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K歌爭奪戰,除了“唱”還能幹嘛

在線音樂領域從未停止過“雲上之爭”, 主流平臺的戰火一路從版權資源大戰向創新領域擴延。而如今,在線K歌正在成為搶佔“雲音樂”市場的重要砝碼。

在比達諮詢發佈的《2019年度95後用戶K歌洞察報告》中顯示,在線音樂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為67.9%。在線音樂領域累計用戶分佈中,在線K歌用戶比重逐漸增長,佔到31.8%,在線K歌用戶規模已經接近3億,未來或許成為在線音樂領域的重度應用類APP。

以往的幾年中,在線K歌領域一直是唱吧與全民K歌的輪番較量的地盤。今年,它們將面臨全新的挑戰者。在阿里巴巴推出“唱鴨”和“鯨鳴”兩款在線K歌App之後。本月,網易雲音樂終於也坐不住了,推出一款名為“音街”的全新App,這是網易雲音樂首次入局免費K歌市場。2020年無疑成為了大廠在在線K歌領域博弈的關鍵年。

在線K歌 不止於“唱”

一場疫情讓“雲上娛樂”成為了新消費模式中的香餑餑,網易雲音樂此時入局也印證了大眾對後續雲上產業的信心。

另一方面,從數據上來,在線K歌領域也從過去幾年的平淡期進入到新一輪的高速增長中,95後成為了在線K歌平臺的主要消費者,而他們也成為了推動在線音樂發展的主力軍。大廠頻繁入局在線K歌領域,正是因為這些年輕用戶新的需求在推動K歌領域的變革。

每個年齡層對K歌需求都不同,如果說80後是線下K歌場景中最後的觀眾,那麼以90後為代表的用戶則是開啟了線上K歌的全新“聲”態。隨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硬件技術的植入到產品中,催生了在線K歌軟件開闢出全新的場景,比如接短視頻、直播等功能,這些轉變幫助在線K歌迅速走出圈層達到泛娛樂化滲透。

至此,這些搶佔用戶碎片的新視頻形式不僅沒有過度分流在線K歌軟件的流量,反而幫助在線K歌收割了新的流量。在這個時期,唱吧和全民K歌通過優質的產品提高線上K歌使用體驗,以及強社交屬性迅速完成用戶擴張,抓住了在線K歌的上升期的流量紅利,牢牢佔據了行業榜首。

如今,圍繞著95後,新奇的技術和流暢的操作體驗顯然已經不是重要考量因素。而社交互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展現自己,95後的展現需求與在線K歌市場初期飆歌、打分PK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轉變是從“唱”到“玩”的轉變,唱歌變成了他們最基礎的需求,除此之外,他們還想要更多更好玩的東西。

在線K歌步入“玩”時代

95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掌握了更多的音樂理念,也形成了自己對音樂的獨特品味和追求,他們不再滿足於平臺所提供的有限的音樂展示。技術的引入,讓他們開始接觸直播、短視頻等互動性更強的操作。這批用戶開始傾聽觀眾的聲音,他們開始從自身出發尋求新的突破以滿足觀眾的需求,同時也給在線K歌軟件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又一次促使了在線K歌軟件變革創新,突破唱歌的邊界,尋求泛音樂、泛娛樂化的在線K歌需求。

以阿里巴巴兩款在線K歌軟件唱鴨和鯨鳴為例,唱鴨定位以彈唱工具為切入口的短音樂音樂社區,用戶可以在線簡單進行編曲和作詞。今年年初上線的鯨鳴將重點放在了語音彈幕上,用戶可以發佈最長25秒的語音彈幕參與歌曲的合唱。這兩款產品顯然是主打娛樂性和互動性的,用創作去催生新的音樂內容,也調動了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完成從“唱”到“玩”的轉變。

在線K歌爭奪戰,除了“唱”還能幹嘛

創新的玩法極大地激活了用戶興趣 圖片來源:比達諮詢


網易雲音樂的音街從目前公測公佈的信息來看,音街將重放在了社交關係和社交互動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激發了用戶創造與分享的熱情,具有相當高的社區粘性,網易雲音樂也將為“音街”持續性導入優質流量。其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功能——“心情日記”,在這個功能下,用戶可以通過心情日記唱出自己當天情感,類似於音樂日記。

無論是唱鴨和鯨鳴高互動、創作性的屬性,還是音街這種音樂日記式的方式,阿里巴巴和網易雲都在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內容。從唱什麼,到怎麼唱,大廠平臺也在通過激活平臺用戶創作熱情的方法不斷挖掘內容生產鏈的潛力。新的想像讓在線K歌突破了“唱”的基礎,才能完成向邊界的擴展,它的使命不再是一個獨立的App而是全新的生態體系。

音樂社區依然是發力的關鍵

面對新來者的衝擊,身處在線K歌的“玩”時代,作為老牌的在線K歌巨頭全民K歌和唱吧也急需迎來創新轉型。

在“社交”時代,全民K歌憑藉騰訊海量的音樂版權庫以及騰訊社交鏈,迅速形成自己的閉環生態,在年輕用戶中高速滲透。而在這個過程中,騰訊不斷地通過社區建立自己的音樂內容板塊,而這個做法在如今仍然是在線K歌增長的風口。

95後在玩音樂的過程中,需要的是可以分享才華的平臺,並且達到多數用戶的認可,對他們來說社區的影響力要遠超於社交分享,特別是一旦開放創作的權限,在線K歌也將產生自己獨有的造星模式,而在這個模式下社區化運營可能為產品帶來新的用戶增長點。從這個需求來看,阿里巴巴的唱鴨與騰訊的全民K歌都在進行社區發力,不過全民K歌從目前的用戶佔比和滲透率來看仍然是唱鴨難以跨域的大山。後續雙方在音樂社區上的競爭重點還是在版權、內容和頭部創作者之間。

而對於沒有線上社交優勢的唱吧,則一直圍繞產品以及線下進行佈局。除了做線下迷你KTV,還通過一系列線下唱歌大賽挖掘草根紅人,反哺線上K歌內容生態。然而錯過了直播、短視頻風口的唱吧讓唱吧始終侷限於K歌領域,對於已經到來的K歌“玩”時代,唱吧前路依然艱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下K歌遭到重創,唱吧曾經賴以生存的線上線下場景聯動模式也將遭遇停擺。

唱吧今年的線下之路註定難以發展,只能尋求新的線上機會。在春節期間,唱吧推出了線上“Live House”,宣稱為數十萬的音樂人提供線上演出的機會,那些因為疫情而失去演出機會的音樂人有了在線展示的機會。而唱吧Live House甚至有可能在唱吧為音樂人提供長期線上演出的平臺服務。

做好音樂內容服務可以被視為唱吧突破線上壁壘的創新方式。這個思路仍然依然是一個以音樂社區運營為主線的思路,如果沒有好的音樂和內容聚集,社區是無法吸引和留存用戶的。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社區仍然是唱吧關注的重點,Live House如果能夠如預期一樣吸引優質音樂內容,唱吧仍然有機會贏回年輕用戶。而不同的是,唱吧是否能在在線K歌“玩”時代不再將內容侷限於K歌領域。

平臺對在線音樂的野心從來不止於“聽”,同樣,在線K歌的新需求也催生了K歌產品完成了一套從“聽”到“唱”甚至“再創作”的轉變,音樂內容產業的創新讓在線K歌市場有了很大的上升空間。

巨大的市場誘惑下,入局在線K歌的巨頭已經越來越多,不僅有後來者阿里和網易雲的產品佈局,更有快手上線K歌功能,抖音計劃推出K歌小程序“抖唱”。面對虎視眈眈的新對手和新玩法,一個差異化的產品特點就能為他們打開另外一片消費場景,大廠之間的博弈賽道將會越來越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