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上海氣象“先知”系統將升級至2.0版本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上海氣象“先知”系統將升級至2.0版本

圖說: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系統界面,實現多屏聯動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 通訊員 朱曄)今天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呼籲共同關注氣候變化和水。記者從上海市氣象局獲悉,該局正持續推進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系統(以下簡稱“先知系統”)升級工作,提升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上海已有積澇風險等級預報預警

一說到“氣候與水”,就不得不提及與天氣相關的“水”——暴雨,這對上海而言並不陌生。從1875年有氣象記錄史以來,上海的暴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汛期,也就是6月到9月,其中,1999年和2019年是1981年以來暴雨次數出現最多的年份。暴雨突襲,時常會給城市管理帶來諸多壓力。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上海一直十分重視排水系統的改造和管網監管,整體抵禦大暴雨的能力顯著提升。但是,即便如此,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和上海地形低平的特點,上海目前城區排水系統也只能基本達到“一年一遇”排水標準,即每小時36毫米的降水強度;機場、中央商務區等重點地區達到“三至五年一遇”排水標準,即每小時50毫米~56毫米的降水強度。這就對暴雨來臨時的城市應急聯動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

近年來,上海氣象部門針對暴雨與城市積澇的關係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自2012年起,上海啟動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專項——上海大城市積澇風險等級預報服務系統建設,又建立了一整套城市積澇風險等級預報預警機制,為城市防禦暴雨災害發揮重要作用。上海積澇風險等級預報根據上海城區排水管道佈網分區情況,將整個上海中心城區劃分為近200個區域,綜合各區域1小時面雨量與泵站等排水設施的排水能力,預報不同區域的積澇風險。風險等級預報目前共分為五級,從一級積水深度小於14釐米到五級積水深度大於60釐米。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上海氣象“先知”系統將升級至2.0版本

圖說:1981年以來,1999年和2019年是上海暴雨次數出現最多的年份

氣象“先知”提供大數據預測

3月21日夜,今春第一場強降水如期而至,也提醒著人們汛期不遠了。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汛期,上海市氣象局已啟動各項備汛工作,其中就包括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系統(以下簡稱氣象“先知”)的升級。

在強天氣發生前,大數據分析預測可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撐。暴雨內澇風險預警、基於氣象的網格熱線事件預測、基於氣象的人流量預測等智能化應用場景已經在楊浦區、徐彙區和靜安區得到了智能化的應用。去年第二屆進博會期間,氣象“先知”正式上線並接入城市大腦,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向事先預防式管理升級。

此次氣象“先知”的升級將重點強化健康氣象、城市網格化管理、交通和建築工地4個場景的氣象服務技術、產品和機制;圍繞滿足“1+16”的各級城市運行管理系統、城市運行管理相關部門專業系統和基層應急管理單元的需求,提供多源氣象服務數據接口,建設氣象智能插件1.0,供政府決策、城市運行管理部門等“即插即用”,在強天氣發生前,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為各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撐。除此之外,“先知”2.0還會與預警發佈系統對接,除了向用戶智能推送的氣象服務產品、發佈強天氣預警信息,還會提供強天氣對城市面帶來的影響等信息,實現精準發佈,提升災害監測數據回溯分析和災害風險早期識別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