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第二次世界战争是20世纪中叶影响人类走向的一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类死伤无数,同时也发明了无数的先进武器。不过有好就有坏,有沿用至今的武器也有相当“废柴”的武器。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战争伴随着死亡,愿世界和平


第十名:“哑弹之王”美国MK14鱼雷

上榜理由:太不可靠了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Mk14鱼雷是美国在二战时期美国潜艇用的一种重型鱼雷。在长达近4年的太平洋战争中这种鱼类都是美国主力装备。在最初设计时,这种鱼雷还被装上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近炸引信以增加鱼雷的破坏力。不过非常不幸的是这种鱼雷实在“太不靠谱”了。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在美国参战的最初18个月中,海军潜艇装备的MK14型鱼雷的哑弹率竟高达70%!

对此,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哭笑不得:“这东西最可靠的性能就是它的不可靠性!”不能爆炸的鱼雷不仅容易暴露潜艇位置,而且经常临阵误敌,眼睁睁地让敌人的船只逃脱。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1943年7月L·R·达斯皮特艇长曾指挥的“黑鯵”号潜艇伏击日本最大油船“南都丸”号。艇长以近乎完美的角度向这艘油船发射了15枚鱼雷,但是只有一枚爆炸......随后工程师对这种鱼雷进行详细的拆解研究才发现:引信在设计上出现了重大失误!由于这种鱼雷大而昂贵,所以在实际制造出来后一直都没有进行有装药的实弹测试,直到开战都没有发现这种问题..... 美国潜艇使用这种鱼雷不知道错过了多少战机........

第九名“机枪双废”之大正十一机枪

上榜理由:太娇贵,太麻烦

大正十一机枪是日本二战时期陆军装备的制式机枪,因于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在装备大正十一式机枪之前日本从未设计过一款机枪,因此在设计大正十一式时极为慎重。考虑到子弹携带 ,弹药通用以及火力持续等几个方面之后决定使用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并且为了减少士兵携带重量创新性的设计了“漏斗”装弹机。这把枪在设计的时候设想能够通过副射手不停的向弹斗里放入五发弹板实现火力持续。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但大正十一机枪由于被设计的过于精密因此对需要严格保养才能使用。另外这种枪每次使用的时候都需要机油润滑,为了方便倒油在枪的边上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油壶。

虽然理论射速能达到500发/分钟,可实战中也就100/发分钟。再加上这把枪无法更换枪管,因此连续射击之后就必须停下来冷却枪管。在整个二战历史上,很多其它型号的轻机枪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压制大正十一式。

第八名:多炮塔神教-T35坦克

上榜理由:全都有,全都弱

早期在人们的认知中坦克这种武器就应该像海上的战舰一样用后大量的火炮和的厚实装甲,因此最早的设计时都将坦克设计的更大炮更多。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T-35坦克就是在这种设计理念下被制造出来的,该型坦克共有5个炮塔,主炮塔下面有4个炮塔。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两个机枪塔位于左前方和右后方。这种坦克看似火力十分均衡,前后左右都被照顾到了。但当真正走到了战场这辆坦克才被发现设计的时候已经严重的脱离了实际。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T-35庞大的躯体多带来的重量影响了速度,T35的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不过显然苏联人也知道他们制造的这种多炮塔坦克实战能力并不强.....因此这种坦克只被制造了61辆,直到1941年该型坦克退役都没有一次出现在一线战场之上。

第七名:“机枪双废”日本九二式重机枪

上榜理由:射速慢,换弹时间长

日本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在一战后期在三年式重机枪以及89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最早出现于中日战场之上,随着日军侵略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亚洲。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单从精度上来讲九二式重机枪确实是二战时期最为精确的机枪,不过作为部队火力支柱的重机枪,九二重机枪无论是射速还是可靠性都非常的差。首先这挺机枪使用的是30发的弹板供弹,每次使用前先要由副射手在弹板子弹上涂上润滑油,然后再平稳的送入机枪机匣内。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这个动作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不然就很容易卡壳。其次九二重机枪的连续射击能力只有300发,而且也不能进行枪管的快速更换,只能等待其自然冷却后再进行射击。在二战时期无论是中国军队的民24式机枪还是美军的M1919机枪都能完全压制住九二重机枪。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第六名:错位的KV-2坦克

上榜理由:火炮的事还是让火炮做吧

二战前夕苏联在KV-1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了一门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弹炮,为了装下这门大口径火炮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炮塔。这型坦克最终被命名为KV-2重型坦克。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KV-2可发射高爆弹、穿甲弹、混凝土破坏弹等弹药,火力十分凶猛。同时这型坦克的防护也很令人满意。当这种坦克刚投入战场的时候,其自身的装甲和火力给德军士兵留下了恐怖的印象。在当时德国主要使用的坦克是3号坦克以及4号坦克,主炮口径最高75mm而装甲厚度不过50mm。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KV-2在作战初期确实创造了一切奇迹:在1941年6月23号的桥头堡之战中KV-2曾创造了单车阻挡数倍于自己兵力的奇迹。

但实际上KV-2坦克全重近58吨但无论是底盘还是发动机都是为40吨服务的,突然重了十多吨可想而知这性能会被削弱到什么程度....另外152mm炮弹威力确实大,威力大带来的是炮弹的重量激增。一发152mm高爆弹足有52kg,并且和发射药分装,不但需要两名装填手而且发射速度极慢。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除了重量的原因之外,152mm炮远距离精度极差。1000米内射击移动中的坦克命中率太低,敌方坦克运用运动机动战打法很容易压制KV-2,并且这车由于严重超重对车体部件损耗大,经常性的出现机械故障。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KV-2由于机械性能太差因此在被德军缴获之后被戏称为“俄国厕所”而被扔到一边,后来德军发现这辆坦克虽然不适合装甲对抗,但作为一门自行火炮却十分好用。于是乎在接下来其他战斗中,KV-2被用于摧毁坚固防御工事。

KV-2虽然作为一辆坦克机拥有动性差,故障率高,上弹时间长等问题,但若作为一辆大口径自行火炮却十分合适,可谓“错位”的武器。

第五名:“海军宅舰”大和号战列舰

上榜理由:除了挨炸啥都不会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在二战时期建造的最大的战列舰。该舰于1937年正式动工,1941年竣工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大和号满载排水量7万吨以上,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主炮——威力巨大之460mm主炮,同时其自身还有着全重达2.1万吨的装甲。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大和号在建成之后,被日本海军视为珍宝,立刻成为了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日本将其视为决战武器,命令其整日在锚地警戒。而在随后的中途岛之战中,美国海军全歼日本航母作战编队的时候,这艘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却在300海里外“打酱油”.....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在随后的作战中这艘巨舰总是处于边缘位置。在莱特湾海战中大和号参加了最后一次战列舰史上的炮战,所有战绩不过是击沉2艘驱逐舰击伤一艘护航航母而已。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大和号战列舰从单舰的角度来讲无疑是强大的,如果放到一战时甚至是二战早期都算是无敌的存在。但二战后随着航母的出现,战列舰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航母超远程超快速的打击让战列舰的巨炮作战效率大减。

第四名:“怪胎”巡洋潜艇絮库夫号

上榜理由:刺客舞大刀,越舞越糟糕

潜艇作为水下攻击武器,使用鱼雷对敌方进行袭击。二战时期确实有一些潜艇上面装有主炮,不过这种火炮多为自卫使用而不是主要攻击手段。但是,法国人还真就在一种潜艇上面装备了不亚于重巡洋舰主炮的火炮,造出了重炮巡洋潜艇:絮库夫号。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絮库夫号长110米宽9米,水下排水量3304吨,除了装备12具鱼雷发射管外,最大的特点就是装备了一门双联装203mm 舰炮。

实际上早在絮库夫号之前,英国就在m级潜艇上试验过装备大口径主炮的可能,并且还制造了一艘装备了305mm主炮的潜艇。不过最终还是被确认这种潜艇完全不具备实战意义,特别是在当时鱼雷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重炮潜艇变的更为尴尬。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1929年该潜艇下水后,法国一直使用至1941年。在这10多年的服役过程中这艘巡洋潜艇从未有过任何战绩可言.....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实际上,这种潜艇+大炮的设计思路存在很大的缺陷。以絮库夫号为例,其装备的双联装203mm主炮尽管有俯仰角却无左右射界!若想瞄准必须靠艇身的移动。且随着鱼雷的发展,潜艇的鱼雷攻击要远比重炮攻击更加致命。让潜艇与盔坚甲厚的战舰对轰,恐怕即便是较小的驱逐舰也能用主炮打沉这艘水下巡洋舰吧.....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中的七个都已经和大家见面了,接下来请大家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咱们来揭晓一下前三位都是谁!!!

第三名:“水下航母”伊400型潜舰

上榜理由:想法超前,还是异想天开?

伊400潜艇是二战时期最大的潜艇,也是迄今为止常规潜艇里最大的一型。实际上从技术层面的角度讲伊400潜艇不但不是最差的,反而可以说是二战时期最好的潜艇。在意义上甚至超过大和级战列舰。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水下航母”职能的设想也是相当超前的,这种水下巨兽排水量达6560吨,以16节的航速做水上航行可航行33000海里(61000公里),单艇作战时间长达4个月。该艇的作战能力已经达到了早期核潜艇的水平。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但是日本人貌似没搞清武器的实质:真正的武器不是理念实验品,实际作战能带来显著的战果才是武器的最大价值。伊400如果作为一种远洋攻击潜艇,进行水下破交,特种登陆攻击等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但奇葩的日本人不知为何将战机搬到了潜艇之上,希望将伊400作为一种潜水航母使用。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按照“水下航母”计划,伊400潜艇将会携带三架晴岚强击机

,跨越太平洋潜入水中躲过美国封锁线,最后从水下出击,攻击美国巴拿马运河,一举摧毁美国海军东西交通枢纽。想的确实好,但单艇跨越万里大洋突破美军重重封锁,凭三架晴岚强击机的2.4吨的炸弹就想摧毁巴拿马运河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伊400潜艇上的晴岚强击机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伊400潜艇是一艘非常超前而先进的潜艇,但正如一句老话:多走一步是天才,多走两步就是疯子。伊400潜艇是当今所有战略潜艇的前身,可惜当时没有合适的武器让其发挥。直到被击沉都从未履行过自己的使命。

第二名:“钢铁艺术”古斯塔夫巨炮

上榜理由:效率太低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如果战列舰的主炮是海军的标志,那么古斯塔夫巨炮就是陆军最宏伟的象征。这门口径达800mm的巨炮可以说是当时第三帝国的工业和科技结晶。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古斯塔夫巨炮(又叫多拉大炮)是由希特勒命令研制的一种用于远程破坏敌方防御阵线的武器。最初的目标是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不过在德国装甲部队迅速突破法国战线后,这门大炮似乎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不过,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又命令将其运到了东线来对付苏联人。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这门大炮威力确实强大:打出的炮弹能击穿一米厚的防御钢板。在1942年夏天的一场对苏作战中,这门大炮一举打爆了苏军数千人建造的地下弹药库(弹药库深30米,且覆盖有钢筋混凝土)。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间谍的破坏,直到战后才被披露这实际上德国超级大炮打出的炮弹所造成的。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古斯塔夫虽然威力巨大,但是要想使用它麻烦更大!首先这门炮实在太重了,近1500吨的身体让它毫无机动性可言。在1942年为了将这门大炮送往前线,德国人还特别为该炮设计了专用的运输列车。并且由于实在太重,所有桥梁都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只能绕道而行。

抵达目的地后,为了组装好这么巨炮,1500人整整忙活了3个礼拜....另外如何隐藏它也是个问题:相对于他巨大的威力,其自身的防御却脆弱的可怜—只要被轰炸机发现几乎难逃被击毁的命运。而实际上为了防御空袭,德军在这门大炮周围部署了4000人的“专属防御部队”用来防空和警戒。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说实话,庞大的古斯塔夫巨炮威力固然不小,但实际上空军的航空炸弹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结果。例如盟军的”橱柜“重型炸弹其重量就达5.6吨,装填炸药有2.5吨,这种航弹的威力丝毫不弱于古斯塔夫的炮弹威力。

古斯塔夫巨炮作为希特勒大炮兵主义狂热的作品,其威力与投入完全不成正比。无论是轰炸机还是攻击机都完全可以代替它。这门大炮的艺术价值要多于作战价。

第一名:“趴窝的巨兽”鼠式坦克

上榜理由:被资源限制的陆地巨兽

二战历史上最“废柴”的武器莫过于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巨型“玩具”—鼠式坦克。鼠式坦克又称八号坦克,是由德国保时捷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设计的超重型坦克,战斗全重达188吨,是当时最重的坦克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重的坦克。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二战时,苏联制造了一种号称“陆地巡洋舰”的坦克(昨天说过的T-35)。这种坦克体型庞大,满身火炮,看起来威力无穷。希特勒在知道苏联人有这种武器之后立刻坐不住了......他立刻命令德国的工程师要造出比苏联人“更大更重”的坦克。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经过多次试验后,1943年底第一辆超重型坦克终于在跑道上试行驶成功。不过试验中也暴露了鼠式坦克速度太慢的致命问题。

鼠式坦克装备一门55倍口径128mm主炮。发射钨合金穿甲弹能后够在1000米内可以击穿270 毫米/30度的倾斜式均制钢装甲板。防御能力上,其周身装甲即便最薄处也有100mm厚(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最厚处也不过如此!)。可以说在二战中几乎没有坦克能够击穿它的装甲。

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日本独占四席

犀利的火炮,坚固的装甲看似无可匹敌。不过这种坦克过慢的机动速度几乎就比步兵徒步稍微快一些,在实战中根本无法完成高速冲击敌方阵地的战术动作,只能当做固定的火力据点使用。另外其188吨的重量也让欧洲的桥梁无法承受。

鼠式排名第一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尽管鼠式坦克身上背负着重要使命,自身的火力和防护也很优秀,但是相比上面其他9种武器,鼠式最终没有定型量,也没有投入实战的机会,相反研制精力和财力却耗费了不少。

第二:鼠式的设计制造忽视了当时的战场环境:盟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在德军不能保证战场制空权的条件下,鼠式即便是出现在战场上也只能成为盟军飞机的靶子。

第三:资源限制原因。鼠式如果被量产的话,二战中后期时的德国能承受住的未必能承受住其巨大的原材料消耗。效费比甚至不如古斯塔夫巨炮。

结语

本次的二战十大经典“废柴武器”就先到这里,大家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投票,选出你心中的二战“废柴武器”。也可以通过留言来参与咱们这次的“废柴武器”话题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