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物寄情,于謙將自己的浩然正氣和心中的天地大道盡寫於詩中,他的一生,清正廉潔,為國為民,受到了無數百姓的擁戴。作為明朝第一忠臣,于謙最終含冤而死,但官兵在抄其家時無不落淚,行刑的劊子手更是自刎謝罪。

少年于謙

于謙於1398年降生,時乃洪武三十一年。於家乃是官宦之家,其祖上多代為官,于謙祖父更是曾任職工部主事一職。但時至其父於仁,卻選擇了歸隱於市井之中,過著樸實的生活。

據說,在於謙降生前一日夜間,其父曾於夢中見到文天祥。文天祥對其父說感動于于家一門忠義,故準備轉世投胎到於家,成為於家的子嗣。然後,于謙便在次日出生了。於是,于謙的父親便為他取名"謙",意為謙遜,表達自己對於文天祥的青睞的謝意和謙遜。

當然,真假如何無人可以考究,只知于謙一生都在虔誠的供奉文天祥。將其視作自我榜樣,意在成為文天祥那般錚錚傲骨、為國為民的英雄。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于謙自小敏而好學,求學刻苦,心懷家國,小小年紀便志向高遠。在他心中,個人事小,家國事大,先國後家,孜孜不倦。于謙自小的目標便是入朝為官,為了家國天下。

于謙的天賦自小便彰顯出來,不過八歲的光景,他便能應對鄰居老者的戲弄之言。當時鄰居老者見他著紅衣,騎黑馬,便戲謔道:"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于謙也不羞怯,脫口而出便是:"赤帝子,斬白蛇當道。"一上一下的對話,好不工整的一副對子。而其聰敏,由此可窺一斑。

1421年,時年已是永樂十九年,于謙憑藉自己長久的努力,考取了進士,從此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于謙之功績

于謙為官,百姓稱道,幾乎人人皆知其之清明廉潔,一心只為民做主,半生為國為民。他的政績,可謂十分耀眼。

1426年,漢王朱高煦起兵謀反,于謙隨明宣帝出征,待將漢王擒獲以後,于謙言語犀利,細數其罪狀,最終,朱高煦被于謙罵的伏地戰慄,滿口皆是自知罪該萬死之言。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熟知明朝之人都會發現,明朝後期有個極大的特點——閹黨把持朝政。當時太監王振在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內閣大臣死後把持朝政,一時之間權勢滔天。朝野上下,對王振幾乎都是諂媚逢迎,獻金獻銀、好酒好菜者不知凡幾。而於謙面對如此亂局,亦不肯妥協半分。

其餘人規勸于謙稍表心意,他卻瀟灑的表示自己唯有兩袖清風。在於謙心中,為官者並不需要依靠討好一個太監來獲得一時半會兒的苟且偷生,無愧於天地君王便是最好的交代。

對於于謙的油鹽不進,王振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齒。於是王振伺機定了于謙的罪名,將他判處死刑,收監大牢。百姓們聽聞此事,民憤四起,最終聯名上書為于謙求情。王振將民憤難平,唯有將於謙釋放。百姓們的義憤填膺,足以見於謙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1449年,明英宗率兵出征,于謙勸諫未果,最終英宗被俘於土木堡。當時朝野上下混亂不堪,是于謙穩定了局勢。面對徐有貞提議的遷都,他厲聲表示京師乃是國之根本,不可生此念頭,宋朝南渡便是前車之鑑。

因當時的精銳之師都以淪陷於土木堡,于謙便調了諸地的地方軍力,前往增援。一番規劃部署之後,終於將京都的局勢穩定。北京保衛戰,于謙打的漂亮無比。

可便是于謙這樣的明朝第一忠臣,敢於為民請命,敢於對抗權貴,有勇有謀之人,最終卻在權勢的傾軋之中,落得慘淡的下場。

于謙之死

于謙為人剛正不阿,為官之後得罪的人不知凡幾,他一慣便是被排擠的。縱然再多人欣賞他的"粉身碎骨全不怕",亦無法阻攔他的死亡。

明英宗被俘,明代宗上位,帝位的更迭並未改變于謙的初心,他一直便是心懷天下,於他而言,社稷為重,帝王為輕。明代宗在位期間,于謙悉心輔佐,殺貪官斬奸佞,此舉亦為他最後的悲慘下場埋下了伏筆。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1457年,明代宗重病,明英宗在擁護之下重登皇位。一切都將重新覆盤,于謙的生命,亦迎來了盡頭,最終于謙被判謀反之罪,處以死刑。時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推出崇文門外斬首示眾。

于謙一死,天下冤之。他的一生,重視名節,卻對名利十分淡薄。對於生死之事,于謙早已置之度外,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行為早已觸及無數當權者的利益,但他並不畏懼、亦不退縮,於他而言,鳴天下之不平才是當官者應為之。

于謙死後,官兵前去於府抄家,但於宅沒並未有多餘的錢財,唯一值錢的或許便是明代宗所賜的蟒袍和劍器。官兵們見到此狀,無一不落淚的。兩袖清風來,孑然一身走,這便是于謙,一生清廉,卻落得冤死的下場,縱然是抄家的官兵都為其感到悲傷。

而負責處決于謙的劊子手整日裡寢食難安,百姓們都為于謙伸冤吶喊,劊子手人微言輕,如何抵抗上級的命令,但又不願揹負殺害明朝第一忠臣的惡名,最終唯有自刎謝罪

,以此來告慰于謙的在天之靈,亦意圖洗刷自己的罪過。

于謙死後,其屍首被感其忠義的陳逵所收斂,後又由其養子葬於杭州三臺山麓。據聞當時有一名喚朵兒的指揮在於謙處死之地灑酒慟哭,縱然引得鞭笞,第二日依舊前來拜祭。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自刎謝罪

于謙死後,皇太后才得知此事,當時已經為時晚矣,她只能垂淚痛哭,哀悼了許久,明英宗更是後悔不已。之後不久,奸佞做事敗露,于謙得以沉冤昭雪。

只可嘆明朝第一忠臣最終竟然是被謀反之罪判處死刑,這樣的冤死宛如一個驚天笑話,但縱然人人皆知卻無人能夠挽救一切。于謙最終被冤死,他的清廉連抄家官兵都無不落淚,行刑的劊子手都只能自刎謝罪。

斯人已逝,于謙的品格和浩然正氣,卻永存於世,被世人所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