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学日记丨两个月17封信 ,“停课不停学”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书信诉衷肠

记者丨张瑾


“尊敬的家长朋友:晚上好!明天就是中国传统的新年——大年三十了,在此,首先祝福大家吉祥安康!万事如意!家长朋友,今年的春节很特别,我想身在成都的你我都和全国人民一样,祈愿武汉人民能坚强地挺过来,同时从今天开始,我们已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行列中。”


“尊敬的家长朋友:2020春日安好!明天本应是孩子们开学报到的日子,但目前举国上下共同防疫控疫的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疫情警报尚未解除。从二月十七日(明天)开始,我们将和孩子们在网上见面,开启我们的云端学习了。”


宅学日记丨两个月17封信 ,“停课不停学”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书信诉衷肠

从2020年1月23日晚发出第一封书信开始,到今日3月23日,两个月来,川大附小四年级8班班主任贺婧老师已向班上的家长和孩子们写了17封信。这些信的内容,有传达学校疫情防控安排的,有感谢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也有为了化解家长和学生焦虑,而通过诉衷肠来传递班级的团结友爱的……其书信内容丰富,唯独不变的是,每一封信的落款,贺婧都会写上“永远爱你孩子的贺婧老师”或“爱你的贺婧老师”。

从疫情防控到学习总结

她把想说的话都写进了书信中

近期的几封信,多是关于学生作业批阅的感受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贺婧在题目中写下:孩子,我想对你说。


宅学日记丨两个月17封信 ,“停课不停学”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书信诉衷肠

信中,贺婧首先表扬了孩子们的优点,例如“书写有了很大的改变”“渐渐进入学习状态”“作业有了明显进步”等等,随后她也指出了孩子们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对于部分难以收心,学习状态不佳的孩子,贺婧耐心写到:亲爱的孩子们,目前疫情还未消退,我们肯定是以生命为重,身心健康永远第一。但是,当我们健健康康,却在这大好春光里浪费生命,学习只有形式没有质量,作业只管敷衍没有思考和创新,面对老师的批阅更不会及时纠错。试问,我们对得起谁?对得起奋斗在抗疫第一线、甚至牺牲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吗?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安全……在你们看来一节简单的微课,从备课到制作,老师们要弄两三天呢。孩子,你对得起学校老师们熬更守夜的辛劳吗?对得起爸爸妈妈每日的陪伴吗?春天是生长的季节,孩子,这个周末,赶紧调整你的状态,我们期望下周见到不一样的你!


宅学日记丨两个月17封信 ,“停课不停学”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书信诉衷肠


另一封《心手相连一起走》的信里,贺婧对就要复工的爸爸妈妈写到,“就要复工了,我有几句心里话说给你,希望能缓解你的焦虑。”接着,贺婧事无巨细地向家长们介绍了关于授课平台、关于孩子宅家学习质量等问题,希望以此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安心复工。她说:“为了孩子,我们心手相连,唇齿相依,放松心情,愉快启航。”


当然,贺婧也时常在信中表达对家长们的感谢:疫情当前,我们有爱。感谢你和我们一起走过这段特别的岁月。这段“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日子,因为有你、有我、有我们,孩子们的宅家生活丰富多彩。我再一次代表学校,代表班级教育共同体,感谢你们,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

“教育带来的感动

让我停不下脚步,只能前行”

谈到写信的初衷,贺婧回忆,疫情爆发的时候恰逢春节寒假期间,班上不少孩子和家庭的外出计划都落了空,大家或多或少会感到焦虑,而在这样的疫情面前,人心的稳定是很重要的,同时,由于担心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爆炸”,家长们在五花八门的消息中难以辨别其真伪,于是贺婧萌发了要给家长写一封信的想法,及时传递官方发布的疫情消息,给家长们吃下“定心丸”,以便一起克服困难,抗击疫情。于是,1月23日晚,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她发出了第一封信。


3月初,不少家长开始陆陆续续地复工,贺婧想,此时家长最担心的一定是无法再继续陪伴孩子,那么娃娃的自主管理能力不强怎么办?没人监督学习一直在家打游戏怎么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话不听怎么办?于是,她又开始动笔,写下了这封《心手相连一起走》的信,目的只为告诉家长,老师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让家长信任和依赖老师,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老师。

宅学日记丨两个月17封信 ,“停课不停学”的日子成都一班主任用书信诉衷肠


贺婧说,在这个过程中,家委会也与老师紧密联动,启动了班级立体化管理,例如开启云端管理网络、班级小干部模式等等,将在校期间的管理模式,平移到线上,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


谈到做这一切的动力,贺婧说,是“教育带来的感动,让我停不下脚步,只能前行。”接着,她讲述了班上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这个小女孩是我们‘3小班’的班长,我们班以学习小组为‘小班’,四个学生为一组,所以她就是这个小组的带头人。”贺婧说,平时在校时女孩将“小班”管理得挺好的,也起到了带头的作用,而在宅家学习这段时间,由于她爸爸妈妈都要外出上班,所以她一人在家时,自己的学习就比较拖沓,“小班”管理也很松散,思考了很久以后,贺婧还是决定要给她的妈妈打个电话。于是,在某晚9点多,贺婧给女孩打去了电话,并叫她和妈妈一起来听老师讲。电话里,贺婧首先肯定了女孩的优点,对她进行了表扬,接着再慢慢指出不足之处,了解她的情况,为她的学习和“管理”支招。


挂掉电话以后,贺婧担心女孩妈妈要批评她,于是又再次打去电话,专门叮嘱妈妈不要批评孩子,而是应该用好这本教科书,让孩子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能够收获成长,在各方面都有一个飞跃。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女孩和妈妈都十分感动,而女孩接下来的表现和进步也同样感动着贺婧。“从接手这个班开始,这样的感动实在是太多了,它们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贺婧感叹说。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更要关注孩子全方位的成长,贺婧说,“它是一个‘人’的管理,我们要为孩子营造常态的学习氛围,要整体把控孩子的学习效果,要保证疫情过后,我们的孩子依然阳光健康,也希望这段特殊的经历能够为孩子后续的学习和成长注入新的动力。”


排版丨 阿妙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