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會的生存


人工智能正在替代人的工作。《紐約時報》已經大量使用機器人寫稿,摩根大通即將啟用機器人來進行全球股票算法交易;機器視覺的進化不可避免地會給安保行業造成衝擊;在與強大的人工智能的競爭中,人類必須變成創新型學習者,無論是理工科學的發明,還是人文藝術的創意,否則將會被“沒有人性”的機器無情替代。用“拉力”而非“推力”原則,將優秀的人才和資源組織起來,同時通過持續的迭代和調整,實現低成本的創新。傳統的教育是單向、自上而下的知識傳遞模式,是接受別人教授的知識的過程。接納多樣性是一種每個人都需要持續增強的能力,也是一種隨時讓自己增強“拉力”,每天保持理解和學習新事物的絕佳習慣。人工智能會帶給人們比工業革命更為巨大、猛烈的變化,此時,學習和適應能力最強的人,才有可能及早做好準備,為自己找到全新的定位。“實踐優於理論”,意味著由於節奏快、變化成為新常態,等待和計劃的成本要比先實踐後隨機應對更高。在過去慢節奏的時代,做所有事情的時候,都可以規劃好了慢慢來,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損失。今天這種規劃變得不現實,因此應該先行動起來再說。簡單地講,就是通才比專才重要,在一個機構中,人才的多樣性比單一化有優勢。而它在選擇實驗室主任的時候,更是不拘一格,選擇了並沒有學士學位的非學術界人士伊藤穰一擔任這個重要的職務。為什麼深圳成了全世界很多高端硬件產品部件的供應源頭,伊藤穰一認為這是因為深圳的小企業更願意承擔風險,在未來,沒有什麼是絕對安全的。對這一點的認識,或許來自伊藤穰一東方人的基因,即對所謂的“柔能克剛”的認同。

新時代講究多樣性,把有不同背景、不同觀點的人放在一起,反而能獲得更強的做事力量和適應能力。人才配置不再是把最好的人放在最關鍵的地方,用羅振宇愛說的一句話說,而是“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最好的例子是一群電子遊戲玩家,幫著生物學家解決了一個重大難題,還獲得了論文的署名權——因為遊戲玩家有比生物學家更棒的空間想象力。要求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及一個能迅速生產出任何新產品的供應鏈。湧現可不是我們平時說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湧現是一個一加一不但大於二,而且變成了一個全新事物的過程,它上升到了不同的層次。市場是一個典型的湧現現象:每個人都只會自己的一點點專業技能,甚至沒有一個人掌握哪怕從頭至尾製造一根鉛筆的全部手藝,但是眾人合作,可以造出無比複雜的東西。如果湧現是個如此厲害和普遍的力量,為什麼非得等到互聯網普及的今天,才又開始被人重視起來了呢?這是因為實現湧現是有條件的。把一群陌生人組織起來進行有效合作是需要成本的,因為交易成本太高,湧現並不經常發生。對大多數人而言,生存依然艱難、野蠻和短暫。把人類全部歷史比作一年,人類花了這一年中的364天才達到10億人口的規模。到12月31日晚上7點,地球上的總人口達到30億,人類才打開了第一瓶香檳酒的瓶塞。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首次展出他的這一發明時,莫爾斯將電話貶斥為“電子玩具”。然而,事後看來,作為一位失聰母親的兒子、失聰妻子的丈夫的貝爾教授似乎是最佳選擇,他是聲波研究的先驅,也懂得利用振弦作為聲音通信系統的方法。那麼,應該如何圍繞“不知”原則重建公司、政府機構、大學院系的結構,甚至是進行個人職業規劃呢?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段內,人類的成功與準確預測的能力直接相關。任何一個人類發展時期,都擁有一整套得到公認的假想與信念體系。儘管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仍然是“大腦真正的工作機理”,但很明顯,以正確的方式將不太複雜的部分相互連成網絡,便可以湧現思考和意識。“湧現”對於權威的勝利意味著知識生產和傳播的結構性轉變,專業和知識開始從互聯網等分散式的網絡中湧現。“湧現優於權威”的原則優先於其他原則,因為它是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石。與只能推動漸進式改革的權威體系不同的是,“湧現”系統會促進非線性創新,對塑造網絡時代特性的快速變革做出快速反應。當然,“湧現”系統也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就像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看到的一樣。有機會獲得與市場相同的能力,累積大量信息,並據此做出有根據的決定。

美國在線早期的模式側重“推力”戰略。它試圖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但同時控制他們訪問網絡的渠道。正如“湧現優於權威”一樣,“拉力”戰略利用創新帶來的低成本,使得溝通交流、原型設計、資金籌集和新的學習方法成為可能。《動機之謎》這一演講中提到的,這便是失敗的微軟百科全書與成功的維基百科之間的關鍵差別。前者為專業團隊設計、價格不菲、以“推力”戰略為基礎的系列知識產品,後者為業餘團隊設計、以“拉力”戰略為基礎的平臺。很顯然,維基百科比微軟百科全書更成功。“拉力”戰略是通過網絡將需要的資源吸引過來,而不是將材料和信息集中存儲起來。對公司的總經理來說,“拉力”戰略意味著減少成本,增強應對多變環境的靈活性。在“拉力優於推力”上,你必須充分警覺,關注當下,通過探索和好奇開拓廣泛的人際網絡。你需要將興趣和能力有效組合起來,能夠在機會和危險出現時快速反應。過分關注過去或未來,會讓你的視野變得侷限,使你無法應對變化、機會和威脅。在許多方面,拉力就像禪或武術訓練,需要有奉獻和開放的心態。儘管通向目標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比起在既定的線路上前進,你會更快地抵達終點。選擇指南針而不是地圖,可以讓你探索其他線路,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繞道的機會,發現意想不到的寶藏。認知科學家丹·威林厄姆,詢問為什麼高中生要學習在他們生活中應用極少的代數。他接著說了更重要的原因,“代數教大腦如何將抽象的理論應用於實際”。換句話說,代數是座橋樑,連接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和我們居住的紛亂世界。學生,包括所有人,都需要這座橋樑。相比規則甚至戰略,成功的關鍵在於文化。不管我們談論道德標準、世界觀還是情商和品位,我們設定這些指南針都是通過我們創造的文化,以及我們如何用事實、郵件、會議、博客文章、規則甚至是音樂來交流這種文化。這更像是一個神秘的系統,而非某種使命宣言或口號。7 000萬年前,做一隻恐龍是最好的,體形龐大、皮厚、牙尖、冷血,而且長壽。然後,突然間,一些古生物學者認為可能就是幾個小時的工夫,這一切就改變了。因此,恐龍滅絕了。就像公司的發展週期,發展到鼎盛時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公司逐漸衰敗,原因在於它們總是傾向於沿用與此前大致相同的做法,只做出很微小的改變。“風險優於安全”的原則或許聽起來不太負責任,但這是發掘低成本創新潛力的必要因素。一直以來,這都是軟件和互聯網產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推動形成了風險投資的現狀。“你需要一個創意,而且能夠把它市場化,僅此而已。”遵循“風險優於安全”戰略的投資者也必須改變其對失敗投資的看法。讓“風險優於安全”成為可能的因素,也會讓投資垂死的項目變得不可能,這便是創新的低成本所在。在19世紀和20世紀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社會,只有小部分人被寄予了創新的期望,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循規蹈矩。然而,自動化、3D打印和其他科技正在迅速創造一個新的工作圖景,它需要每個人都更具創造力。在這種環境中最成功的人便是敢於提問,相信直覺,並在受阻時拒絕遵守規則的人。

未來社會的生存

物質獎勵以及壓力可以提高人們解決漸進式和線性問題的速度,但當需要找到創新解決方法、設想非線性的未來情景時,這些壓力卻使人們解決問題的速度放緩。對於這些問題,玩耍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未來,我們會和增強我們智能和體能的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一起發展並持續互聯。這樣的系統努力把人類編程為為工廠取得成功的人肉機器人,而非在後工業前、人工智能時代取得成功。我們不鼓勵玩耍,或將玩耍歸入休息時才能做的事。而當僱主被問到招聘時最看重什麼時,他們總是會列出這幾項,比如創新能力、社交能力、創造力、熱情和興趣。窮人的教學系統教學生如何應試,遵照標準課程,“保障你獲得基本的知識,進而讓你勝任服務工作”。而另一方面,富人的教學系統強調解決問題、創新以及探索新知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