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嗎:即便我把書裡的內容都記住了,那又怎樣呢?

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每個人都忙著學習,忙著上進,生怕自己被時代拋棄。所以我們每天聽書、不斷囤課、報名一個又一個21天速成訓練營。我們嘗試快速地把知識塞進自己的腦袋,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瞬間變成像大咖那樣的牛人。

某一天我又一次間歇性躊躇滿志之際,下定決心要從讀書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要讀哪些能改變我人生的書,我還沒想好,但既然要讀,就要好好讀,於是我開始學習如何讀書,所以我的書架中就有了這本《這樣讀書就夠了》。


讀書無用嗎:即便我把書裡的內容都記住了,那又怎樣呢?


作者是拆書幫創始人趙周,他曾任職於阿里巴巴,當他在企業中為員工做培訓時,他發現很多培訓的內容其實都可以從書中獲得。那如何用買一本書的價錢獲得同等的3萬元一場培訓的效果呢?便籤拆書法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樣讀書就夠了》講的不僅僅是讀書的方法,更是一整套學習的心法。整個心法以3張便籤為依託,分別是I便籤重述信息,A1便籤反思過去經驗,A2便籤規劃未來應用。通過分析和整理信息的前因後果與適用邊界,我們能夠對進入自己大腦的信息進行過濾,去粗取精,避免自己被各種煽動情緒、不講邊界的爆款網文洗腦。通過追問和反思經驗,我們能夠辨識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落腳於目標和行動,從而使知識內化為我們自己的能力,實現真正的成長與提升。

這是一本值得花時間細細品讀、反覆閱讀的書。

成人讀書中遇到的問題諸如沒時間、沒精力、看不懂、記不住以及看不下去這些問題,作者趙周老師給出了犀利的反問:即便全部解決了以上問題,成人學習者如果不能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嗎?為了考試嗎?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帶給我們的又是什麼?

趙周老師說:所謂讀書無用論,本質在於學習者本身不具備使學習有用的能力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也說過“知識雖然是基礎,但隨時可以拋棄。要學會將推理應用於個人生活”。

3張便籤,幫助我們克服思維的惰性,打破“讀時很爽,讀後然並卵”的魔咒,逼迫學習者進行知識和經驗的鏈接,並規劃指向改變的行動。這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


讀書無用嗎:即便我把書裡的內容都記住了,那又怎樣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我自己最有心得的三點內容:

1、追問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為進入我們大腦的信息添加過濾器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一篇文章說A觀點,我們覺得:嗯,挺有道理;另一篇文章又闡述了和A完全相反的B觀點,並進行了一系列論證,然後我們馬上就跟著:好像是這麼回事呀。我們聽風是風,聽雨是雨,完全被作者牽著鼻子走,無法辨別。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被動接受,沒有反思信息的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只要我們問一下自己:作者提出了什麼假設?他又是如何驗證這個假設的?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要這樣做得具備什麼條件?什麼情況下不管用?有沒有相反的觀點?我們就能明晰大部分網絡文章一般都是走煽動讀者情緒,片面歸納,不提任何適用邊界的套路。他們的目的只是博取眼球,獲得流量。大部分時候不能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對我們自己更是無關重要。

我們對進入自己口中的食物尚且精挑細選,注意營養,奈何卻對進入自己大腦的信息來者不拒,一點不講究。愛自己,護大腦,從嚴控信息輸入開始。

2、微信便籤法,讓碎片閱讀也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移動時代,碎片化學習已是常態,難道我每次都要拿本書,然後工工整整準備好便籤紙,簽字筆,才能進行便籤拆書法學習嗎?這不現實,我們看手機的時間要遠遠多於看書的時間(雖然我們真心應該減少手機時間)。那怎麼辦呢?

我們說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是的,便籤法也同樣適用於微信碎片閱讀。只要下次我們又看到一篇頗有共鳴的文章,準備隨手轉發到朋友圈時,問自己幾個問題:我能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遍再轉發嗎?我能分析一下文章主題的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嗎?我能加上自己的過往經驗嗎?我能附上自己下一步的行動目標嗎?花5分鐘思考一下,如果想到了就可以轉發,如果不能,那就直接放棄。因為這說明這篇讓你很有感覺的文章其實和你的關係並不大,與你而言沒有什麼意義。


3、構建個人知識圖景,明確自己真正需要學什麼,不再盲目囤課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見課就想囤,我們為什麼會被各種文案稍微一嚇唬就覺得:嗯,這個真的好重要呀,我如果不學,就落後了。買它!

其實根源在於我們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才會被洗腦,被種草。

解決的方法就是構建自己的個人知識圖景,明確自己的專精領域。我們其實不需要各個方面都精通,只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精通,其他領域夠用就好。專精領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明晰後,直接去學就好了。

但如果現階段我們還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專攻哪個領域呢?那就學習與職場核心能力有關的。職場核心能力包括溝通力、關係力、學習力和邏輯力四大方面,這是混職場,打造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必備裝備,所以即便迷茫,提升自己的底層能力總是不會出錯的。

我們不能指望一直用以前無效的學習方法換來不一樣的結果,所以試試這個不一樣的方法吧。

最後再次引用《這樣讀書就夠了》的作者趙周老師的話,獻給每一個努力卻焦慮的人,以示警醒——

如果學習者缺乏內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不能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那麼解決沒時間、沒精力、看不懂、記不住、看不下去等問題也沒有多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