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花園山社區:“搭把手”服務,搭起抗疫連心橋

“這是我的家,我們守護她,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過了……”這個冬天,一首《武漢伢》唱哭了許多武漢人。在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花園山社區,“搭把手,就過了”成為了大家共同的信念。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志願者以及居民們齊心協力開展“搭把手”服務,搭起抗疫連心橋。

3月23日,花園山社區的志願者們專程為社區困難家庭送來了豐盛的“愛心大禮包”,每戶不僅包含米油、麵粉、燕麥、堅果等食物,還配有跳繩、彩筆等居家文娛物資,鼓勵大家共同呵護持續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勢。

武漢花園山社區:“搭把手”服務,搭起抗疫連心橋

疫情期間,社區的愛心物資每隔三天便會送到困難群眾的家中,社區還將下沉幹部和社區工作者共同編入網格,組成5支小分隊對口幫扶困難家庭。

疫情初期,得知老年人生活不便,社區書記陳娟立即為轄區94位獨居老人送去了雞蛋、大米等,後期又鏈接資源為224戶困難老人送去了袋裝的雞湯,方便老人們隨時食用,增強抵抗力。如何加熱,注意防火,她總是細心叮囑。獨居老人朱婆婆說:“有了困難,我總想到向社區求助。”

武漢花園山社區:“搭把手”服務,搭起抗疫連心橋

3月6日,70歲的居民虞爹爹康復出院,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們一起迎接他回家。可虞爹爹因為中風無法完全自理,家住8樓又沒有電梯,犯了難。志願者曾文斌說話:“這算莫斯難事?來,咱們一起搭把手,把虞爹爹抬上樓。”於是,曾文斌和其他4位志願者一起,接力將虞爹爹抬上了八樓。到了家裡,志願者吳冰林細心地把虞爹爹安頓好,囑咐說:“您好好養著,有任何需要,隨時給我們打電話。”

曾文斌和吳冰林都是國企職工,自疫情初期他們便響應號召來到了花園山社區報名擔任志願者。早在2月初,社區一位殘疾居民需到醫院進行插尿管治療。當時正值疫情高發期,不但救護車資源緊缺,醫院也成了敏感區域。但曾文斌、吳冰林卻沒有猶豫,當即表態:“我們去!”他們將這位居民送到湖北省中醫院,待治療結束後,又將他從醫院接回,安全送到家中。社區裡遇到麻煩事,他們總會挺身而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別急,不怕,我來搭把手。”

武漢花園山社區:“搭把手”服務,搭起抗疫連心橋

“搭把手,就過了”,這句鼓勵在花園山社區真切地變為了現實。居民的煤氣罐該換了,搭把手扛一下;街坊的菜太沉了,搭把手拎一下;運菜的車要上坡了,搭把手推一下……誰家的孩子有困難,搭把手;誰家的老人有需要,搭把手……

“疫情沒有讓我們更脆弱,反而讓我們更團結、更堅強。這是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最好詮釋。”社區書記陳娟說,“等到疫情徹底結束了,我們的‘搭把手服務’也不會結束,要一直保持下去。”

湖北之聲記者:周夢

通訊員:杜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