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亦有情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

松楸方念無人掃,忽見江邊獺祭魚;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犬守良宵夜,鶯歌娛樂春;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耕不輟,是歌頌萬物有靈亦有情,也是祈願萬物皆平安長相守!

萬物有靈,亦有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是元好問先生筆下的絕妙佳作,寫的主角——大雁。

大雁,南飛北歸無論路程多遙遠,都是比翼雙飛,沒有兩地分居,不存在見異思遷,任它多少的夏暑冬寒,依舊恩愛相依,一生陪伴。倘若一隻大雁不幸逝去,伴侶會守護身邊,或引頸長鳴,哀悼一生;或幽怨一聲,決然殉情。

試想,形單影隻的大雁再去飛過萬里層雲,越過千山暮雪,那還有什麼意義呢;無論南飛還是北歸,大雁皆是成雙成對。

如果你遇到身邊有大雁被捕,請你能像元好問先生那樣:略費銀兩,將其買下,儘快放生;或憤然制止,毅然決然向相關部門舉報。千萬別去買賣,更不要殺害。從情感上想,他的伴侶正哀鳴呼喚等著它的歸來,從法理上講,它是國家保護動物,理應愛護。舉手之勞,既是責任,又是功德。

萬物有靈,亦有情

寒冬已去,春意正濃,成群的大雁已排好隊形,翱翔於天空。我們或抬頭微笑,默默祝福;或揮手示意,熱切歡迎。


木鴛鴦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這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王逸先生所寫,讚美鴛鴦及狐狸對愛情忠貞的詩句。

沒錯,還有狐狸。

從古至今,不少詩詞典故,散文小說,影視播音對“狐狸”這個鍾情專一的動物有一定的誤解。“妲己是狐狸的化身”有神話色彩成分,“狐狸精”是“狐狸”不願揹負的特有敏感詞彙。好在,2018年由楊紫、鄧倫等出演的《香蜜沉沉燼如霜》這一電視劇中,對“狐狸”進行了更全面的認識。

其實,從自然科學角度看,狐狸這種動物對伴侶確實忠貞不渝,而且很浪漫。

當一隻公狐狸看上一隻母狐狸時,便會想方設法討好她。先把住處裝飾一番:或跑到鄉郊野外採下朵朵鮮花,放進洞穴;或是跑到山坡高崗銜來顆顆野果,埋進洞穴;準備好驚喜,來獲母狐狸的“芳心”。雖然只是一個簡陋的洞穴,但儀式感很足。

狐狸不僅有這些浪漫,還有他的鐘情。

萬物有靈,亦有情

狐狸雙雙成對後,公狐狸便主動承擔起“家”的責任,外出覓食,保證妻兒的豐衣足食。還會時不時銜來美麗的石頭,已示驚喜。倘若,其中一隻狐狸生病了,伴侶便會細心照料,不離不棄。若不幸逝去,另一種狐狸也會絕食不語,直至死亡,生死一起。狐狸,愛上另一半,就會把最好的給他,終其一生,至死不渝。

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鍾情專一的代表,一吻定情的天鵝,一生不離的企鵝,矢志不渝的信天翁……願它們一生相守,永不分離。

萬物有靈,亦有情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陽光和熙,春意盎然,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萬物有靈亦有情,不傷動植物,眾生皆平等,相守伴一生!


樹下麋鹿,用有溫度、有銳度、有深度的文字,寫所見、所聞、所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