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宗譜》序

《胡氏宗譜》序


《毗陵樂善堂胡氏宗譜》續修付梓在即,胡兄仁民索序於我,幾番推辭,不敢受命。毗陵胡氏,乃常郡望族,理應由德高者為序,卑職學識淺陋,閱歷平凡,人微言輕,實難從命。

思慮再三,仍勉力提筆,聊表敬意,其原因有三:一是與仁民兄有28年之友好情誼,不謂志同道合,亦稱情趣相投。此次《毗陵樂善堂胡氏宗譜》續修,兄身為企業家,熱衷弘揚傳統文化,並傾其全力,出資相助,成就此項工程,愚弟為之感動。二是近年來敝人對地方文化稍有研究,對胡氏世族有所瞭解,吾所景仰的常州名賢胡宿、胡濙等,皆系胡兄之先祖,憑對眥陵胡氏名宿的敬重,後學願吐心語。三是常州許多遺勝與毗陵胡氏相干,常邑何人不知清涼寺、牌樓弄、尚書碼頭等,而這些地名恰恰都是毗陵胡氏所留蹤跡。

《毗陵樂善堂胡氏宗譜》對胡氏世系早有詳述,乃至國史、方誌對胡氏人文亦不乏善陳,此不贅述。僅以毗陵胡氏之文緣、佛緣與德緣及對常州之影響,略述如下。

常州素有“千載讀書地,天下名士邦”之美譽,自隋唐科舉以來,1300年間,武進一地進士1500餘名,胡氏一族即50名,位居武邑前五。而兩宋期間,胡宿、胡飾一脈進士24名,位居常州首位。胡宿、胡宗愈叔侄二人分別任英宗治平年間樞密副使、哲宗元祐年間右丞,叔侄為相,實屬少見。此乃毗陵胡氏之文緣也。

常州素稱“南蘭佛國”、“東南叢林”,而郡城東南叢林者,多與毗陵胡氏相干。位於城南洛陽胡橋的南閒寺,始建於唐大中初年;北宋時,胡宿之伯祖父胡修重修古剎,改額興教寺。通吳門外三里顯慶寺始建於唐顯慶年間;宋元祐三年,時任右丞的胡宗愈請為墳剎,朝廷賜額“感慈顯慶禪院”。有記曰“城東南之蘭若莫大於天寧,莫古於顯慶……則顯慶一寺,當甲於毗陵。”報恩寺在州東南三里,北宋治平初,胡宿請額建院,蘇東坡曾在此留詩;明景泰五年,吏部尚書胡濙奏請,將報恩感慈寺改額“端明寺”,並移建於德安門外唐代清涼禪院舊址。由此可見,毗陵胡氏,佛緣精深,佛法光大,祈福州民。此乃毗陵胡氏之佛緣也。

國人素來崇尚“孝廉”做人以立德為本。舊有《ニ十四孝》、《ニ十四廉》, 其中之《二十四廉・胡宿葬僧》曰:“宋胡宿清謹忠實。居母喪,三年不入私室。少與ー僧善,僧有秘術,能化瓦石為黃金。將死,以授宿,使葬之。宿曰:“後當盡力,他非所冀”。僧嘆曰:子志未可量也。宿雖貴達,如布衣時。子宗炎、從子宗愈、宗回,俱貴顯。按胡氏自宿始大,莫非陰德所致。許止淨謂:“今之執政者,每恨點金無術,何意宿貧賤時,己不屑為耶?蓋深知欲齊家治國者,富以外更大有事業在。唐虞三代之盛,不重在富也,故曰‘志未可量'”。

胡宿葬僧一事,與大禹克儉、孔明潔身、包拯貢硯等事蹟相提並論,亦是常人之驕傲。自古以來,世稱“毗陵人性質樸,俗習淳遜”,毗陵胡氏可謂代表,僅宋一朝,《鹹淳毗陵志・人物》就有胡宿、胡宗愈、胡端修、胡交修、胡世將等列其中,皆稱“忠孝節義之士”。胡宗愈子胡端修被稱“以直言黨籍邪等第四人”。胡交修“兩除詞掖,三侍經筵,再入翰林,渡江後一人而已”。故高宗題御扇賜公雲:“相門韋氏在,經術漢臣頁。”胡世將為抗金名將,率兵屢挫金兵,收復隴州等地,一生屢建戰功。此乃毗陵胡氏之德緣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毗陵胡氏的孝廉忠義之舉,皆讓後人景仰不已。

史為鑑,志作鏡,譜同考。宗譜玉成,族牒雋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毗陵胡氏業績,定將世代相傳。

是為之序。

(作者系常州總工會原主席、常州市吳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


此文版權為薛煥炳所有,未經作者同意,切勿轉載!文章配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繫管理員,及時刪除。揚州家譜網今日頭條號(主編:微塵,編輯:李格格,審核:歐陽曉曦) 原創美文徵集: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