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學日記丨兩個月17封信 ,“停課不停學”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書信訴衷腸

記者丨張瑾


“尊敬的家長朋友:晚上好!明天就是中國傳統的新年——大年三十了,在此,首先祝福大家吉祥安康!萬事如意!家長朋友,今年的春節很特別,我想身在成都的你我都和全國人民一樣,祈願武漢人民能堅強地挺過來,同時從今天開始,我們已身體力行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行列中。”


“尊敬的家長朋友:2020春日安好!明天本應是孩子們開學報到的日子,但目前舉國上下共同防疫控疫的工作還在緊張地進行,疫情警報尚未解除。從二月十七日(明天)開始,我們將和孩子們在網上見面,開啟我們的雲端學習了。”


宅學日記丨兩個月17封信 ,“停課不停學”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書信訴衷腸

從2020年1月23日晚發出第一封書信開始,到今日3月23日,兩個月來,川大附小四年級8班班主任賀婧老師已向班上的家長和孩子們寫了17封信。這些信的內容,有傳達學校疫情防控安排的,有感謝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也有為了化解家長和學生焦慮,而通過訴衷腸來傳遞班級的團結友愛的……其書信內容豐富,唯獨不變的是,每一封信的落款,賀婧都會寫上“永遠愛你孩子的賀婧老師”或“愛你的賀婧老師”。

從疫情防控到學習總結

她把想說的話都寫進了書信中

近期的幾封信,多是關於學生作業批閱的感受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賀婧在題目中寫下:孩子,我想對你說。


宅學日記丨兩個月17封信 ,“停課不停學”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書信訴衷腸

信中,賀婧首先表揚了孩子們的優點,例如“書寫有了很大的改變”“漸漸進入學習狀態”“作業有了明顯進步”等等,隨後她也指出了孩子們主要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對於部分難以收心,學習狀態不佳的孩子,賀婧耐心寫到:親愛的孩子們,目前疫情還未消退,我們肯定是以生命為重,身心健康永遠第一。但是,當我們健健康康,卻在這大好春光裡浪費生命,學習只有形式沒有質量,作業只管敷衍沒有思考和創新,面對老師的批閱更不會及時糾錯。試問,我們對得起誰?對得起奮鬥在抗疫第一線、甚至犧牲的那些可親可敬的人嗎?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我們的安全……在你們看來一節簡單的微課,從備課到製作,老師們要弄兩三天呢。孩子,你對得起學校老師們熬更守夜的辛勞嗎?對得起爸爸媽媽每日的陪伴嗎?春天是生長的季節,孩子,這個週末,趕緊調整你的狀態,我們期望下週見到不一樣的你!


宅學日記丨兩個月17封信 ,“停課不停學”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書信訴衷腸


另一封《心手相連一起走》的信裡,賀婧對就要復工的爸爸媽媽寫到,“就要復工了,我有幾句心裡話說給你,希望能緩解你的焦慮。”接著,賀婧事無鉅細地向家長們介紹了關於授課平臺、關於孩子宅家學習質量等問題,希望以此打消家長們的顧慮,安心復工。她說:“為了孩子,我們心手相連,唇齒相依,放鬆心情,愉快啟航。”


當然,賀婧也時常在信中表達對家長們的感謝:疫情當前,我們有愛。感謝你和我們一起走過這段特別的歲月。這段“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日子,因為有你、有我、有我們,孩子們的宅家生活豐富多彩。我再一次代表學校,代表班級教育共同體,感謝你們,向你們道一聲“辛苦了”。

“教育帶來的感動

讓我停不下腳步,只能前行”

談到寫信的初衷,賀婧回憶,疫情爆發的時候恰逢春節寒假期間,班上不少孩子和家庭的外出計劃都落了空,大家或多或少會感到焦慮,而在這樣的疫情面前,人心的穩定是很重要的,同時,由於擔心自媒體時代的信息“爆炸”,家長們在五花八門的消息中難以辨別其真偽,於是賀婧萌發了要給家長寫一封信的想法,及時傳遞官方發佈的疫情消息,給家長們吃下“定心丸”,以便一起克服困難,抗擊疫情。於是,1月23日晚,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她發出了第一封信。


3月初,不少家長開始陸陸續續地復工,賀婧想,此時家長最擔心的一定是無法再繼續陪伴孩子,那麼娃娃的自主管理能力不強怎麼辦?沒人監督學習一直在家打遊戲怎麼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話不聽怎麼辦?於是,她又開始動筆,寫下了這封《心手相連一起走》的信,目的只為告訴家長,老師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讓家長信任和依賴老師,放心地將孩子交給老師。

宅學日記丨兩個月17封信 ,“停課不停學”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書信訴衷腸


賀婧說,在這個過程中,家委會也與老師緊密聯動,啟動了班級立體化管理,例如開啟雲端管理網絡、班級小幹部模式等等,將在校期間的管理模式,平移到線上,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


談到做這一切的動力,賀婧說,是“教育帶來的感動,讓我停不下腳步,只能前行。”接著,她講述了班上一個孩子的成長故事。“這個小女孩是我們‘3小班’的班長,我們班以學習小組為‘小班’,四個學生為一組,所以她就是這個小組的帶頭人。”賀婧說,平時在校時女孩將“小班”管理得挺好的,也起到了帶頭的作用,而在宅家學習這段時間,由於她爸爸媽媽都要外出上班,所以她一人在家時,自己的學習就比較拖沓,“小班”管理也很鬆散,思考了很久以後,賀婧還是決定要給她的媽媽打個電話。於是,在某晚9點多,賀婧給女孩打去了電話,並叫她和媽媽一起來聽老師講。電話裡,賀婧首先肯定了女孩的優點,對她進行了表揚,接著再慢慢指出不足之處,瞭解她的情況,為她的學習和“管理”支招。


掛掉電話以後,賀婧擔心女孩媽媽要批評她,於是又再次打去電話,專門叮囑媽媽不要批評孩子,而是應該用好這本教科書,讓孩子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能夠收穫成長,在各方面都有一個飛躍。感受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女孩和媽媽都十分感動,而女孩接下來的表現和進步也同樣感動著賀婧。“從接手這個班開始,這樣的感動實在是太多了,它們就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賀婧感嘆說。


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科學習,更要關注孩子全方位的成長,賀婧說,“它是一個‘人’的管理,我們要為孩子營造常態的學習氛圍,要整體把控孩子的學習效果,要保證疫情過後,我們的孩子依然陽光健康,也希望這段特殊的經歷能夠為孩子後續的學習和成長注入新的動力。”


排版丨 阿妙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