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死刑犯都公眾下處刑,為何現在槍決時,卻不讓民眾圍觀了

以前死刑犯都公眾下處刑,為何現在槍決時,卻不讓民眾圍觀了?

儘管社會在不斷進步,但是違法犯罪行為,依然是全球各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社會的發展還不能完全杜絕犯罪行為的發生,而不同的國家對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戒措施也各有不同。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各國打擊犯罪的力度加大,各類型的犯罪行為已經明顯減少了。在我國的現行法律中,是根據犯罪行為的危害程度來進行量刑的。量刑一般就是分為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以及死刑。在古代,死刑犯在處刑時,都在街市口行刑,民眾都會前來觀看。現今,世界範圍內死刑依然對各類犯罪行為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以前死刑犯都公眾下處刑,為何現在槍決時,卻不讓民眾圍觀了


如果要廢除死刑,那麼就要給百姓自由復仇的權力,才能讓受冤屈的百姓心理壓力得到疏解。執行死刑一般是分為槍斃和注射這兩種,只有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才會執行注射死亡,所以大多數情況是執行槍決。新中國成立初期,犯人被執行槍決的時候,會召開審判大會,現場執行,是允許民眾圍觀的,自從中國政府1979年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之後,執行死刑不再公開,不公開執行槍決之後,我國的犯罪率似乎有所增長。

以前死刑犯都公眾下處刑,為何現在槍決時,卻不讓民眾圍觀了

很多人都疑問,以前死刑犯是公開處決的,那為什麼現在死刑犯槍決的時候,不允許民眾圍觀了呢?建國初期,那個年代社會動盪,留在國內的特務還很多,有很多不安分的因素,對犯人審判開公審大會,公開槍決犯人是為了對其他那些動亂分子產生震懾,起到警示作用,讓百姓們也不再敢做違法的事情。現在社會進步富裕穩定了,民眾的法律意識提高了,違法犯罪的主觀性少了,國家在治理過程中,在人道主義和精神層面上要求也就提高了。這個時候的重點是懲治犯罪,一方面如果我們親眼看到槍決的場景,對觀者造成心理上的陰影。

以前死刑犯都公眾下處刑,為何現在槍決時,卻不讓民眾圍觀了

以前信息不發達,不看到現場起不到震懾的效果,現在不一樣了,各種媒體信息來源渠道眾多,也就不需要再用這樣現場參與的方式了。此外,從人性化、人道主義考慮,罪犯也擔心,如果很多陌生人都在看他的死亡現場,那麼罪犯即使死,也不會很高興。考慮了對犯人的尊重,留給犯人最後的一份尊嚴;再就是執行死刑的地點現在也是不公開的,所以即使百姓願意看,也沒有辦法找到地方。包括現在抓捕犯人後用黑頭套,或者打馬賽克,在手銬上面搭上衣服等措施,也是體現了對犯人保留的尊重。

以前死刑犯都公眾下處刑,為何現在槍決時,卻不讓民眾圍觀了

當然,死刑畢竟作為最嚴厲的懲罰措施,在懲治犯罪行為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之所以要公開行刑,就是為了能夠通過對現有犯罪行為的懲治來防止貪腐和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發生,讓公眾參與,共同見證。現在不一樣了,國家各種法律制度比較完善,各種可能出現暗箱操作的機會和手段基本消除,所以不需要有這方面的擔心。

以前死刑犯都公眾下處刑,為何現在槍決時,卻不讓民眾圍觀了

除此之外,因為死刑的執行時,肯定會有比較血腥的一幕出現,如果是心理素質極差的人看到,那可能會當場暈倒或者是引發其他的混亂,因此我國現在不公開處刑也是為了大家著想,而如果說起到警示的作用,我們只需要通過一些新聞和小視頻進行警告,沒有必要通過這種公眾處刑的方式。因此國家對於死刑的量刑也非常嚴格,在執行死刑前要進行死刑複核程序,只有複核之後才能確定正式要處決的死刑犯。作為普通百姓,建議大家不要去做違法的事情,有法必依,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