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姓出之何處?

手機用戶82134366247


奚姓出之何處?

奚(xi)的本義為奴隸。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奚字,方是一隻手,手的右側或左側是一條繩索的圖形,繩索直接連在一個人上,且是個大字的人形,表示成年人。據《周禮.天官.冢宰》記載:“酒人淹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奚是醞酒的低層女奴,而奚人則是專門管理酒權的一群氏族,特別是管理奚這樣的酒奴的氏族,奚以人管奚奴權為氏族的原始崇拜圖騰,並命族名和族徽,奚人所居之地稱奚,所建之城稱奚邑,最終按所居住地名為奚姓。

奚姓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姓,早在帝、舜、堯時期,黃帝是沒有姓氏的。奚姓是個多民族、多出處的姓氏,在中國和臺灣省,都未進入前200位。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45位門閥;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81位,人口約233800多人,佔全國總人口數的0.0014%左右。在當代,奚姓總人口大約19萬人,位列第281位大姓代,佔全國總人口的0.015% 。在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全國人口普查中,奚姓排名位次提升到第228位。

奚姓出於九處:

第一處,奚始出之任姓。出自夏朝管轄的奚地,為黃帝之子禺陽的後裔,是以居邑名為姓氏。在傳說中大禹治水時,有個叫奚仲的人發明了車子,搬運土石木料,有力地協助了大禹治理水患,故有“大禹治水,奚仲造車”之說。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奚,源於任姓,夏朝車正奚仲之後,以王父字為氏。”該支奚氏的始祖禺,而禺陽則是黃帝的25子之一,受封於妊地(今山東濟寧),故為妊姓,後改為任氏。禺陽有個裔孫葉仲,夏朝時期食乎重地(今河北承德),以地名為姓氏,故而史稱其為奚地(因他發明了車,故被夏王大禹封為車正(管造車的官),負責管理和製作車輿。奚仲後來居於薛邑(今山東騰州市),後遷到邳邑(今山東徽山),再後來又近於邱(今江蘇蘇州)。溪仲去世後,被世人尊奉為車神。後人在他生活過的妊(任)、薛、邳、邱等地修建了皇公祠,常年祭拜,以示出行平安,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流傳千古至今。

在奚仲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奚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奚氏族人大多尊奉奚仲為得姓始祖。

第二處,奚姓出自國名。出自夏朝時期稷之後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姓氏。 史記有“奚,夏禹功臣稷之後,曾封以奚園以為姓”。該支奚氏“原籍山東省曲阜縣本聖門高弟西賢,後世被追封為澤陽候。”“西賢生子西客點。該支始祖西賢,就是孔子的賢弟子公西赤,字子華。西容點就是公西輿如,又叫公西點、公西輿,字子丘。他們父子倆皆是孔門弟子。到了漢朝時期,公西點的後人以子孫被官封義音候。”西容點有個兒子葉公西涓,他改複姓公西氏為單姓傒氏,再後來又簡化為奚氏,自稱奚涓,加升北海郡王。到了西晉王朝以後,直至隋、唐朝期間,天下大亂,奚涓的後裔子孫隱居到山東濰坊一帶地區,世代稱奚姓至今。

該支奚氏有一獨特堂號,稱“楚善堂”,皆以北海為郡望。

第三處,出自職業。出自西周時期役僕,奚人屬於以支撐稱謂為姓氏。奚人就是西周至戰國末期的一種官役,男役稱傒人,女役稱俾人,就是宮廷、官府中的專職役人。請注意,奚人是一種職業,而非奴僕。奚人除了在內宮執役外,還可與君王一起飲酒作樂,常陪君王一起飲酒娛樂的傒人,在《周禮.天宮》中叫“酒人奚”,以後就稱這種職業化的傒人或俾人為“奚氏”,但官民有別,民間的豪紳門閥中的私役雜僕則多為奴隸,不得稱奚人,只能稱卑人。卑人與奚人的區別:卑人中的男僕叫僮人,女僕稱婢人,時稱奴僮、奴嬋。

在這支奚人的後裔子孫中,有識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傒人氏,俾人氏,後來統改為奚人氏,最後都省文簡改為單姓奚氏,還分衍有一支酒氏,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四處,源於改姓,出自漢末三國曹魏時期,屬於避難改姓為奚氏的。在今上海市浦東區有一支奚氏族人,千百年來一直為浦東望族。據其家譜文獻《奚氏族譜》記載:“原本姓方,來自安徽。因三國時受曹操迫害,坐船避難來滬申南匯地區,改姓為奚氏,世代相傳至今。”而實際上,該支奚氏在族譜中的記載,是錯誤的,其祖先的姓氏並不是方氏,而是方士,其鼻祖是三國時期孫吳政權下的道家方士,與著名的方士葛玄一起,拜在道家名人烏角先生左元放(左慈,公元156~289年)門下,屬於廬江道教。而該支奚氏鼻祖的原姓氏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應當在謝、王、李、許、劉、曹、呂、預、蔡這九個姓氏之中。

由於東漢末期的丞相曹操是一個尊奉法家著名之術的政治家,他根本就不信什麼方士神仙之說,因而他在漢相任上,一直就對道教以及在當時有名的道士、方士們,採取了利用加清剿、改造加限制相結合的政策,特別是在對“五計米教”的利用和鎮壓的過程中,曾一度進行過殘酷的濫殺。因此,該支奚氏鼻祖方士在當時,因避難而遷入安徽省的安慶市一帶地區,直到晉武帝司馬炎大康元年(東吳歸命候孫皓天紀4年,公元280年),東吳政權滅亡,西晉王朝一統天下後,其族人方改姓氏為奚氏,是取道家虔語“奚人服道”而來,就是尊服於國統道教的意思。

此後,其後裔子孫的歷史上逐漸向東北方向遷徙,最終在清朝中期以後,形成了浦東奚氏一族。

第五處,出自奚族。自漢、唐之際鮮卑往庫莫奚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奚族就是庫莫奚族的簡稱,是北方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原為漢末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個分支。也有史者認為宇文原為匈奴的一個分支,甚至有學者認為,契丹民族原本是庫莫奚族的一員。據史籍《魏書.庫莫奚傳》記載:“庫莫奚國之先東部宇文之別種也。初為慕容.元真所破,遺落竄匿松漠之間。其民不潔淨,而善射獵,好為寇鈔。”前蘇聯東方學家威廉.巴擾爾德(williamBartold,公元1869~1930年)認為,後東突厥毗加可汗阿史那.默棘連,為紀念亡弟阿史那.闕特勤闕善將兵而堅立於巴彥呼舒(今蒙古國呼舒柴達木河畔)的《闕特勤碑》中,所用突文記載的“Tataby”,就是指當時的庫莫等奚族。此族在魏、晉時期崛起,到南朝時期的北魏王朝統一中國北方時,稱其為“庫莫奚”,其部眾的聚居地範圍,在古弱洛水(今內蒙古老哈河之間的流域一帶。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22年(公元648年),庫莫奚族大酋長可度者率五大部眾內附(辱約主部、莫賀弗部、契箇部、木昆部、室得部)歸於唐唐。唐太宗設置了饒樂都督府,在奚五部遊牧的地方,分設五州,饒樂都督府由營州東夷都護府轄領。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將外甥女固安公立嫁給了庫莫奚族大酋長李大酺。唐開元14年(公元726年)唐玄宗李豫之女成安公主的女兒東光公主,嫁給庫莫奚族大酋長李魯蘇。到了唐天寶4年(公元745年),居玄桌再將座中宗之女長寧公主的女兒宜方公主嫁給了庫莫奚族大酋長李延寵。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庫莫奚族與唐朝的關係,總體上一直是比較融洽的。在庫莫奚族衝,有相當一部分人在開元年間,加入了平盧軍節度使安祿山(康.扎犖山)的軍隊中。在唐天寶14年(公元755年)農曆11月,安祿山聯合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後,庫莫奚族各部族人則大多積極參與了叛亂。直到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安史之亂”被平定,協助唐朝政府平叛的回紇部,曾一度統治了庫莫奚族。到後梁豐帝朱友瑱貞明2年(費丹大聖明太祖天皇帝耶律.阿保機神冊元年,公元916年),遼太祖正式建立了以契丹民族為核心的遼國政權。其後,庫莫奚族各部迅速為契丹民族服,開始了被契丹民族同化的進程:一方面,他們被契丹人征服成為被統治民族,遭受契丹貴族的剝削與壓迫,另一歲面,其社會地位僅次於契丹族人,故被契丹貴族利用作為對內鎮壓其他被統治民族的反抗和對外與北宋王朝抗衡的工具。

到了遼國末年的北宋徽宗趙佶宣和4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2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走輔6年,公元1122年),遼國為金國所敗,國體一箱離析,遼天祚帝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一帶),時為遼國興軍節度使的耶律.大石和庫莫奚族大酋長回離保共同擁立遼興宗的第四子耶律.淳為北遼皇帝,即遼宣宗,與逃尊的遼天祚帝分庭對抗,並降遼天祚帝為淮陰王。至北宋宣和5年(金太餘完顏.吳乞買天會元年,遼保大三年,公元1123傘)年初,耶律.大石糾集回離保與金國軍隊大戰於奉聖州(今河北涿鹿),結果大敗,北遼政權就在金國的攻擊下滅亡。回離保乘機脫逃了逃國統治,自稱奚國皇帝,改元“天覆”。但回離保稱帝未得到庫莫奚族各部的支持,才到農曆5月就被部眾所殺,成為庫莫奚族歷史上一的皇帝。

不久,北宋宣和7年(遼保大5年,金天會3年,公元1125年),遼國政權在全國與北宋王朝的聯合攻擊下徹底滅亡,庫莫奚族各部人分散,大部分人被被金國控制為奴隸,少部分族人退遷到遼東地區,還有部分人向南遷入宋朝境內,按漢俗以本民族稱謂為漢化姓氏,即稱奚姓,逐漸融入漢族,世一世代代相傳至今。

第六處,出自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奚氏。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和《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1.蒙古旗奚拉氏,亦稱喜拉氏,錫喇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東海薩哈連部(今黑龍江北俄羅斯境內)。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刁義SiraHala。請朝中期以後,又冠漢姓為奚氏、趙氏。

2.蒙古族奚哈氏,亦稱錫爾哈氏,世居拉克綽特(今新疆塔城)、烏魯特(今內蒙古興安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irhaHala。清朝中期後所冠漢姓即為奚氏。

第七處,源於滿,出自金、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奚氏。據《金史》、《清朝通志.氏族略.滿州八旗姓》記載:

1.女真女奚烈氏,源於金國時期東海女真女受烈部,歷為貴族大部,在白號之姓中排位第三,早在金國哈期就多冠漢姓為奚氏。

2.滿族錫爾弼氏,滿語為SirbiHala,世居楊什木(今遼爾彰武)。淸中期以後多冠漢始為奚氏。

3.滿族錫克德氏,亦稱希卜克特氏、錫赫特氏,滿語為SikdeHala,世居卦爾察(俄羅斯烏蘇裡瓣)。清中期后皇冠漢姓為奚氏、郗氏、線氏等。

4.滿族錫克特哩氏,亦稱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錫得胡立氏,滿語為SiktriHala,屬於卦爾摩女真,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格松花江上游流域、烏拉(今吉林永吉)、松花江、黑龍江沿岸。清中期以後,受冠漢姓為奚氏、雨氏、胡氏、石氏、郗氏、邵氏等。

5.滿族喜塔喇氏,亦叫奇特喇氏、喜特勒那氏,滿語為SitaraHala,漢義“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俄國學者史洛國認為,喜塔奇氏瓜爾佳爾同屬“闊雅裡滿洲”,在明朝時期為女真望族,曾冠漢姓為劉氏。另有學者認為,喜塔拉氏即其演變而來。喜塔喇氏世居毛雅滿山(今遼寧新賓)、蜚悠城(今吉林琿春王家子鄉高麗城村)、長白山、佛克順(今遼寧新賓)等地。清朝中期以後,多冠漢姓為奚氏、趙氏、圖氏、祝氏、黃氏、齊氏、孫氏、希氏、喜氏、線氏、祁氏等。

6.滿族奚爾佳氏,滿課SirgiyaHala,為滿族脫譜姓氏之一,今北京市的滿族中有此姓,所冠漢姓多為奚氏、線氏等。

第八處,源於鮮卑族,出自北魏時期鮮卑拓跋部,屬於漢化改姓為奚氏,據《魏書.官氏志》記載“薄奚氏、達奚氏均改為奚氏。”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申有達真氏部族,族人以部名為姓氏,後在北魏高祖孝文皇帝拓拔,宏進行漢化改革的舉措中,絕大多數改漢字單姓為奚氏,少數改漢字單始為達文等,定居中原,成為河南奚氏的主流之一,世代相傳至今。按宋朝著名史學家羅泌所撰《路史》記載:“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有奚氏。”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記有:“今奚氏系由達奚氏改稱而來。”其實,達奚氏的鼻祖實際上就是拓拔。達奚是北褚顯祖獻文皇帝拓拔弘的親弟弟,他以自己的名字達奚為姓氏來統稱屬部,故有達奚氏族。北魏孝文皇帝在太和17~20年(公元493~496傘),大為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時,對上述十個鮮卑姓氏,首先進行了漢化:紇骨氏改為漢族姓胡氏,普氏改為漢姓周氏,拓拔氏改為長孫氏,達奚氏改為漢姓 奚氏,伊婁氏改為漢姓伊氏,丘敦氏改為漢姓丘氏,侯氏改為漢姓亥氏,乙旃氏改為漢姓叔孫氏,車混氏改為漢姓車氏。而北魏孝文皇帝自己則將嫡系皇室皆改為漢姓元氏,自己稱元宏。這就是北魏三朝歷史上著名的“拓拔鮮卑帝室十姓”,凡此十姓氏者,彼此之間“百世皆不得通婚”!

另外,北魏時期還有鮮卑慕容部的可溪氏部落,被拓拔部一時吞併,也隨改漢姓奚氏。

第九處,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漠北鮮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奚氏。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有複姓藻奚氏、紇突鄰氏、紇奚氏、可溪氏,遷徙定居中原後,改為漢姓奚,逐成奚氏。”宇文部,原為古代鮮卑族中勢力龐大的部族,其中包括了統突鄰部,給愛部兩個部分。據史書記載:“紇突鄰大屋地革蕞而紇奚居大庫寒等地”,這兩個部落原來遊牧於意辛山附近一帶地區(今山西大同北塞)。意辛山,山陽面古鮮卑語稱“紇突鄰”,山陰面則稱“紇奚”,紇奚部的稱謂,便由此而來,後成為部族人的姓氏,稱紇奚氏。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15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5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建興5年,公元390年)農曆4月,北魏道武帝與慕容.垂之子慕容.賀璘聯手大破“賀蘭、紇突鄰、紇奚諸部落”。此後,原鮮卑宇文部的紇突鄰、紇奚兩部(在東晉太元21年(北魏皇始元年,公元396年)自動歸附於北魏道武帝,被鮮卑拓拔所吞併。後史書將之歸於鮮卑拓拔部,就是在此之後,薄奚氏,本就是代北鮮卑拓拔部的一個分支部落,而可奚氏部則原本為鮮卑慕容部的一個分支,後也在北魏道武帝於東晉太元21年(北魏皇始元年,公元396年)發動攻擊燕國之戰後,被北魏道武帝所吞併。到魏教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17~20年(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紇奚氏族眾在此過程中,皆改為漢姓嵇氏,同宗的紇突鄰氏、薄奚氏、可奚氏皆改為漢姓奚氏。後在東西兩魏時期,西魏政權末位皇帝元廓復辟舊制,此族又復舊姓紀奚氏、紇突鄰氏、薄奚氏、可奚氏等。

進入隋、唐時期後,薄奚氏、紇突鄰氏、紇奚氏、可奚氏族眾的大部分已往融入漢族之中,仍然改為漢姓嵇氏、奚氏,錄有改為漢姓紇氏、何氏、賀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以上介紹如有不妥,敬請史學家們糾正!丫


用戶54074043605


一是源於任姓,起源於夏代,是黃帝的後裔奚仲之後,以祖名字為氏。相傳奚仲是東夷薛國人(今山東滕州市),是大禹時代的人,是著名工匠,他發明了兩輪馬車,被夏王禹封為"車正"。商朝初年,奚仲十二世孫仲虺居於薛,擔任首任商王成湯的左相。奚仲的父親是番禺,任姓,傳說番禺發明了船。

任姓相傳是黃帝賜封的12個(姫、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基本姓氏之一。

二是出自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路史》載: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有奚氏;《魏書.官氏志》載:北魏孝文帝改革時,命鮮卑族人改為漢姓,原來的薄奚氏、達奚氏均改為奚氏。


跪射俑


奚姓的出處頗多,但總歸可以分為這麼幾種

一、出自上古八大姓妊姓,為黃帝二十五子之一禺陽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二、出自國名,夏王朝時期稷之後的封地,該支奚氏“原籍為山東省曲阜縣本聖門高弟西賢,後世被追封為“濟陽侯”。

三、出自於職業,奚人。奚人就是兩週時期直至戰國末期的一種官役,男役稱傒人,女役稱俾人,就是宮廷、官府中的專職役人。

四、改姓,三國方士改姓

五、少數民族姓氏漢化,這個就比較多了,如源於奚族,出自漢、唐之際鮮卑族庫莫奚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等等……


靜姝憐心


奚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任姓,起源於夏代,是黃帝的後裔奚仲之後,以祖(地)名字為氏。 2、出自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據《路史》載: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有奚氏。又據《魏書·官氏志》載:“薄奚氏、達奚氏均為改奚氏。


心遠未至


奚(Xī)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任姓,起源於夏代,是黃帝的後裔奚仲之後,以祖(地)名字為氏。 2、出自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據《路史》載: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有奚氏。又據《魏書·官氏志》載:“薄奚氏、達奚氏均為改奚氏。”


百齡影徂


任姓,鮮卑族複姓所改


掬心


1、出自任姓,起源於夏代,是黃帝的後裔奚仲之後,以祖(地)名字為氏。 2、出自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據《路史》載: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有奚氏。又據《魏書·官氏志》載:“薄奚氏、達奚氏均為改奚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