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必做的100件事

最近看到不少朋友都在朋友圈曬“人生必做的100件事”,我自己也測了一次,發現已經完成了56件。


我在其中挑出了10件讓我受益匪淺的事兒,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也希望如果大家恰巧沒做過其中之一的話,有機會一定要試試看。


1、隨手幫助陌生人

記得上大一的時候,在去學校的火車上,遇到了個離家出走的小女孩,她就坐在我對面,攀談之後發現她是因為和父母吵架,賭氣要去上海的爺爺奶奶家,可錢不夠只能坐到徐州就要下車了,但當時到徐州已是凌晨,對於一個只有15歲的小女孩還是有點危險的。


於是我給了她補了車票,讓她和我一起坐到了離上海更近的終點站,下車後一路陪同她去了汽車站。


目送她上了去上海的大巴車才安心離開。雖然途中她也記了我的手機號,並且說回去之後一定會讓她爺爺把錢還給我,但是最後我並沒有收到這個錢。


這時可能會有朋友吐槽我一定是因為妹紙長的好看,其實還真不是,說實話妹紙長的真的是又黑又胖,外加五官長的也是十分的憨厚穩重。所以完全可以排除這個因素。


但是這並沒有妨礙我每每想起這件事時,都會感覺到非常溫暖,我覺得這件事本身,帶給我的幸福感不見得會比那個小女孩弱。


因為只有真正幫助過別人的人,才能夠體會到那種喜悅。我想這也許就是為何那麼多功成名就之人,會把自己人生的後半段投身於公益的原因之一吧。如果有機會也希望正在讀本文的你務必要試一下。


2、談一場校園戀愛


我們的青春都只有一次,而且那個18歲的你也只有一次,那會兒你的心態和步入社會的心態的真實差距,實在是可以用兩個物種來形容。


當然這些事在你上學的時候是完全不可能明白的,我經常愛舉一個例子來奉勸那些母胎solo的朋友們:“如果你不趁著年輕時,勇敢一點談一次戀愛,那你連情歌和愛情電影基本上都看(聽)不懂。”


就比如之前很火的“少年的你”那句很戳心的“你我不會,但他們是少年”,只要在學生時代談過的朋友們,肯定都會發自內心的會心一笑,並深深為之感動;而沒談過的看了則感覺就好像是“空中樓閣”,雖然覺得很美,很難感同身受。


因為前者的感受,是由他當年活生生的回憶畫面,和當時痛徹心扉的親身經歷的情感鑄造,而後者則只是虛幻的想象而已。


所以再次希望還在上學的朋友們一定要勇敢一點,真的沒有什麼可損失的。就像人們總說的,在你生命最後一刻,人們往往最為遺憾的是那些沒有做的事,而不是你做了卻後悔的事兒,所以勇敢點朋友。


3、有一個10年以上的朋友


獨生子女是很孤獨的,而不幸的是我們這一代大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那種從小就一直粘在一起的死黨,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就尤為珍貴。


還好我有兩個死黨從初中時就一直很好,現在算起來也有十好幾年了,他們見證了我人生各個時期的成長和改變(我也同樣見證了他們)。偶爾的小聚也會讓你回憶起很多原本已經模糊的青蔥時光,他們是你在忙碌生活中的一點點精神港灣。


所以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死黨,尤其是長大之後一定要小心維護,雖然隨著長大你會發現沒了誰都能照樣活,但是有他們一定會更好。


4、得一次“第一名”


我記得我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一次“第一”經歷,就是高三時一次全區歷史模擬考試,我得了全班第一,因為當時只有兩個文科班,所以我的全班第一也就相當於全校第一(我在較好的那個文科班)。


這次第一對我來說還是意義非凡的,一方面讓我有了更大的動力去迎接未來的高考,另一方面極大鼓舞了自己的自信心,使得歷史這件事變成了我終生的愛好。


任何一次第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可能意味著一次“認知飛躍”,他會帶給你遠超自己想象的能量。這也是為何我一直覺得亞里士多德那句“優秀是一種習慣”,絕對不止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方法論。


5、發表一次演講


本來以為演講這事,只是對於我們羞於表達的中國人來說很難,後來才發現這件事其實是對於整個人類這個物種來說都很難。


比如著名英國哲學家羅素就曾說過:“我每一次要當眾演講之前恨不得把自己的腿敲折了,這樣我就不用去上臺分享了。”


作為一個三本學生的我在剛畢業第一年時,曾經在南大做過一次主題分享,雖然內容確實不咋地,但是感覺真的是非常好(雖然工作之後演講變得更加頻繁,但就跟所有第一次一樣,這次演講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當你真正經過演講之前那種“地獄般的洗禮”之後,在你演講完那一剎那,除了會感嘆自己撿回一條命之外,你還會感覺自己的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會收穫到那種類似創作完作品,給眾人分享後的喜悅感。這種高級的快樂,只有創作者們才能體會。


6、定期自我總結

當你到年終時,總是感嘆時間飛逝卻不知道自己這一年到底幹了什麼時,你能做的除了後悔感嘆自己又老了一歲外,你還可以試試做一個定期總結,起初不用太難,按週記或者月記的形式就可以。


我自己經過這些年的磨鍊已經從月記、週記、發展到了去年的日記,這樣做的好處真的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


但用最簡潔和有力量的語言來概括的話就是:我的生活變得更具體了。而只有這樣你才能更瞭解自己,以及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


7、去不同城市生活


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定的偏見和固有認知,這兩點都會讓人變得越來越狹隘。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換一個城市生活(有條件當然換個國家呆一陣子更好)。


我自己本來大學就是在外地上的,畢業後曾在南京生活了大概一年才回到北京,這些經歷對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因為一個人生活會給自己更多獨處的時間,而獨處正是思考最好的夥伴。


雖然大多時候也只是在胡思亂想,但是那也比在一個熟悉的地方什麼都不用想要好得多。


最重要的是能夠感受不同的風土文化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包容,而這一點又是幸福感的重要基石。所以真的希望大家有機會至少應該在另外一個地方呆上個一年半載,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


8、養一次寵物

沒當過貓奴或者狗奴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通過跟他們的長期相處,我覺得至少能夠讓我獲得兩點新知。


首先就是能夠讓人類放下自己的傲慢,你會發現動物真的很聰明,尤其是我家salty(邊牧的智商大家都懂得),而這一點在我們和人相處時並不是很容易察覺到。


第二就是能夠讓你體會一下照顧別人和被別人照顧的感覺,它們最純真的情感真的會治癒人心。而讓我們時常感動,是維持內心“柔軟”十分關鍵的一點。


9、創一次業

對於十分喜歡熱血漫的我來說,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最接近王道熱血漫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創業”了。


真正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因為當你在創業時,幾乎每一天都處於“未知”的狀態下,這就相當於是一場盛大的“冒險故事”。


你有著自己的主線任務,比如上市、公司規模達到多少人,或者在某個領域達到多少市場份額?你還可能會遇到各種“神奇的事件”;


在這一路上你還會結交一些“創業夥伴”,他們會和你一起組成主角團,這其中可能有感動也有背叛。


但無論這樣一段特殊的冒險經歷最終結局如何,都會帶給“主角”史詩級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也會更加了解人性,同時也會更加了解你自己。


10、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

對於這一件事,我自己目前其實也就算是一個“正在進行時”,因為每個人活在這世上的最終目的,其實便是完成自我接納以及與自己的和解。


而上面所列的9件事,對於這件事都是有幫助的。我個人覺得達成這件事的最終時刻,也是我們人生真正變得圓滿的時刻,畢竟這是一個極為高的境界,高到值得我們終生去追求與探索。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人生必做100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10件事,也歡迎你來留個言,說說你認為最重要的幾件事,期待你的留言。


彩蛋

這是我已經完成的100件事中56件事的截圖,也歡迎你和我分享一下你最重要的幾件事,讓我們互通有無一起成長,與君共勉~

一生中必做的100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