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不可怕,犯錯不反思才可怕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怎麼做對事情,怎麼避免犯錯,似乎犯錯是所有人的忌諱。

常言道: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意思就是如果能夠不犯錯,人們甚至願意“一動不動像王八”。

可是沒有人能夠一輩子都不做錯事,就連聖人孔子也會犯錯,更何況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

絕大多數人都在避免犯錯,可是英國作者馬修·薩伊德卻反其道而行,他告訴大家: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而不反思。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泰晤士報》專欄作者,也是TED演講者,他提出了一個概念,名叫黑匣子思維,同名圖書的副標題是〖我們如何更理性的犯錯?〗。

犯錯不可怕,犯錯不反思才可怕

如果你熟悉成功學,那這個黑匣子思維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失敗學。書中引用了很多行業失敗的例子,說明了接受失敗,並且從失敗中學習的重要性。

1996年11月23日,埃塞俄比亞航空961號班機在飛行途中被劫持,因燃料耗盡在印度洋墜毀,機上17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中有125人遇難。

在遇難人員中,很多乘客因為在機艙內把救生衣充氣而無法逃出,從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因為犯了這個錯誤,人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那以後,全世界所有的航空公司都規定救生衣必須出艙後再充氣。

我們現如今的許多規則,在最開始都不是規則,正是因為人們犯了相關的致命錯誤之後,經過反省,才有了這林林種種的規則。

犯錯不可怕,犯錯不反思才可怕

有了規則,成功才能被定義,才能是有跡可循的甘甜果實。

我們甚至可以說,人的本能就是犯錯的結果。

在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對於一切都處在懵懂無知的狀態,因而犯了很多在我們現在看來很低級的錯誤。

人們常說本能是寒而欲暖、飢而欲飽、勞而欲休,其實這是不完整的。真相是:

人類的祖先們是因為有人冷死了,才知道保暖的重要性,所以人要穿衣服;有人餓死了或者餓得乏力後跑不動了,最後被野獸吃了,因此人們才知道要吃飽才能活;還有人早早的過勞死,孩子跟了別人姓,老婆成了別人家,後來人方才知道勞逸結合能長壽,才能老婆孩子熱炕頭。

犯錯不可怕,犯錯不反思才可怕

這些人類本能最開始都是因為犯了致命的錯誤,我們的祖先們一步步犯錯,一步步改正才換來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擁有的生命福利。

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說的不是失敗越多,獲得的成功越大,而是能夠通過犯錯後的反思得到進步,人們才能離成功更近。我們甚至可以說,犯錯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那麼當我們犯了某個錯誤,怎麼樣才能更好的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呢?

第一,得先從自己著手。一件事錯了,主要的原因在於執行人犯了錯。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通過錯誤來思考和調整自己,如果技能不夠就鞏固技能,要是知識不足就補充知識。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長進,下次在同類事情裡避免犯錯。要是能夠舉一反三,那我們就算得上是反敗為勝,因為我們從一個錯誤的反思和改進而提高了了接下來類似事件的成功幾率。

犯錯不可怕,犯錯不反思才可怕

第二,從錯誤帶來的結果反推行事的客觀前提,也就是在什麼現實情況下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提高成功幾率。

從前有個牧羊人,他發現自己的羊每天都會少一隻,於是每次放羊的時候它都特別注意,然而羊還是每天在減少。

於是他想,羊不是在外面丟的,就是在家裡丟的,於是他仔細查看家裡的羊圈,竟然發現羊圈旁邊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洞,狼正是從這個小洞爬進來,帶走了他的羊羔。

於是牧羊人趕忙將破掉的羊圈補好,從此他的羊就再也沒有丟過了。

犯錯不可怕,犯錯不反思才可怕

在我們教育下一代的時候,請不要再教他們怎麼避免犯錯,而是在他們犯錯後,要教他們怎麼樣審視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利用身邊的資源和環境去促成的心願。

這世上沒有一顆種子是站在光石頭上長成參天大樹的,因此反思錯誤才是人類進化的最優模式,也是獲得成功的最快途徑。不反思,就只有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直到彈盡糧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