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作詩萬首,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

在中國文學史上,陸游是留存詩歌篇目最多的詩人。“六十年間萬首詩”,在這數以萬計的詩歌中,詠梅詩有一百六十多首,是古今少有的。

那麼,陸游為何如此喜歡梅花,梅花在陸游心中又有何特殊寓意呢?

陸游作詩萬首,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

一、文人筆下梅花和放翁筆下的梅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多以“梅蘭竹菊”自喻,其中梅花象徵的多是志趣之高潔、品質之傲岸。

宋初詩人林逋酷愛種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在其名作《山園小梅》中可看出他孤高超脫的生活情趣。“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道盡梅花的形態,但是並沒有觸及到梅花的神經本質。南宋詞人姜夔欣賞此句,直接以《暗香》《疏影》為其詠梅的調名。

而在憂國憂民的陸游筆下,梅花不只是簡單象徵“隱逸”。

陸游生於南北宋之交的離亂之時,民族的危機、父親的感染讓陸游從小就有強烈的報國之志,他希望馳騁疆場,“匹馬戍梁州”,其恢復中原的愛國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可是朝中小人當權,秦檜等投降派的陷害阻撓,使陸游的仕途幾多坎坷。

陸游作詩萬首,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

於是,在其艱難坎坷的仕途現實之外,他以梅花為寄託建立起一個百折不撓的精神家園。正如清人沈祥龍在《論詞隨筆》道:“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於其內,斯寄託遙深,非沽粘焉詠一物矣。”

陸游詠梅,不只是詠梅花本身,更是自我志向的抒發。

二、零落成泥碾作塵,愛國志不曾稍減

陸游是報國無門的英雄,這在其《卜算子·詠梅》中是最有代表性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在無人問津的荒野獨自盛開的是梅花正是黃昏時獨自發愁的詩人自己,朝中文恬武嬉,主張抗金的主戰派被冷落一旁,又因為言辭激烈而受人奚落。可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畏冰雪,凌寒獨開,與春天的萬紫千紅迥異,詩人雖苦悶,卻並不消極,反而自有傲骨,即使千磨萬擊,也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本心。句句寫梅,也是句句自喻。

陸游作詩萬首,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

金戈鐵馬的宋金之際,詩人飽受悽風苦雨的折磨,但是在陸游詠寫梅花的詩詞中,梅花猶如頑強的戰士,風雪愈烈,愈顯得其英雄本色。如陸游的《落梅》(其一):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又如《落梅》其二:

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

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在這些詩中,梅花的氣度和精神得到極大褒揚,花木無情,詩人以有情之眼觀之,而使花木有了詩人之情罷了。時代的更迭,政局的矛盾,在嚴酷的環境下詩人百折不撓的精神有了一層悲壯色彩,這是與前人多詠梅花的高潔隱逸所不同的。

三、一樹梅花一放翁

陸游作詩萬首,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

政治上的不盡人意讓陸游常常有落拓之感,他四處顛簸,所見梅花非一時一地。在他二十多歲時,就曾寫過家鄉的梅花,有《看梅絕句》五首,如其五:

老子舞時不須拍,梅花亂插烏巾香。

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生。

在日後的漂泊歲月中,他對梅花常有“他鄉逢故知”之感。“嗟餘相與頗同調,身客劍南家在刻。淒涼萬里無歸日,蕭颯二毛衰有漸。”“相逢萬里各羈旅,不待猿啼已斷魂。”“平生剩有尋梅債,病扶藤杖覓殘梅”。“二兒一孫奉此老,瘦藤天矯凌風霜,冒寒去東園尋梅。”詩中的梅花是詩人的老友,是詩人的親人一般,而世事的兇險讓他思歸情緒強烈,“零落梅花不自由,斷腸容易付東流。與人又作經年別,問月應知此夜愁。已是狂風捲平野,更禁橫笛起危樓。何時小雪山陰路,處處尋香系釣舟。”

在陸游的心中,梅花是可親的,正如辛棄疾眼中之青山,已經物我兩忘,“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他喜歡梅花,甚至將自己當成傲雪之梅,如《梅花絕句》(其三):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陸游作詩萬首,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

結語

“五十年間萬事非,放翁依舊掩柴扉。相從不厭閒風月,只有梅花與釣礬。”陸游一生戎馬倥傯過,悲憤不平過,八十多年的心事不會有第二人感同身受。

“與梅歲歲有幽期,忘卻如今兩鬢絲,乘淡月時和雪看,明朝紅萼綴空枝。”陸游痴於梅花,不只是愛其高潔,更是以梅花為友,吐露心志,同時借這一冰清玉潔的朋友以自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