子是個女孩比較緬甸,每次看見生人都會先笑,我朋友就是非常不喜歡她這樣總說她。後來有一次我去幫他接孩子放學,在路上我碰見我以前的同學,同學看到朋友家孩子以為是我孩子,結果朋友家孩子也是笑,然後她對我同學說,阿姨你真漂亮……我忽然覺得孩子的世界你不要干預,就像一盆花本來會長出一個圓形的花朵,你卻要讓他長出三角形花朵,那麼最後可能會是畸形的花朵。朋友家孩子最後還是被我朋友強硬的改變了,對陌生人只會很小心的叫對方一句阿姨或者叔叔而且很不自然,所以孩子的行為沒有什麼太出格的反應或者太過激的行為儘量都不要干預,不如讓他一點點體會一點點去理解為什麼要打招呼,你強行讓他怎麼做他反而會覺得自己很委屈卻又對你的命令無法抗拒,所以對性格來說是存在隱患的,但孩子情商的提高不是沒有辦法,但不可以強行改變,而是一點點引導,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提高情商。剛才看到有一個人留言說到悟,我覺得這個字用的很好。以上是我在生活中的個人見解,也許很膚淺,但希望能幫到你。


小喬的資料庫


多參加些活動,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多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耐心的為他進行糾正和講解,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的觀念,其實情商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對於他的性格也會有積極的影響!


北方的北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燥、自負,情緒不穩定等等,這都是情商不足的表現,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情商雖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是後天發展的。那麼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一、教育孩子學會生存能力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在山裡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溼飢餓中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他們無望地失聲痛哭,“人們永遠也找不到我們了”一個孩子絕望地哭泣著說,“我們會死在這兒。”然而,11歲的伊芙雷站了出來,“我不想死!”她堅定地說,“我爸爸說過,只要沿著小溪走,小溪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河,最終你一定會遇到一個小市鎮。我就打算沿著小溪走,你們可以跟著我走。”結果,他們在伊芙雷的帶領下,勝利地穿出森林。也許人們會認為,像伊芙雷這樣的女孩生來就有才能,其實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於其父的後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並知道什麼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

二、培養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並告訴他們:“現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後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以後的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於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後事業上也少有成功。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於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後背,然後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週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會成功的。

三、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會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四、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是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受,逐漸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慾的表現,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如果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動,不但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乾點什麼事,他也懶得動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跑他玩。

五、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車拖到那兒,然後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親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六、培養自信心和麵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只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小女孩反覆練習,終於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裡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壞東西在所難免的,不要老是數落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麼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

八、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儘管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是那麼稀奇古怪,你應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創造的導師。

九、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並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親愛的家長,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備這些品質呢?



皮皮娛樂哥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我恰好學習過一些類似的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情商的產生是伴隨著社交的。因此,把孩子帶去一些公共場所、社交場合是非常好的提高情商的選擇。

在公共場合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模仿大人們的舉動,情商高的大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比如一不小心碰到了他人,大人們是如何做的,這個時候如果讓孩子去學習這樣的行為模式,久而久之就會使他情商變高。

而在社交場合中,情商的體現在於人說話、行為,以及對形勢的判斷上。說話,舉止方面的情商鍛鍊很大程度也是通過模仿培養出來的。而對場合、形勢的判斷則是通過對大量情景的閱讀而培養出來的。這時,把孩子帶去儘可能多的漲見識,便是最好的培養了。

當然,平常家長的語言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對於情商高的表現進行褒獎,對於情商低的行為進行批評,都會強化孩子腦海裡情商的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