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在西北,有一條頗為有名的國際性河流——伊犁河,其發源於天山北側,幹流一路向西流淌,進入哈薩克斯坦後,一路繼續向西,最終匯入中亞第一長湖巴爾喀什湖。

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伊犁河流域。

伊犁河全程1236公里,流域面積達15.1萬平方公里,這其中在我國境內流長有442公里,流域面積5.6平方公里。

實際上,用傳統詞彙來表述,那麼就是伊犁河向西,經伊犁河谷後,進入伊犁盆地,然後再從伊犁盆地注入邊緣的巴爾喀什湖。

之所以強調伊犁河,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伊犁河流經區域,恰好也是我國傳統的活動區域,比伊犁河谷和伊犁盆地兩地更西的巴爾喀什湖,是傳統意義上的界湖。

所以從賽里木湖一直到巴爾喀什湖這一塊廣袤的伊犁河流域,是西北之外的西北。

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伊犁河谷和伊犁盆地。

外西北的起點——伊犁河谷,位於南北天山之間,西端寬而低,東段窄而高,於是就像一個口邊朝西的喇叭,鑲嵌在南北天山(北邊是博羅科努山、南邊則是天山中脈)之間。

前文說過,伊犁河谷喇叭口,挨著的就是伊犁盆地,該盆地也是伊犁河的中游階段,盆地南邊挨著天山中脈;在伊犁盆地南部邊緣、伊犁河南岸,有一座城市,叫阿拉圖木,這也是當前中亞地區最大的一個城市,也是哈薩克斯坦的前首都。

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阿拉木圖位於伊犁盆地南部邊緣。

在清朝時,阿拉木圖叫古爾班阿里瑪圖,歸伊犁將軍(行政機構名稱)管轄,1854年,沙俄淘金部隊抵達該地,在此地建立了一個城堡,作為繼續東進的前沿陣地,隨後沙俄便以阿拉木圖為基礎,沿著伊犁河逆流而上,先控制伊犁盆地,隨後進入伊犁盆地。

有個標誌性的事件是,1867年,僅距離第一支沙俄淘金部隊抵達阿拉圖木13年之後,沙俄就將阿拉圖木設立為中亞總督轄區的行政中心。

由於地理原因,伊犁河谷在大西洋的暖流和三側山地地形的作用下,降雨量頗高,氣溫也適宜,成為了西北一道獨特的現象,既典型的“塞上江南”。

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伊犁河谷。

在伊犁河谷東段,也就是伊犁地區;1762年,清王朝在平定了準部和回部之亂後,在整個河西走廊以西地區設立了伊犁將軍,駐地為惠遠城,並修築了伊犁九城,以此互為犄角,相互聯縱,作為防區;伊犁也自此成為了西到蔥嶺和碎葉河(楚河)、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到河西走廊以西這近400多萬平方公里邊陲疆域的神經中樞。

需要指出的是,伊犁將軍轄區雖然在100多年的時間裡,陸續丟失了西部、北部等諸多治地,但卻直到1912年,該行政機構才正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伊犁河谷東段——伊犁九城地區。

讓人唏噓的是,自1854年沙俄第一批軍隊抵達阿拉圖木,到1864年沙俄與清朝確定邊境,短短的十年時間,從北到巴爾喀什湖,西到碎葉河流域,再到中部伊犁盆地、在到東部伊犁河谷,這一塊近50萬平方公里的西北之外的西北,這塊有主之地,就被吞併和割走;也是在左宗棠出兵西北,在收復伊犁的時候,才勉強收復了伊犁河谷東段部分。

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伊犁河谷、伊犁盆地區域。

而隨後,伊犁將軍所在的伊犁九城,也因為多年戰事,已經殘破不堪,於是在1884年,河西走廊以西,原伊犁將軍所轄地區,則被升級成為了行省,而由於原先是腹地的惠遠城,在楚河(碎葉水)、巴爾喀什湖、伊犁盆地、伊犁河谷西端和中段相繼被剝離之後,則成為了邊陲門戶,為了避免西陲指揮中樞再次被一舉擊潰,也是升級為行省後的治地,也從惠遠城,遷到了腹地迪化;而原伊犁將軍,則轄區也演變為僅負責收復的伊犁河谷東段和塔爾巴哈臺(塔城地區)的防務和軍政。

西北之外,還有西北;故地伊犁河谷回眸


如今,惠遠古城已經演變為霍城,伊犁將軍治地府邸舊地也被當做旅遊項目被重新修繕,只是當年存放反叛的大小和卓屍首的景象卻再也不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