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已經位極人臣又是雍正的舅舅,為何還要跟著八爺黨一起造反,導致身敗名裂?

張老師說


所謂富不過三代,清初政壇上所謂的佟半朝佟家,也就只富了三代。

明朝末年,佟養真,為後金首領努爾哈赤正室佟佳氏的同族,跟隨努爾哈赤打天下,“鎮江大捷”中敗給毛文龍,佟養真與長子佟豐年被斬首,傳首遼東。

佟養真次子佟盛年,也叫佟圖賴,繼續南征北戰,最先效力於漢軍鑲黃旗下,後來封一等公,領正藍旗旗主,贈少保,仍兼太子太保,他的女兒後來是康熙的母親孝康章皇后。這是佟家第一位活著享福的人。

佟圖賴三子佟國維,順治年間擔任一等侍衛。康熙九年任內大臣,十二年後晉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康熙二十八年封一等公。康熙三十五年及三十六年,先後兩次隨康熙征伐噶爾丹。康熙四十三年,年老退任。卒於康熙五十八年,授太傅。

佟國維的女兒,後來又是康熙的妻子,孝懿仁皇后。

因為佟國維的妹妹是康熙的媽,所以佟國維是康熙的舅舅,因為佟國維的女兒是康熙的妻子,所以佟國維同時又是康熙的老丈人,所以佟國維的兒子隆科多,是康熙同輩,是雍正的舅。這幾層關係親上加親。

其實佟家之所以能夠發家,就是因為一直願意為皇帝犧牲,願意為江山大業受委屈。如果我們理解真實歷史上的孝康章皇后,就很好理解後來電視劇裡的佟國維為什麼願意上演苦肉計,犧牲自己,也要貫徹康熙意志,把八爺奪嫡的陰謀徹底搞砸。

孝康章皇后是佟國維的妹妹,是康熙的生母,這是一個漢女,3歲入宮,14歲為順治生下康熙,順治帝不喜歡她,後來康熙當了皇帝,孝莊老太后又壓著她,所以她雖然貴為皇后,其實沒有什麼話語權,一輩子憋屈。而作為康熙的舅舅,佟國維只對康熙負責,根本不需要去巴結八爺啊這些孫子輩的皇子。

《雍正王朝》第11集,出了幾個事,一個是冒出來一個張道士,說什麼八王大,還說什麼代表民意,接下來,是朝廷上各種大臣聯名上摺子舉薦八爺當新太子。再然後,就是康熙單獨請佟國維吃飯。吃飯的時候,佟國維就說起:

“皇上如此惦記我們佟家,我佟氏孝康莊皇后,孝懿仁皇后在天之靈,也會倍感欣慰。”

這表面上是臣在和主子說話,其實是舅舅在對侄兒,老丈人在對女婿說話。高級秀關係。而也是這頓飯以後,康熙就已經暗示了佟國維三件事:

1. 康熙自己幹不了多久了,要選定接班人。

2. 允許佟國維給自己佟家舉薦一個後人,佟國維平安退出。

3. 退出的時候把八爺捧殺了。

實際上後來佟大爺就是在暗處幫康熙老爺子做這些事,完成權力的順利交接。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身敗名裂的隆科多相比他“六叔”佟國維,勇氣,膽識,對大局的判斷能力真的是相當捉急。但是這個這不怪他,你我上去活不過兩集。

佟國維敢挺身而出,通過自汙的苦肉計幫康熙把第一次陷害太子導致其被廢的八爺黨捧殺,佟國維敢自毀前程,把已經形成勢力,呼聲極高的八爺拉下水。同樣是小時候就陪著康熙一起打天下,佟國維就能知道老爺子的意思並且一直站在他身邊,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而康熙早早就安排隆科多輔佐新君雍正,可是隆科多就沒這個眼力勁,自以為聰明,騎牆買馬。

電視劇裡面的隆科多之所以這麼不上道,是因為怕,而怕,是因為能力不夠,能力不夠是因為他根本看不到全局。先是被打發到關外,就不在權力核心,後來又被佟國維拉著唱苦肉計——佟國維是隆科多舉報以後,和八爺黨同歸於盡的,所以在朝堂上,小多子就是個六親不認見利忘義的小人。

然後雍正上位的整個過程,包括八爺大鬧傳位現場,逼宮等等,都表現出一種看不清的前景。對於隆科多來說——

1.佟國維要我舉報他自己,我舉報了以後被封建禮教定為不孝怎麼辦?

2. 康熙逝世前要保雍正上位,但是八爺人多啊,要是傳位現場十三爺不來,八爺他們兵變了我怎麼辦?

這是雍正繼位前,隆科多就被放在刀刃上行走,雍正繼位後,情況沒有任何改善,反而更復雜——

1. 雍正改革性子特別急,喜歡的人,比如諾敏,一夜吹上天,不喜歡了,年羹堯,一年擼到底。雍正的性格不如康熙,能夠做到大象無形的陰柔大度,雍正是不高興就把擦地板唱歌的小太監打一頓的魔王脾氣。

2. 雍正的改革遭到傳統滿人勢力的反對,因為得罪了他們的切身利益,八爺並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專門為反對雍正而反對雍正設置的壞角色,他只不過是滿清貴戚,紈絝子弟的一個代言人。

所以對於隆科多來說,雍正這樣的主子是更難伺候的,或者說用傳統封建官場那一套東西,搞不定——

你喜歡改革急先鋒嘛,我就給你推一個諾敏,人家雖然說在財稅上騙你,但是自己工作努力也不貪。按照傳統的中庸思想來說,就是雍正剛剛繼位,需要一個正面典型,但是懂科學的人都知道,沒有銀子又不能徒手變銀子出來,所以只有在宣傳上搞點手段。好,就這樣隆科多一個不留神,諾敏這個事就翻了,翻了就翻了罷,明明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按照雍正的脾氣,那就是一定要捅破天,鬧得全天下沸沸揚揚,自己打自己的臉。

所以同樣是舅舅對侄兒,康熙是個大度懷柔的脾氣,所以佟國維和他的合作,就是不聲不響中,兩個老頭子和和氣氣就達成了默契,而雍正自己就是一個需要戒急用忍的,動不動就要爆炸的魔鬼脾氣,隆科多對這樣一個侄兒是不太好滿足的——開心了你把我捧上天,不開心你把我打下十八層地獄。

所以本來就在刀刃上行走的隆科多越到後面越害怕,越要給自己留後路,越要騎牆,越要亂買馬。

而根據隆科多的邏輯來說,政治就像賭博,押寶押多數,是風險最小的。《雍正王朝》一共44集,一直到40集,傳統滿清貴族都還在討論——該不該改革,雍正的改革對不對。八爺都還在八王議政的時候振振有詞地逼宮。所以對於隆科多來說,如果只買雍正,那麼八爺這些傳統勢力獲勝了,自己和家族後代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隆科多才必須和八爺勾結。同時,作為自己也是個富N代,官N代,肯定是同情和維護滿清貴戚只吃不幹的既得利益而反對改革的,用戶雍正的改革,就意味著我佟氏全家,以後要給你上班寫摺子,還要交稅,還要下田勞動,比起八爺的那種滿人就是主子,天天遛鳥喝酒,漢人才勞動的政策,確實差很遠。

我們容易簡單地定義歷史人物——貪婪、愚蠢、賭博失敗。

實際上人家幾代為高官,從小耳濡目染的,能差到哪裡去?只是在一個殘酷的被封建集權扭曲的政治環境裡,多有無奈。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隆科多演得很好,大多數時候都是懵逼著來,懵逼著走的,因為場景就沒給他多少清楚的選擇,雍正這個暴脾氣也沒有給他很多像佟國維那樣進退自如的餘地,實際上真正歷史上的隆科多更冤。

真正歷史上可不是什麼“六叔”讓隆科多幫助雍正繼位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被授予一等侍衛,又被提拔為鑾儀使,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康熙五十年(1711年),被授為步軍統領, 掌握京師警衛武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被提升為理籓院尚書,依然署理步軍統領。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臨終,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接受顧命。

也就是說隆科多根本不是什麼佟家沒人了,矮子裡面拔高子又佟國維隨便舉薦的一個,而是康熙一手培養的。到了雍正朝,就遇到了很尷尬的問題,因為擁戴有功,所以雍正就讓他坐火箭了,除了直呼舅舅,太子太保,一等公,禮部尚書,這些都是給著玩似的。然而,臣就是臣,給到最後,雍正除了皇冠皇位就沒有什麼可給的了,那麼猜忌就開始了。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還在沙俄和老毛子一起辛辛苦苦舌戰邊境問題,就被雍正一個結黨營私,私藏玉牒的罪名抓回來抄家,定了四十多條罪名,長子嶽興阿撤職、次子玉柱發配黑龍江。其實在今天看來,年羹堯和隆科多是不是真的有那個野心以及實力篡位要另說,但是雍正極端任性暴脾氣這個是大家公認的。所謂伴君如伴虎,有一天皇帝不高興了要你死,你造不造反是不重要的。

分析隆科多和雍正之間的關係,陳舊的歷史階級論其實很蒼白,更多的心理學的換位思考,更能揭露很多真相,並幫我們以史為鑑。

堅持優質原創,希望各位大佬多多鼓勵。


HannibalLecter



隆科多在雍正繼位過程中,立下大功,雍正自然投桃報李,讓隆科多位極人臣,成為了雍正初年權勢熏天的人物。可幾年時間就使得隆科多跟著八爺黨一條道走到黑,導致身敗名裂,圈禁而死。


令人唏噓不已的同時,更不明白已經位高權重的隆科多為什麼還要鋌而走險呢?


首先,當初隆科多之所以站在雍正這一邊,除了是康熙軟硬兼施的效果外,還由於隆科多本身就是一個投機分子,他並不是真心想幫助雍正的,只是受到了自己二叔佟國維的影響而不得不這樣選擇。不過他跟佟國維相比,道行實在太低,加上貪心不足蛇吞象,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第二,雍正上臺後的改革,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也包括隆科多的利益,使得隆科多怨聲載道,對雍正越來越不滿。而這種對雍正不滿的態度,逃不過還沒死心的老八法眼。在老八對隆科多曉以利害之後,就果斷上了賊船,足見隆科多沒有政治眼光。


第三,年羹堯的“兔死狗烹”,不免使得隆科多“兔死狐悲”。年羹堯和隆科多當年都是雍正順利繼位的功臣,一個在西北牽制老十四胤禵,一個在京城穩住局勢,可才三年時間,年羹堯就被雍正賜死,使得隆科多不免警覺起來。畢竟自己不是雍正的心腹,他怕雍正會秋後算賬。



第四,位極人臣後,隆科多不免有些膨脹,覺得雍正能坐上皇位,就是靠著自己的力捧,否則還不知道誰當皇帝呢?有著這樣的心態,再加上雍正對他的冷遇和自己受到的“不公”,所以想另起爐灶,跟著老八後面推舉弘時出來。


結果我們可以預見,隆科多的下場有多可悲。當自己身陷囹圇時,隆科多才開始後悔,可是又能怎麼樣呢?不過相比老八的下場,雍正對隆科多可謂是法外開恩了,畢竟是自己的舅舅啊!



對此,你覺得隆科多是自作自受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看這個提問應該是關於雍正王朝的,所以我從電視劇的角度回答一下。

隆科多之所以跟著老八一塊造反都是因為兩個字——利益。

隆科多因為擁戴雍正登位有功,位極人臣,萬千寵愛於一身,都到這個地步了,還有什麼好不滿足的,還要什麼自行車?不錯,他就是想要更多自行車,人的慾望是無限的。

隆科多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他不自由,不能隨心所欲,這是最令他不能接受的

隆科多早年的時候受到冷落,恨的並不好,然而他終非池中之物,做夢都想著發跡,為此他還刻意找到佟國維,希望叔叔能給自己安排個好差事,佟國偉竟然把他安排去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接觸,燒燒這冷灶。

隆科多是老大的不願意,因為從表面來看,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是諸位皇子中呼聲最低的倆人,跟著這倆人套近乎,以後他能有出息嗎?老叔你這不是坑侄子嗎。

心裡不願意歸不願意,隆科多還是照做了,老叔佟國偉能給咱安排差事就不錯了,咱也別挑三揀四了,要不然別說吃肉,連湯渣都沒的撿。

其實佟國維讓隆科多去燒老四這個冷灶也是以防萬一,萬一老八不行了他們還有老四這個靠山,老佟家怎麼都不至於倒了,他沒有想到老四真能成功,他打心眼裡認為太子之位必定是老八的,因為老八平時很能裝,會籠絡人心,背後又有強有力的官僚集團做支持,老八當太子那是十拿九穩,不會出岔子。

可怕什麼就來什麼,老八太能裝,勢力太大,這已經讓康熙感覺到了威脅,好人都讓你老八當了,壞事都讓我這個老爹來做,再者康熙還沒當夠皇帝呢,老八就開始躍躍欲試,康熙很不高興,他對老八很不滿,一直在等一個機會把八爺黨給瓦解,八爺黨的張揚正好給了康熙一個完美的機會。

八爺黨倒了,隆科多撿了個大漏成了擁立雍正有功的重臣,他一下飛上枝頭變成了鳳凰。

隆科多覺得這下可好了,自己是雍正的心腹,又擁立有功,以後可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了。

然而雍正的一系列舉措卻打破了隆科多的美夢,雍正整頓吏治,從嚴要求官員,隆科多想賺點外快但風險太高,就算能賺到了,也不容易。

康熙那會兒多好,康熙對官員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別太過分,就不會追究你。那還有人像康熙嗎,有,老八像康熙,他會為了籠絡人心給官員大開方便之門。

正是這點使他的心慢慢背離了雍正。

同為擁立功臣的年羹堯的下場嚇到了隆科多,隆科多為了自己不得不鋌而走險

如果要比和雍正的親密程度,年羹堯絲毫不比隆科多差。

年羹堯幫助雍正做了許多,他幫助雍正震懾反對勢力,還幫助雍正平定邊境叛亂,因此一時間榮寵有加,風光無兩。

這一切使得年羹堯漸漸變得恃寵而驕,他在駐地儼然成了土皇帝,做事我行我素,雍正由新的政策頒下,他要麼陽奉陰違,要麼拒不執行,更作死的是他殺了雍正派去的欽差,還效仿皇帝搞翻牌子,這已經是僭越了,那在古代是大忌諱,大不敬。

年羹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雍正念著舊情一直不願處理年,還時不時敲打提點一下,就是為了能使年羹堯回頭十萬,然而年羹堯那個脾氣就不知道什麼是收斂。

雍正忍無可忍,他削了年羹堯的兵權並一貶再貶,派其去看守城門,其實雍正還是給年羹堯留了餘地的,但年羹堯寧願站著死也不受這種屈辱,他在城門邊還穿著黃馬褂默默表示自己心中的不滿。

最終雍正不得不將其賜死。

當了官卻沒法隨心所欲地用權,然後又目睹了年羹堯的死,隆科多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他覺得自己如果不做點什麼,將來會和年羹堯一個下場,所以他選擇了老八,但是雍正還是棋高一著,最終老八和隆科多一敗塗地,再也起不來了。


西堤君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隆科多本來是支持雍正上位的,但在雍正晚年的時候,卻聯合八爺黨逼宮造反,最後導致身敗名裂。

對於隆科多的行為,很多人覺得不合理,主要是因為他已經位極人臣,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幹。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首先,通過諾敏一案,隆科多在雍正面前丟了不少分。其次,雍正的改革傷害了以隆科多為代表的滿洲貴族的利益。第三,隆科多是康熙留下來的,並非雍正真正的心腹之臣,雍正對他未必信任,雖然名義上重用他,但實際上沒什麼重要的事情讓他幹。

基於以上三點,隆科多對雍正肯定是有意見的。另外需說明的是,隆科多想扶持的是弘時,並非八爺,在他看來,弘時一旦繼位,就可以取消雍正的改革,這符合滿洲貴族的利益。同時弘時一定會重用自己,這對自己有利。最關鍵的是,隆科多認為聯合了八爺和旗主王爺,掌握了京城的控制權,此次逼宮一定可以成功,既然萬無一失,又有利可圖,為什麼不幹呢?

當然,後來逼宮失敗了,這是後話。


孤舟釣江雪


我是放牛娃。來,我們坐下來,一邊喝茶,一邊聊聊隆科多與雍正的愛恨情仇。

題目中提到,隆科多已位極人臣,又是皇帝的舅舅,為什麼還要跟著八爺一黨,逼宮雍正呢?

我的回答是:他從擁立雍正中得到了極大好處,想再次通過擁立新皇帝,成為排名第一位的上書房大臣,擁有更多的權力。

一、隆科多從擁立雍正中得到極大好處



(♥隆科多劇照)

隆科多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將領,打仗勇敢,但官位不高。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他甚至擅離職守跑回北京,按照常理,這是要被殺頭的。幸好,排名第一的上書房大臣佟國維,是與他已戰死的父親佟國綱是親兄弟,悄悄保護了他。康熙則看在他的英勇善戰,以及佟國維的臉面,沒有繼續追究。

但雖然沒有追究,卻隆科多因此被冷藏了很長時間,沒有官位,一直賦閒在家。這期間當的最大的官,是看管十三阿哥胤祥的理藩院牢頭,官位很小。大家在《雍正王朝》也可以看到,隆科多因此天天鬱悶的打麻將。

正是因為九龍奪嫡,康熙才決定重用他。從此,他像坐火箭一樣,從一個牢頭,一下子變成了大權在握的九門提督,最後又變成了上書房大臣。這一切,根源就在於他在奪嫡中,正確選擇支持大家普遍不看好的雍正。

二、他覺得得到的好處還不夠

按照常理來講,隆科多已經是上書房大臣了,而且又是皇帝的舅舅,可謂位高權重,風光一時,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可他心裡並不開心。

因為,他在上書房大臣中只排名第三,前面還有張廷玉、馬齊這兩位。

(♥張廷玉劇照)

張廷玉和馬齊此時年齡還不大,又注意保養,身體很好,突然死亡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想成為排名第一的上書房大臣,靠死等是沒用的,必須採用非常規手段才可以,比如,擁立新皇帝。想當年,他可是親眼看見,自己的六叔佟國維因為選錯了新太子人選,丟掉了上書房大臣位置,被罷免一切職務回家養老。原來排名第二的馬齊,則被降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但排名張廷玉之後。張廷玉則因為擁立之功,一舉成為百官之首。所以,改變才能有機會。

三、他先後兩次嘗試擁立新皇帝,但兩次都失敗了

(♥八王議政中的八阿哥)

第一次,是利用"八王議政"的機會,逼宮雍正,企圖恢復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候的幾大貝勒聯合執政局面,分散雍正的權力,最終逼其退位,立八阿哥為皇帝。應該說,形勢一片大好,差點就成功了。無奈,張廷玉據理力爭,駁倒了八王議政理論上的不可行,後來怡親王胤祥又穩定了軍心,掌握了兵權,最後八王執政只能以失敗告終。



(♥怡親王胤祥)

第二次,是擁立弘時為太子,設計暗殺弘曆。八王議政後,隆科多已知道雍正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寵信自己,要想翻身就必須另謀出路。

當時,大家都看好弘曆,如果他也去擁立,只是錦上添花。但如果擁立弘時,那就如同雪中送炭,燒冷灶才能最大好處。這方面,他當年燒過十三爺、四爺的冷灶,很有發言權。

總結語:人的慾望是無限的。隆科多因為擁立雍正而一步登天,卻也因為擁立新皇帝失敗而身敗名裂,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他能安於現狀,則終生富貴無憂,可身在官場,抬抬腳,百官之首的位置就觸手可及,又有誰能夠真正抵禦的住這種誘惑?


執著的放牛娃


這是題主根據《雍正王朝》的高潮“八爺胤禩逼宮”情節提出的並不是歷史上的情況。《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又是雍正登基時,康熙遺詔的宣讀者,後來與張廷玉,馬齊,胤禩,胤祥並列五大首輔之臣,可以說位高權重。但是隆科多最後選擇站到了八阿哥胤禩一邊,幫助八阿哥胤禩逼宮,逼迫雍正讓位,最後被囚禁到死。囚禁期間才追悔莫及,想起雍正的千好萬好,自己是一時蒙了心,看不清楚。


隆科多逼宮因為他心累,他有一些不省心的下屬還有一個二世祖一樣的兒子。自己舉薦的山西巡撫諾敏為了完成任務,留住清名,謊報財務,半年還清國庫卻被田文鏡發現貓膩直接參倒,被雍正砍了腦袋。自己的兒子又和老十三胤祥的人馬因為京城青樓女子起了衝突,自己去找雍正的時候,吃了閉門羹跪了好一些時辰,雍正都不見。隆科多心涼之際就說:

這個逆子,遲早要了我的命。

一方面父子情深,另一方面雍正通過這幾件事和隆科多慢慢有了嫌隙。後來的決策中張廷玉,胤祥成為了主導,隆科多,胤禩在很多情況下都被擋在門外不被召見。隆科多自己也對皇上的信任產生了懷疑。

雍正推行的新政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都損害隆科多這樣的官員利益。下邊的人給自己的進貢少了,自己拿的也少了再加上整頓旗務雍正讓旗人種地務農,這其中牽扯到佟家的不少利益。所以隆科多在這點上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胤禩和馬齊都應和,但是雍正最後卻單獨留下了張廷玉,討論如何推行。這一系列的舉動無疑都是對隆科多這樣容易首鼠兩端的人最大的挑釁,所以隆科多早已心生不滿。隆科多逼宮前就說過,這一次不會再扶錯人了,不滿之心溢於言表。八阿哥胤禩瞅準時機,多方準備,派人遊說,很容易就把隆科多拉攏過來了。


隆科多逼宮證明了他沒有六叔佟國維的智慧,六叔佟國維懂得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早早培養了接班人,也就是現在的隆科多。隆科多卻不一樣,不僅沒有在佟家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反而溺愛兒子,最後孤注一擲,完全押寶弘時,對於康熙和雍正都十分信任的弘曆不管不顧,可見他目光狹隘。或許年羹堯的死給隆科多留下了唇亡齒寒的陰影。雍正把年羹堯的兒子過繼給了他,他和年羹堯一內一外的兵力為雍正登基立下關鍵功勞。年羹堯最後被殺爺,狡兔死,走狗烹或許同為功臣的隆科多這也是最擔心的。


所以隆科多逼宮有必然性,原因並不是單方面的。


紅雨說歷史


隆科多被圈禁於雍正五年左右,當年皇子弘時也被判削宗籍圈禁。那一年,宗人府右宗正輔國公阿布蘭將玉牒寄藏到了隆科多家,隆科多還私抄了一份,雍正帝的諭旨說: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為允禩之子。所以可以認為這三方是有些勾聯的,至於目的就很明顯了,隆科多是想把八阿哥胤禩撈出來,想一起扶佐弘時上位,目的是推翻雍正帝的新政


AlexanderG


位極人臣和是皇帝舅舅這兩件事,似乎和是不是造反沒什麼關係吧!

從古到今很多權臣都是有了極高的地位,卻偏偏要冒死去爭奪那把龍椅,其實說來說去,還不是一個“貪”字。


隆科多夠貪,所以雍正敢用他,但隆科多太貪,雍正則不得不殺他

要說造反的事,大概是出自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裡的,但正史中隆科多得罪是實,造反卻是假。就拿雍正皇帝給他定的四十一款大罪來看,其中就有不少矛盾的地方:比如結交年羹堯,這就是欲加之罪了。是雍正自作主張把年羹堯的兒子過繼給隆科多,還給他取名保住的。年羹堯和隆科多有這門子的親戚關係,還是雍正給牽的線,又談何而來什麼結交年羹堯?

當然這一點不在我們討論之中,而是要從《雍正王朝》中看看:為什麼隆科多身為帝舅又身居高位,卻偏偏要趟這趟渾水,去支持老三弘時,和八爺黨陰謀附會呢?難道是因為康熙的那份陰陽密詔,迫使隆科多和八爺黨合作。

這是很多人的認為,但事實上卻不是的,隆科多根本就不怕那份所謂的“處置自己”的密詔。在康熙駕崩當晚,隆科多尚且敢拿著傳位遺詔到處晃悠,一直到十三爺帶兵進暢春園才進去宣讀遺詔。那時候手握陰陽遺詔的張廷玉可是在場的,以他那人精般的心思,不可能看不出隆科多的野心。可就在那麼危急的關頭,張廷玉也沒拿出陰陽遺詔來制約隆科多啊!

還有就是八王議政的時候,隆科多擺明了帶兵來謀反的,可拿著陰陽遺詔的張廷玉依舊沒拿出來對付隆科多,所以所謂的陰陽遺詔,其實在康熙嚥氣的那一刻開始就人死詔滅,完全形同虛設了。而且隆科多作為雍正五大軍機大臣時,該貪的還是貪,該拿的還是拿,根本就不管張廷玉的。可見他根本就不怕那份遺詔。

那為什麼隆科多最後要倒向老八他們呢?其實隆科多在劇中已經告訴了我們了:

事先聲明,我扶的是弘時,而不是別人,這次就算再扶錯一個,我也認了。

所以隆科多最後倒向老八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扶錯了人:本來他以宣讀遺詔而有了定鼎之功,雖然十三爺有帶兵護駕之功,那自己既有功勞,又是現任皇帝的舅舅,不能和十三平起平坐就算了,但在五大軍機大臣中,隆科多的地位可能連張廷玉都比不上。比如隆科多唯一的兒子,在妓院裡卻連老十三派來的一個小官都不如。這讓本來自信會成為雍正朝第一紅人的隆科多如何自處?

所以隆科多最後倒向了八爺黨,要把弘時給扶上去,在《雍正皇帝》小說中,還有隆科多因為失寵而去借皇家玉牒的情節。玉牒相當於清朝皇子的身份證,裡面記錄著生辰八字和詳細資料,隆科多借玉牒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魘鎮當時炙手可熱的皇子弘曆,而這一點就被八爺黨捉住了把柄。

不得已之下隆科多才投靠了八爺黨,相比起電視劇,小說裡的情節更加飽滿,隆科多其實是在威逼利誘之下才做出了他這一生最愚蠢的決定。最後身死名消,輔政大臣變成亂臣賊子,實在令人可惜。



一貳一橙


從《雍正王朝》我們可以看出,隆科多當年可是雍正能都奪取天下的重要力量,可最後,隆科多卻沒有落到一個好下場!

“九子奪嫡”的兇險我們從《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就可以一窺究竟,而四阿哥之所以最後奪取天下,一個主外的年羹堯和一個主內的隆科多是骨幹力量。

可是為什麼隆科多最後要和八爺一起造反呢?

一、隆科多此人慾求不滿,總想更進一步。

按理說,隆科多應該知足,行為那個時候他已經是四位重要大臣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八爺,十三爺和張廷玉,兩個是皇子,一個是著名的名臣。

然而,在康熙時期,隆科多開始並不受重用,他是佟國維的兒子,本來出身就高人一等,可是始終沒有得到康熙的點頭,他就發洩不滿情緒,沒成想是康熙有重要的職務安排——九門提督,直接負責皇城的守衛力量,可見重要!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隆科多是一個不知道滿足的人。

二、隆科多有一個坑爹的兒子,致使雍正不滿隆科多!

隆科多的兒子是一個花花公子,整天不想好,仗著自己老爹是重臣的關係,到處惹是生非,結果可想而知,玩火玩大了,殺了人,只能讓隆科多跪在雍正門前求情。

隆科多足足跪了一個時辰,雍正都沒有理會,而且以後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的時候,只找張廷玉和老十三商量,逐漸把隆科多排除了權力中心,隆科多為了自己的利益,逐漸和老八走在了一起!

三、雍正的手段讓隆科多感到了害怕,從而鋌而走險!

雍正當政之後,一步一步開始了清洗,先不說和自己奪嫡的兄弟們,那些重要的大臣有點專權的樣子都會被雍正拍死,比如說當年他的重臣年羹堯,最後身敗名裂。

還有一個隆科多推薦的諾敏因為被犯了欺君之罪,被雍正給處死了。這些事加起來不得不讓隆科多膽顫!

這種種原因把隆科多推到了雍正的對立面,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證,他不得不和老八一起謀反!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位極人臣這一點不假,雍正能夠登基,最重要的功臣,那就是隆科多。因為當時隆科多掌管九門,手裡的兵權足以左右紫禁城內所有的事務。

雍正的舅舅?這個舅舅的水分其實就有點大了。雍正是烏雅氏所生,烏雅氏跟隆科多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雍正之所以喊隆科多舅舅,主要是因為他小時候被孝懿仁皇后收養過。

雍正的生母烏雅氏過去只是一個秀女,沒有資格撫養孩子,所以雍正出生以後,便被康熙送到了時任皇貴妃的孝懿仁皇后處撫養長大。

而孝懿仁皇后跟隆科多可是正兒八經的親姐弟關係,雍正對自己的養母感情很深,一直當成親生母親來看待,所以自然也就會叫隆科多一聲舅舅。然而他們之間,不是真正的舅甥關係。



01隆科多代表著滿清貴族舊勢力,他們反對雍正的新政。

在幫助雍正登基以後,雍正也沒有虧待隆科多,直接升任他為上書房大臣,甚至可以擅自選拔朝中官員,不需要經過雍正同意。

如此大的權力,隆科多絕對當得起位極人臣這個稱呼,雍正之所以敢這麼放權,一方面因為隆科多跟自己是舅甥關係,另一方面則是對隆科多扶持之恩的報答。

沒有隆科多的扶持,雍正想要在康熙死後登上帝位,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康熙皇帝的那些兒子都太厲害了。

可是隆科多在坐上了這個位置以後,便開始有些囂張跋扈了。他是滿清貴族的代表人物,祖上幾代都跟愛新覺羅家族聯姻,所以隆科多自然要代表這些舊貴族的利益去做事。

雍正皇帝是個特立獨行的皇帝,他想要通過改革,使得國家變得富強起來。為此他不惜得罪所有滿清舊貴族的力量,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了隆科多。

隆科多自然要為自己的權益作鬥爭,這就是為什麼隆科多會站出來反對雍正。他不是反對雍正當皇帝,而是反對雍正所頒佈的一系列新政。

他認為這些新政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滿清舊貴族們的切身利益,這是隆科多所不能容忍的地方,所以他才會跟八爺黨走到一起對付雍正。

02年羹堯的下場,讓隆科多感到背脊發涼。

說起來雍正之所以能夠登基,在軍力方面,要依靠兩個人。在紫禁城內,自然是依靠隆科多的幫忙,可出了紫禁城,那就得依靠川陝總督年羹堯了。

所以這兩個人一內一外,都是雍正最貼心的大臣。隆科多幾乎是跟年羹堯一同晉升,一同加封為太保,一同領雙眼花翎,各種待遇也是並駕齊驅。

由此可見,雍正把這兩個人當成了一個類型的人來看待。可是年羹堯的下場,我們都是知道的,1726年1月份,年羹堯就被雍正處死了。此前所有的貶職降級,全都是處死年羹堯的先兆。

跟年羹堯享受相同待遇的隆科多,自然也擔心自己會遭到雍正的清算。而且這個時候隆科多的小兒子又被雍正給廢了官職,圈禁在府上交給隆科多看管,由此可見,雍正對隆科多下手的時間,那也絕對不會太長了。

所以隆科多必須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才行,這個時候八爺黨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他自然是先接著再說。

如果局勢有利於雍正,那他絕對不會出手,好死不如賴活著,這道理他還是明白的。可是如果局勢有利於八爺黨的話,那他當然要調整策略支持八爺黨。

這麼一來他自然就跟雍正徹底鬧掰了,這就是隆科多為什麼會背叛雍正的主要原因,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利益。

03隆科多有追求更大權力的野心,這才是根源所在。

按道理說,隆科多已經位極人臣,只要在雍正手底下不犯錯誤,至少可以安穩退休。可是他偏偏要折騰一下,這未免有些太傻了。

這就好比有人告發郭子儀造反,唐代宗壓根就不信,他認為大唐的天下都是郭子儀打下來的,他怎麼可能造反?

誰也想不到,隆科多也會背叛一手提拔自己的雍正。其實這裡面最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隆科多本人的野心更大。

這個時候的隆科多雖然權力大,但是總歸會被雍正收回去,參考年羹堯就行了。為了能夠保證自己長久掌權,隆科多必須要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些改變。

他跟八爺黨之間,所達成的協議一定是平分權力,共同管理這個國家。他們的計劃是架空雍正,最好是把雍正的兒子立為皇帝,隨後這幾個人一起治理天下。

這麼一來的話,隆科多頭上可就沒人能管得了他了,只有他管別人的份。至於八爺黨和隆科多之間,那屬於平級關係。

有如此大的誘惑,隆科多自然不會錯過,誰不想著自己的權力越大越好呢?其實這就是痴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總結:隆科多不反抗的話,雍正能放過他嗎?

退一萬步講,如果隆科多一直老老實實地做官,從來沒有做出過反對雍正的事情,那麼雍正能讓隆科多一直掌權嗎?

我覺得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富貴權力永遠都不是永遠長存的事情。隆科多手握大權,早晚都會受到雍正的猜忌,即使他什麼都不做,遲早也會被雍正給拿下。

不過如果隆科多沒有反叛的話,雍正對待他的手段一定會相當溫柔,至少可以讓隆科多解甲歸田,做一個富家翁是不成問題的。

他跟年羹堯不同,雍正對隆科多除了恩情以外,還有親情在裡面。這也算償還了他的養母孝懿仁皇后的養育之恩了。

在權力面前,任何感情都是要被放在一邊的。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麼雍正這個皇帝,其實當的也不算稱職了。

雍正將曾經支持過自己的兩位帶兵大臣,全都給搞下臺以後,其實他才真正掌握了君權。由此可見,隆科多最不該做的事情是,雍正登基以後,他還長期霸佔著九門的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