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結束不久,外交部公佈了一批解密檔案

非典結束不久,外交部公佈了一批解密檔案


打開手機看新聞,當下的主題除了疫情、經濟,便是外交了。看歷史書時,想起一則外交部的往事,遂寫篇短文。



2004年1月16日,非典剛過去幾個月,外交部舉行了“外交部開放檔案借閱處”揭牌儀式。這是一個重大的標誌,即外交部保存的、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檔案正式對國內外開放。


通俗地說,這是外交部首次對外開放外交檔案。也是一個部委機構首次對外開放檔案。


開放檔案借閱處當時就在外交部南配樓7樓,有幾臺電腦,可以檢索檔案名目,查閱詳細的檔案資料。譬如,在電腦上輸入中國+蘇聯+某位領導人的名字,就能看到一系列文檔。中國人、華人、華僑以及外國組織都可以查閱。當然,用戶還要為每份檔案繳納借閱費;檔案打印,依據張數收費。


2004年開放的這批檔案,是外交部1949年-1955年形成的檔案,開放數量佔這一時期檔案總量的30%。


接著,2006年,外交部開放第二批檔案,是1956-1960年形成的檔案,佔當期檔案總量的60%。


2008年開放第三批,時間跨度為1960—1965年(實際開放的檔案,有部分延伸涉及到1966年),佔當期檔案總量的70%。



早在1999年,外交部就成立了“開放檔案鑑定小組”,啟動解密工作。有百餘名在職和離退休的外交官參加任務艱鉅的解密工作。


工作流程有幾步。


據《新京報》報道,首先由工作組對檔案進行解密審查;“再由外交部各主要司局及涉檔有關中央部委審核,然後經外交部檔案鑑定開放領導小組審定和外交部部務會議通過,最後將公佈外交檔案的計劃和目錄呈報國務院審批”。


解密工作的一個指導原則是,依據國情和實際情況,不影響國家利益、不影響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不涉及個人隱私、不影響民族團結。


《新京報》採訪了參與解密工作的有關人士。有人回憶說,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些檔案裡,一些國家被稱為“美國走狗”,在審核檔案時,有人認為不宜公開,但是經過討論,一些不準備開放的檔案也開放了。還有些是限時銷燬的文件,最後都也公開了。



外交部分三批開放的檔案,解密的時間跨度是從1949年—1965年。讀者借閱檔案後,可以看到請示及指示文件,各種重大外交事件文電、條約、會議記錄、談判等等。


譬如,2006年解密的檔案中,首次向社會公開的有中美大使級會談檔案,檔案涉及從1956年1月12日起至1960年12月1日期間的71次中美大使級會談。


開放檔案顯示,這些會議主要圍繞中國留學生回國、美國對中國禁運、美國干涉中國解放臺灣等議題。開放檔案包括中方對會談的考慮、對策,以及前方進行談判的進程、口徑等往來電報。


1956年中國放棄起訴日本戰犯事件,也在檔案中進行披露。


2008年解密的檔案,是外交部三次解密檔案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涉及中蘇關係演變的開放檔案非常多。包括領導人對中蘇關係的指示、批示、內部講話、談判記錄、往來電報等等,記錄了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的論戰過程。


當然,這只是解密檔案中的小小的一部分而已。



當外交部開放檔案後,首批等待借閱的人中,有位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名叫沈志華,他是一位冷戰史、中蘇關係史家,外交是也是他研究的重點方向。


沈志華是一個奇人,早些年入獄,後來經商掙了不少錢後,又投入到自己喜愛的歷史研究之中。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一度在上世紀90年代開放了蘇聯時期的檔案。這算當時歷史學界的一個大事。


沈志華幾次前往蘇聯,複印了大批檔案,美國是蘇聯檔案的大買家,他又跑到美國,去複印檔案。為了這批檔案,他一共花了約百萬元。這些買檔案的成果,便是近2000萬字,共36冊的《蘇聯歷史檔案選編》。這套書,為研究國際關係提供了一手的資料。


歷史學家離不開檔案。外交部開放檔案後,他也發現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獻。檔案需要爬梳、比對、建立邏輯鏈條、小心論證。


這也是外交部公佈檔案的意義:為歷史學家提供底稿,通過他們客觀、謹慎的研究,可以讓一般讀者更好了解外交歷史的原貌,讓民眾更能客觀理解國與國的關係,避免偏見與盲目。


當然,開放檔案的另一個意義,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國家自信的表現,受到學界和輿論的讚揚。


畢竟,涉及國家利益最多的,外交部門算其中一個。當外交部開放檔案時,依據的是《外交部檔案館開放檔案暫行辦法》。規定稱:“本館館藏檔案,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凡按有關規定無需繼續保密或控制使用的,報外交部外交檔案鑑定開放領導小組和國務院批准,分期分批向社會開放。”


30年時限,是國際通行的時限。不過,凡“無需繼續保密或控制使用的”中國外交檔案在經過一定的報批程序後,才“分期分批向社會開放”。言下之意是,需要繼續保密或控制使用的,暫時不會向社會開放。



2008年公佈第三批檔案後,當時《國際先驅導報》的一篇報道稱,它計劃在未來三年完成1965-1977年的檔案解密工作,實現逐年的解密開放。


不過,自2008年第三批檔案公佈後,暫時沒有新的解密檔案對外公佈。


《外交部重大歷史檔案解密過程獨家披露》,華夏時報;

《外交部最新解密檔案:公佈中蘇關係演變文件》,國際先驅導報;

《中國外交檔案解密過程揭密》,新京報。


*頭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