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我國古代可供帝王們欣賞把玩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古籍,字畫,玉石,瓷器…

但是像是瓷器這種,真正意義上它從來不是拿來我們所之謂狹義上的“玩”的,而是欣賞,或者說滿足虛榮心的欣賞。

瓷這種物件,以其五光十色而又細膩入裡的釉色而為人稱道,以其所蘊含的人文與歷史價值而價值連城。它脆而易碎,你無法把它當做蹴鞠來踢動玩弄。即使它堅如磐石可以拿來踢弄,那也是令無數文人雅士髮指的村夫行為。暴殄天物!

所以這個“玩”,並非我們所理解的簡單的狹義上的把玩,應該是屬於像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那種廣義上的玩,玩出境界,玩出高度,玩出新意。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請恕我咬文嚼字,但在“玩”老物件這一圈裡,便已經涵蓋了研究,收藏,乃至修復仿贗等種種。倘若非此,並不能當得起一個“玩”字。

從瓷器誕生的過去4200年以來,倒不能說每朝每代的皇帝都愛“玩”瓷器,但每朝必有一個重量級的“玩”瓷高手。原因很簡單,琴棋書畫詩詞茶花酒玉石。古代可供皇帝們“玩”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這樣可供選擇的多了,每一個皇帝也就都不可能都照宋徽宗那個模子刻出來酷愛書法與瓷器了。

這裡提到宋朝,不得不多說一句,那才是一個空前絕後舉國上下最會“玩”的朝代。光是點茶,焚香,插花,掛畫文人所稱道的四雅所“玩”出的高度便已經讓人高山仰止空前絕後了。你不會想到一個簡單的喝茶過程,他們從時間,地點,人物,場合,到茶葉的粉碎成末,湯水的溫度,茶具的選擇,動作的規範,禮儀坐姿等都有金規玉律。換句誇張的話,就是點茶時茶沫星子的大小,數量和旋轉方向都評入雅量範圍。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宋人點茶)

一句話“技術活兒,該賞!”

所以說,古代皇帝不可能獨賞一門的。

以下我們就簡單說一說那些古代“玩”瓷的代表帝皇。

準確意義上,陶從人文誕生就有所規跡了,而瓷卻是約摸在東漢末年開始萌芽,從東漢末年的三國到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這一段時期都屬於瓷器的萌芽期,那時候的瓷器多是用來盛放食物的器皿,顏色與釉色工藝單調,以南青北白的單調復古特色而見著,如圖: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所以,彼時的瓷器實在沒有多少可供帝王把玩欣賞的地方,玩玉石美女顯然更香。

但從唐開始,畫風就不一樣了。除了精進青與白之外,唐的人文作風奔放豪邁空前絕後,這段時期誕生了而今很多引為經典的瓷器如多見於皇家陪葬的“唐三彩”。

人們對瓷器的定位與認識也從炊具上升到了文玩樂器與宗教圖騰崇拜等。

古代那些皇帝裡的收藏大家並不多,伸手不過十指,酷愛“玩”瓷的就更少了。

唐太宗愛的是字畫,對王羲之《蘭亭集序》愛不釋手,每晚必伴枕入睡。唐玄宗愛的是牡丹與美人,玄宗甚至青出於藍把牡丹“玩”出了七種顏色,後主李煜酷愛詩詞,這幾個還算文藝的南唐皇帝算是收藏大家,卻還未窺得“玩”瓷的門徑,充起來不過是對瓷器文化與工藝樂得其見地推波助瀾一番罷了。

倒是五代十國的周世宗柴榮一鳴驚人,玩出了經典之作“柴窯”。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柴窯)

而後到了宋就是不甘屈居人後的宋徽宗了。把宋徽宗列為古今第一文藝皇帝絕對令人心服口服。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文藝皇帝宋徽宗)

前面已經說過,整個宋重文輕武,崇尚文雅與桑間濮上之音,連喝茶掛畫都那麼講究的一個朝代,自然對喝茶汙插花的器皿重視非常。在這個曠古絕今的文藝朝代,誕生了令世人稱奇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大窯,其中汝窯更是如瓷中神仙般成為曠世經典,神龍見首不見尾,拍賣動輒以億為單位。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臺北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宋汝窯)

元朝忽必烈簡單粗暴,玩的是紅白瓷。忽必烈以武著稱,玩的是韜略與刀劍,瓷是副業,這裡一筆帶過。

到了明,收藏大家幾乎沒有,但是“玩家”可就多了,玩瓷的如成化帝朱見深,玩出了高度,玩出了情懷。還有一位朱瞻基,玩的則是蟋蟀哈,那個罐子只是其次,他看中的那是那個蟋蟀。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朱瞻基玩的蟋蟀瓷罐)

清朝康熙愛折騰洋玩意兒,乾隆倒是乾隆雍正父子玩瓷有所建樹,將青花瓷“玩”到了巔峰,和他們父子相比,之前從唐開始的青花玩家都是弟弟。其他皇帝在“玩”瓷界不過蜻蜓點水,不足為道罷了。

現在我們回到話題,古代皇帝到底為什麼喜歡“玩”瓷器。

首先,它所蘊含的人文與歷史價值不說,大多是欣賞,或者說滿足虛榮心的欣賞與攀比。我們列舉幾圖,美不美,香不香,諸君來定。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是供起來還是拿出來嘚瑟?古代帝王是如何玩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