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一代權臣納蘭明珠之子的愛情:人生若只如初見

春風席捲桂樹,花落滿園輕鋪路。雲隨清風斜入天,青鳥於人間。昨晚細雨打柳,今早日上欄杆。暖衾細數五更寒,說盡人間情牽。

1

泰戈爾在《思念》中說,你無處不在,管轄我的生與死

這句話正是納蘭性德和原配夫人盧氏的真實寫照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其父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

出生貴族的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顯赫一時的父親,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的納蘭容若,內心深處卻極其厭倦官場生活,無心功名利祿

“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的納蘭容若英年早逝,在康熙二十四年五月赫然離世,年僅三十歲

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是年盧氏年方十八

其實在之前,納蘭容若與其表妹有過婚約

“正是轆轤金井,滿是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正值心事眼波難定的風流少年的納蘭性德,初遇表妹納喇氏,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也是不可阻攔的,但可惜邂逅不過曇花一現

由於納蘭明珠是朝中重臣,孝莊太后和康熙為了拉攏明珠,指明要明珠從納蘭家挑選女子入宮為妃,納蘭府中並無適齡女子,於是就把納蘭性德的表妹納喇氏送進了宮中


納蘭容若,一代權臣納蘭明珠之子的愛情:人生若只如初見


就這樣,兩個人被逼分開,納蘭性德娶了盧氏為妻

或許開始納蘭性德內心並不願意,是被家人催促之下與之成婚,但是不知是納蘭性德覺得表妹不再回來,還是盧氏太好,婚後兩人琴瑟相和,夫唱婦隨

兩人也是驚人的相似,溫柔,純真又孩子氣

納蘭性德與妻子真的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容若看書的時候,盧氏總是提前進入書房幫他收拾好桌子,擺上容若喜歡吃的瓜果

然而有一天,容若在書房看書時,卻久久沒有看到盧氏,焦急的他就四處找尋

最終在後院裡找到了妻子,只見盧氏在後院撐著兩把傘,一把遮住自己,一把遮住剛開好的蓮花,這一幕又讓容若心動不已

盧氏也是讀過詩書的,盧氏曾經問容若:最悲傷的字是哪個?

容若不解

盧氏說,是若。凡“若”字出現,皆是因為對某人某事無能為力,因而寄希望於過去與未來

好景不長,兩人相濡以沫的生活只維持了三年,三年後,盧氏因產後受寒而死,這給容若帶來極大的痛苦

在思念亡妻孤獨中,納蘭創作了《木蘭花令》和《浣溪沙》

《木蘭花令》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細思量。

被酒莫醒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容若,一代權臣納蘭明珠之子的愛情:人生若只如初見

2

容若三十歲,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與江南才女沈宛相識。


在之前,沈宛所著的詞作《選夢詞》就刊行於世,被容若信賞看重


也許是知音難覓,或許是兩者皆對對方有情有義,兩人遂結為金蘭之好


由於沈宛的身份和血統,她不能名正言順的進入明府中,兩人就一直保持著這種沒有名分的聯繫,過著情人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半年以後,容若突然去世,留下了孤獨的沈宛流落人間,沈宛含淚返回江南,有情人不得眷屬,留下來一段讓人嘆息的憾事


[朝玉階]《秋月有感》 沈宛

惆悵悽悽秋暮天。蕭條離別後,已經年。烏絲舊詠細生憐。夢魂飛故國、不能前。 無窮幽怨類啼鵑。總教多血淚,亦徒然。枝分連理絕姻緣。獨窺天上月、幾回圓。

至今獨身的我每每看到這樣的容若,心總是為莫名的浮現出一絲感傷,我不知是傷嘆英年早逝的容若還是他那終究不能與愛相處到底的命運,但終歸會有一絲不忍去觸碰這個如雲做的瓷罐般的男人和他那多情的靈魂


納蘭容若,一代權臣納蘭明珠之子的愛情:人生若只如初見

3

好的愛情理應像容若和盧氏那樣的忠貞,這樣的忠貞又讓我不禁想到了蘇軾,那個看來平常,卻發自肺腑的思念亡妻的他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的祖瑩


蘇軾對比容若,蘇軾是幸運的吧,畢竟他和王弗度過了一段不久的歲月,但蘇軾對比自己又是不幸的了,逝者自然對人世間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又豈能茫然而忘呢?


納蘭容若,一代權臣納蘭明珠之子的愛情:人生若只如初見


夜月出皎潔,憐風掃落葉。鳥落寒枝暫停歇,說什麼陰晴圓缺

烏啼霜雪殘月,蟬鳴夏夜雨斜。莫道相思入土安,道不盡思念情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