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是怎樣一步步把何進推到火坑裡的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隨後皇子劉辯(即何進的侄子)即位,何進參錄尚書事,掌握朝廷大權。

漢靈帝死後,何進聽從袁紹建議要盡誅宦官,因何後干涉,何進沒有直接動手,又聽從袁紹之謀召董卓等進京誅宦。可董卓還沒進京,宦官聽到何進謀害他們的消息,提前下手,將何進斬殺在嘉德殿前。何進死後,朝政大亂,董卓擁軍入京,掌握大權,廢漢帝,殺朝臣,掠百姓,曹操矯詔以討之,四方軍閥群起響應,天下立時大亂,三國也由此開啟。

01

何進出身卑微,早期以屠羊為業。在皇室徵選帝妃時,何進賄賂主管者,將他妹妹順利送進皇宮。何妹被選入宮廷後,很得皇帝寵幸,並生下兒子劉辯。

隨著何妹被拜為貴人,何進的仕宦生涯也同時開啟,“拜進郎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出為潁川太守”。光和三年(公元180年),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何進旋即又被拜為侍中,將作大將,河南尹。可以說,何進由屠戶躋身官吏行列,何妹起了關鍵作用。

同時,何進又遭遇到當時著名的黃巾起義。農民起義軍攻城略地,遍及四處,朝廷急需人才維持政權,平定叛亂。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何進於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被封為大將軍。當時,黃巾起義軍領袖張角的別部馬元義密謀在洛陽起兵,“進發其奸”,隨後因功封為慎侯。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何進的弟弟何苗也因破賊有功,官拜車騎將軍,被封為濟陽侯。一時間,何進兄弟權重一時,成為朝中重臣。

何進秉持朝政後,內則倚仗何後,外則厚待袁氏兄弟,起用海內名士二十餘人,其權勢可謂一手遮天。

照說何進有這麼大權力,一般人也動不了他,可他最後怎麼就被幾個小宦官給殺掉了?

02

何進與宦官之間本來沒有什麼矛盾,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漢靈帝“講武於平樂觀下”,分置八校尉,以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照理而言,何進作為大將軍,其職位應在八校尉之上,可漢靈帝卻又親任蹇碩為元帥,使何進亦歸其屬。這便無意中製造了何進與蹇碩之間的矛盾。

漢靈帝寵幸何後,但不怎麼喜歡何後的兒子。想立少子劉協(就是以後的漢獻帝)為帝。但劉辯是長子,何進又掌握朝廷大權,所以漢靈帝也不好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說出來。宦官蹇碩因自己被任為元帥,但忌憚何進,看到皇帝對何進也有所顧慮,便建議皇帝讓何進到西邊去剿匪,攻打邊章,韓遂。

何進暗地裡知道蹇碩給皇帝出這種主意損自己,從此便懷恨在心。這時候漢靈帝病重,何進便把袁紹派到徐州打黃巾,給皇帝說等袁紹來了我再去西邊。

何進這一招挺管用,這一等沒幾天靈帝死了。靈帝死了以後,蹇碩便矯詔召何進進宮,想把何進先幹掉再立劉協為帝。何進不知是計,便急匆匆進攻了。走到宮門,司馬潘隱“迎而目之”,何進發現不對勁,立馬回去了。

由於沒除掉何進,蹇碩也未敢廢長立幼,皇子劉辯便即位了。這時,蹇碩怕何進找他算賬,便又和幾個宦官郭勝,趙忠策劃殺何進。不想郭勝把他給賣了,何進很快殺掉了蹇碩。

03

何進殺了蹇碩之後,貌似是可以安安穩穩做自己的國舅了。可何進的作死從這個時候開啟了,而把他往火坑裡推得正是他一直看好重用的袁紹。

由於漢桓帝,漢靈帝時宦官干政比較嚴重,宦官對士人百姓的侵害很大。所以當時人們對宦官極為不滿。所以袁紹便勸諫何進盡誅宦官,何進也表示贊成。然而宦官盤踞東漢政權百餘年,對政治鬥爭相當熟悉,一旦不慎,便很容易反召其禍。可何進對此並不在意。

和袁紹商量好之後,何進便入宮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何後,然而何後聽了不同意。宦官對何進的弟弟何苗,何進的母親舞陽君大加賄賂,他們因此在何後面前替宦官遮蔽。

一計不行,袁紹又給何進出了個餿主意: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進京誅宦,以脅迫和太后。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聽到這個建議後立馬站出來反對,說,“諺稱‘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欲誅閹豎,僅舉手之勞。現在反借外臣,令犯京闕,何異於把兵器交給別人?恐事無功,反生亂也。”當時還是典軍校尉的曹操聽了袁紹的建議也覺得不可行,笑著對何進說,“宦官一直有,如果皇帝不給他們權力,不至於此。要治他們的罪,把為首的宦官殺了就行了,只需要一個獄吏便能勝任,為什麼要召外兵了?欲盡誅之,事必宣漏,吾見其敗也!”兩個人把道理都講明瞭,可何進不聽。

過了一段時間,董卓快進京了,侍御史鄭泰看著這事不對勁,便找何進對他說,“董卓這個人,殘忍寡義,貪得無厭,如果把他召進京,必然危及朝廷。大將軍您想要誅宦官還不容易嗎?不該假借董卓這樣的人。之前的大將軍竇武就是因為誅宦不慎被宦官給殺了,您要速速決斷!”尚書盧植也給何進說董卓這個人不能召,何進又不聽。

盧植,鄭泰看見何進往火坑裡跳,勸了還不聽,乾脆不幹了,給荀攸說,“跟何進這小子不能混了,趕緊走吧。”便都辭官而去。

董卓離洛陽越來越近了,何太后還不同意何進誅宦。何進的弟弟看見何進和何後槓上了,這可不行,便找何進談話,“咱兄弟一起從南陽來洛陽,都是靠何太后才脫離貧賤而富貴的,現在倒好,你怎麼跟何太后槓上了?國家之事,那有容易的。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你好好考慮下,怎麼和太后言和吧。”

話說何苗這話起了點作用,這時候董卓已經到了澠池,何進心中狐疑,派了個諫議大夫種卲去找董卓宣詔制止。

04

種卲到了董卓軍中,讓董卓回撤。董卓怕自己不能進京了,便讓兵士脅迫種卲。可種卲並不是吃素的,見這架勢,大怒,“稱詔叱之,軍士皆披。”種卲找到董卓責罵,董卓理屈詞窮,便還軍夕陽亭。

眼看止住了董卓,何進似乎可以和何後講和,並重新考慮誅宦的事,一場危機似乎可以避免了,可這時候何進的催命判官袁紹又來給何進獻策了。

袁紹找到何進,說,“情勢危急,大將軍您還要等到何時決定誅宦?事情拖得時間一長就會發生變故,大將軍您就不怕步竇武的後塵嗎?”何進一聽,覺得自己確實辦事太拖拉,便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

袁紹有了殺伐決斷的權力,便立刻派人催促董卓進軍平樂觀。

何後聽見董卓帶著兵都快到大門口了,心裡恐懼,便悉罷中常侍,小黃門,只留何進的人留守宮裡各部門。

四方豪傑進京,這麼大事,很容易為人所知。宦官聽到後,便急著想對策。其中有個宦官張讓,其兒子的媳婦是何後的妹妹,張讓通過她讓何後召諸常侍入宮。這時候,何進也入宮對何太后言及誅宦官的事,張讓等派人偷聽,知道後便密謀殺何進。何進從長樂宮出來,張讓等使人暗地裡埋伏,矯詔召何進,從而將其斬殺。



袁紹是怎樣一步步把何進推到火坑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