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納粹德國與芬蘭進行了一場二戰史上最特別的一場大戰,史稱“拉普蘭戰役”。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這場看起來不成比例的戰鬥最終以芬蘭的勝利而告終。

此戰結束之後,歐洲戰場的形式出現了根本性逆轉,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被打破。在芬蘭軍隊將德國侵略者驅離國土的隆隆槍炮聲中,納粹德國覆滅的腳步開始逐漸加快。

一、曾經的朋友


自1941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以來,蘇德兩國便開始了全面的戰爭。作為德國盟友的芬蘭,也積極地配合德軍進行作戰。尤其是在著名的“銀狐行動”後,德軍就將著名的第20山地軍駐紮在芬蘭北部的拉普蘭地區。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時間來到1943年,當年夏天德軍大本營就已經察覺到芬蘭可能會與蘇聯單獨進行和平談判。為了保護位於佩特薩莫附近的鎳礦,德國人計劃向北撤退。為此在1943年的冬天,德國人強迫戰俘為其修建橫跨南北的戰略公路,由於戰俘生存環境惡劣,因此這條公路也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公路”。

經過德軍多次的縝密偵查和實戰調研,1944年4月9日,名為“樺木行動”的撤退行動正式展開,同時德軍也開始大規模修建工事等防禦措施,防止蘇軍進行突然襲擊。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另一面,芬蘭軍隊此時在戰場上已經無力抗衡兵強馬壯的蘇軍。加之芬蘭親蘇派政府的上臺,蘇芬兩國於是通過談判達成了一項單獨的和平協議。協議要求芬蘭人斷絕與德國的外交關係,並公開要求所有德國軍隊在1944年9月15日前撤出芬蘭。任何在最後期限後留下的部隊都將被驅逐,或解除武裝並移交給蘇聯。

在決定接受蘇聯的要求之前,芬蘭軍隊前總司令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總統直接給阿道夫·希特勒寫了一封信,信中曼納海姆表示了蘇德兩國的良好關係,但也向德國委婉地表示了想要結束戰爭的想法。

二、“塑料般”盟友之情


由於芬蘭人和德國人都希望主和,因此雙方都努力使撤離儘可能順利地進行。9月15日,德芬雙方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德國人將向芬蘭人通報他們的撤軍時間表,芬蘭人將允許德國人使用芬蘭的交通工具進行撤離,並摧毀他們撤退後的道路、鐵路和橋樑。

但沒過多久,兩國就產生了摩擦,一方面是由於德國人沒有遵守協議,另一方面是由於蘇聯方面向芬蘭施加了巨大壓力。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也就是在當天,芬蘭海軍位於烏託島的一座海軍炮臺由於未能允許一艘德軍拖網船進入芬蘭領海,而惹惱了忙於撤離的德國人。德國人於是派出“歐根親王”號巡洋艦組成的5艘艦隊緊急前往芬蘭海域,並威脅芬蘭如果敢阻礙德軍的撤離行動將會受到德軍的報復。

芬蘭軍隊被迫接受了德軍的建議,准許了德軍的撤退行動,最後一支撤離的船隊於1944年9月21日順利從芬蘭出發駛向德國。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但此時蘇軍發現了芬蘭軍隊與德軍的秘密合作,於是便以威脅進攻芬蘭為藉口要求芬蘭停止幫助德軍。在雙方的雙重壓力下,時任芬蘭第3軍司令亞爾馬·西拉斯沃決定向德軍第20步兵師開戰。9月28日,位於拉普蘭的一支芬蘭部隊在掩護德軍撤退時,在德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向其發動了襲擊。

吃驚之餘的德軍警告芬蘭部隊不要進行下一步行動,否則會遭到德軍的報復。此後芬蘭軍隊與德軍又發生了一些列的衝突,造成了芬軍和部分德軍的傷亡,其中在9月30日的戰鬥中,芬軍的一個軍火庫就被德軍報復性地炸燬。

三、決戰拉普蘭


1944年9月30日,三艘芬蘭運輸船從奧盧出發,在沒有任何空中或海上護航的情況下,冒險在與瑞典接壤的託尼奧港登陸。這次奇怪的登陸作戰目的是為了轉移德軍的注意力,幫助芬軍第3師11步兵團儘快佔領拉普蘭的德軍陣地。不久芬蘭國民警衛隊和步兵團的士兵便與駐地的德軍爆發了激戰,很快芬軍就因為德軍的頑強抵抗和後勤補給的不足陷入了僵局。

在隨後的戰鬥中,德軍的一個增援團進行了幾次反攻,奪回了託尼奧。德國人同時還扣押了262名芬蘭平民作為人質,企圖用他們交換被俘的士兵。但此舉被芬蘭軍隊拒絕,而德軍也沒有為難這些平民,不久這些平民也被德軍釋放。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10月2日,第二波芬蘭軍艦抵達託尼奧,隨後第三波艦隊也在護航戰鬥機的幫助下抵達目標地點。雖然德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擊沉了幾艘芬軍的戰艦,但依然無法阻擋芬軍後續設備和士兵的抵達。這之後德軍也得到了第2裝甲連的增援,芬軍也通過第50、第53步兵團與德軍展開了對峙。在10月8日之前的一個星期裡,芬蘭人擊退了德國人的反擊。與此同時,芬蘭軍隊正從奧盧向卡米推進,第15旅也在德軍抵抗下緩慢前進。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自戰爭開始以來,德國人就有計劃地摧毀當地道路和橋樑,以便給德軍重新喘息的機會。時任德軍指揮官洛塔爾·倫杜利奇在衝突爆發後不久,便要求德軍部隊將拉普蘭地區的所有軍用物資完全摧毀。10月8日,德國人派飛機轟炸並破壞了首府羅瓦涅米的工業設施,而除去醫院之外的民用建築物也難逃厄運。

芬軍曾派出4個營的兵力對位於坦卡瓦拉的德軍第169步兵師發動攻擊,但未能成功。雖然芬軍第11師在隨後的戰鬥中暫時遏制了德軍第6黨衛師的側翼進攻,卻還是因為後勤兵源不足等問題無法成功地將德軍合圍。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為了幫助芬蘭軍隊,蘇聯派出以基里爾·梅列茨科夫領導的蘇聯卡雷利阿方面軍,從蘇聯領土沿北極海岸向挪威進行推進。

不久就佔領了挪威的基爾克內斯港。10月5日,蘇軍的前線偵察部隊在伊瓦洛與芬蘭軍隊會合。當蘇軍繼續推進時,德國大本營和第20山地軍高層認為,拉普蘭的戰事開始對德軍不利,而且德軍曾視為珍寶的特薩莫鎳礦也失去了原本的價值。於是在1944年10月6日,德軍又展開了“北極光行動,目的是將德軍人員和物資迅速且有組織地從挪威的林根峽灣後方撤退。

10月7日,芬軍獵人旅在羅瓦涅米以南約65公里的Ylimaa將德軍第20山地師618團圍困在此地。在雙方人數幾乎相等的情況下,由於缺乏重型武器和長途行軍的疲憊,芬蘭旅未能困住防守的德國人,反而付出了巨大代價。

撤退的德軍開始對拉普蘭首府羅瓦涅米的城區展開了“焦土政策”,無論民用還是軍用的建築、交通工具、城市設施都變為一片廢墟。1944年10月16日,德國人成功從羅瓦涅米撤退,然後把這個幾乎被燒焦的城鎮留給了芬蘭人。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1944年11月初,德軍繼續撤退,但仍在距挪威150公里的帕羅伊森村堅持抵抗。直到1945年1月10日,挪威北部除林根峽灣的部分陣地有德軍外,其他的德軍已經完全撤出。1月12日,德國“U-370”號潛艇使用魚雷在擊沉了芬蘭水雷層“盧希”號,造成10名芬蘭水兵喪生,這也是芬蘭在·“拉普蘭戰爭”中最後一次出現人員傷亡。1945年4月27日,德軍完全撤出芬蘭,一支芬蘭戰鬥巡邏隊在挪威、瑞典和芬蘭三國之間的交界點處升起芬蘭國旗,慶祝戰爭結束。

芬蘭在二戰末期的最後一戰,曾經的德國盟友變為了現在的敵人

結語


拉普蘭戰役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取得最終的勝利提前埋下了伏筆。此後的日子裡,歐洲飽受納粹迫害的許多國家紛紛發起了反抗納粹的起義運動,直到1945年4月30日,蘇軍勝利解放柏林,荼毒歐洲百姓多年的納粹德國政權終於徹底灰飛煙滅。

1. 《二戰史上被忽略的拉普蘭戰爭》

2. 《二戰德國史1939-1945》

3.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芬蘭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