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島戰役,美、日雙方艦載機擦肩而過,為什麼不開戰?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2年10月,瓜達卡納爾島戰役(以下簡稱:瓜島)進入高潮階段,美、日雙方都投入了幾乎全部的海上力量,決戰一觸即發。尤其是山本五十六,對此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依託瓜島機場,消滅美太平洋艦隊主力,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

然而,“不爭氣”的日本陸軍不僅“磨磨蹭蹭”,3次推遲總攻時間,而且連續攻擊了7次,都未能奪取亨德森機場。山本又氣又急,眼看著自己精心準備的進攻計劃,毀在陸軍手裡,“賭徒心態”再次爆發,命令艦隊南下,尋找美國海軍決戰。

接到命令的南雲忠一,只得硬著頭皮南下。

原來,按照山本的計劃,在陸軍奪取瓜島亨德森機場後,迅速建立航空基地,通過強大的陸航力量,可以控制方圓320公里海域的制空權,這將加大戰勝美國海軍的“砝碼”。但是,艦隊已在海上等了半個月,也沒有得到攻佔機場的消息。

眼看艦隊燃油即將消耗跆盡,為了不使計劃“泡湯”,他決定冒險南下。作為艦隊前衛的南雲忠一,被這個突然的命令整蒙了,在沒有瓜島航空基地的掩護下,貿然出擊,不確定因素太多,甚至遭遇不測。當然,他還有更多的擔心。

一是,中途島海戰的“陰影”揮之不去。在與太平洋艦隊的較量中,最有體會的非南雲忠一莫屬了,尤其是在中途島損失4艘航母,將聯合艦隊的“精氣神”瞬間打沒,他罪責難逃。如果再一次失敗,撤職都是小事,恐怕再也沒臉活在世上。

二是,情況不明,是作戰的大忌。中途島海戰的慘敗,就是沒能掌握美軍活動情報,讓聯合艦隊處於捱打的境地。眼下,美國海軍主力在哪裡,根本就是“未知數”,如果沒有對手的情報,又沒有絕對的優勢,他沒有把握取得勝利。

更要命的是,美軍對日軍的活動一清二楚,可以說是日軍在“明”,美軍在“暗”,這顯然已輸了一招。目前,積極防範“突然”冒出來的美軍飛機,都有些吃力,怎能不計後果的進攻呢?說白了,此時的南雲忠一患上“恐美症”。

儘管他有些畏難情緒,但命令就是命令,包括3艘航母在內,共計25艘戰艦的南雲艦隊,組成戰鬥隊形掉頭南下。然而,出發不久,他們就被美軍的偵察機發現了,而且還扔下了兩枚炸彈,這讓本就“謹慎”的南雲更加害怕,急命返航。

剛剛接任戰區司令的哈爾西,只提“進攻”二字。

哈爾西是尼米茲手下的一員猛將,由他擔任南太平洋艦隊司令,可謂是“眾望所歸”,艦隊上下一片歡呼。與往日不同的是,他一改過去退讓、避戰的做法,命令所屬的2支航母編隊,向瓜島海域的日軍發起進攻,他要用進攻奪回制海權。

首先,用實際行動支援瓜島美軍。作為一個“進攻型”戰將,哈爾西十分看重瓜島的戰略位置,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告訴範德格里夫特要全力支援瓜島,而支援瓜島的做好手段,就是控制該島附近的制空、制海權。

其次,堅定戰勝日軍的信心。俗話說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官兵們翹首以盼地希望,新的司令官能遏制日軍瘋狂的進攻,並帶領他們走向勝利。哈爾西必須以強有力的進攻,改變美軍當下不利的局面,哪怕是粉碎碎骨。

當然,他也十分清楚,再高明的戰術也只能是一時的勝利,戰爭的鐵血法則最終拼的是國家潛力。只有面對面的拼殺,消耗對手的實力,憑藉工業製造和恢復戰鬥力的速度,勝利一定屬於美國。在他的潛意識中,“一對一”打平就是勝利。

當美軍偵察機首先發現南雲艦隊時,哈爾西第一時間命令:“進攻!”“企業號”航母立刻出動16架偵察機和轟炸機,分成3個搜索攻擊組,呈“扇形”搜索前進,並率先向正在撤離的南雲艦隊發起進攻,南雲隨即判斷美軍艦隊就在附近。

幾乎同時,日軍的偵察機也發現了美軍航母編隊,距離只有300多公里。也就是說,雙方都在艦載機的打擊半徑內,撤退也避免不了遭到進攻,唯一的辦法就是“硬碰硬”的對攻。一直避戰的南雲,不得不索性向艦隊下達了迎戰命令。

很快,第一波67架戰機從3艘航母起飛,緊接著53架戰機作為第二波全部升空,目標直指美軍方向。然而,這正是哈爾西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儘管在航母數量上美日是2:3,但絲毫不影響他與日軍比拼到底的決心。

美、日雙方再一次展開了一場航母大戰。

就在瓜島陸戰激烈進行的時候,海上的美、日兩軍也拉開了架勢。在獲悉南雲艦隊的位置後,美軍上下興奮不已,“大黃蜂號”和“企業號”共出動73架戰機,也顧不上編成戰鬥隊形,一股腦地向日軍撲去,生怕趕不上進攻。

一個是主動攻擊,一個是被動迎戰,但雙方都摩拳擦掌,恨不得將對方的航母一網打盡。雙方將領望著空空如也的航母甲板,但內心比誰都緊張,因為這關乎瓜島戰役的成敗。這是讓人“煎熬”的時刻,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現了。

原來,雙方的艦載機相向而行,結果不期而遇,考慮到各自的目標都是對方的航母,居然都不敢戀戰,保持著隊形,繼續向各自的目標飛去。“到嘴的肥肉,豈有不吃的道理”,沒能忍住的日軍終於率先進攻,美軍也不客氣,雙方展開廝殺。

但畢竟有更大的目標,雙方也都不想將實力消耗在這裡,於是很快脫離了接觸,各自奔向更大的目標。這時,雙方的天空上彈花飛舞、所有戰艦都向來襲的飛機猛烈開火,但如“蜂群”般的轟炸機、魚雷機還是將炸彈和魚雷投向了航母。

一場大戰下來,南雲的“翔鶴號”和“瑞鳳號”受重傷,失去戰鬥力;哈爾西的2艘航母也是遍體鱗傷,受損最重的“大黃蜂號”鍋爐被炸壞,只得由一艘巡洋艦拖著撤退,但又被10餘架日軍戰機追上,成了一動不動的靶子,但依然未沉。

“大黃蜂號”已經無藥可救了,艦長下達了棄艦命令,為了不落入敵手決定自沉。然而,“倔強”的“大黃蜂號”,在經受了20枚魚雷和炮擊後,這艘曾在空襲東京、中途島海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功勳艦,才沉入大海。

至此,一場航母大戰結束了。南雲報告稱最少擊沉美軍3艘航母,這讓山本十分高興,總算報了中途島戰役的仇了。消息傳到日本國內,更是歡騰一片,裕仁頒佈嘉獎令,表彰聯合艦隊“勇敢戰鬥”,並要求再接再厲拿下瓜島。

實際上,美軍航母一沉一傷,與日軍航母兩傷比起來,是有些吃虧。但其艦載機的損失高達92架,這些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短時間內很難補充,而美軍則相反。更重要的是,山本的計劃依然沒有實現,瓜島的制空權依然掌握在美軍手裡。

從某種角度看,哈爾西與山本的比拼目的還是達到了。日軍受傷的航母一般需要維修半年,而美軍往往只需個把月,同時更多的新航母將補充到位。也就是說,哈爾西“打平”就算贏,再加上損失的日軍飛行員很難補充,勝利的太平開始向美軍傾斜。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這事兒發生在瓜島戰役中的聖克魯斯群島海戰,原因挺簡單的

瓜島位置在澳大利亞東北邊的所羅門群島,這地方是挺鳥不拉屎的。但日本人在這上邊修了個機場,希望藉此能支援整個東南太平洋戰略,順便還能切斷美國對澳新那邊的補給線。

但美國人肯定不幹啊,然後拉了兩艘航母,一艘戰列艦和一堆小弟,帶著一群雙足牲口上去拆機場。


你來我往的拉鋸了幾個回合之後,日本人尋思自從珍珠港之後就一直想把美國的幾個航母都幹沉咯,這次居然有兩艘,就瞅準了世紀拉個四艘航母,四艘戰列艦過去幹架。(下圖紅色是日軍動向,黑色是美軍動向)

然後一切就很好解釋了,航母之間幹仗的首要目標就是敲掉對方航母。1942年10月26日凌晨,兩邊都派出偵察機去找對面航母,偵察機組相遇,打了個照面,但大家都忙著去找對方老家,沒幹架。

到凌晨五點多,兩邊都找到了對方艦隊,派出大量艦載機去炸船,第一波空中打了個照面。但尋思還是炸船要緊,就沒多理會,但美軍第二波艦載機還是被攔了, 然後打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