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前言

早在十年前,在天涯論壇上一篇介紹海南最小道教紀念館的文章,據說是為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而建,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因所在地幾年來屢興土木,一直未能有機會探訪。

本週隨著疫情形勢轉好,我約著兩位好友,跟著春天的腳步,踏上了尋訪海南文史的路上。

典讀古村

這座名氣不大,卻來頭不小紀念館所在地,名叫典讀村,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人文的古村落,位於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美安科技新城內。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從海口市內前往典讀村並不容易,我們一行驅車先是從丘海大道上繞城高速,然後在粵海互通下高速,進入美安科技新城後一路輾轉,終於到了這座藏在開發區深處,孤零零的古老村莊。

典讀並不是古村原本的名字,在史書上記載的名字叫“顯屋”。據同行朋友告知“顯屋”就是“典讀”,是後來人音譯本地方言的結果。

起名“典讀”,想必是取自“典衣供讀”之意。據說村裡的每一戶人家,即便家境再苦,就算典當衣裳,也不會讓一個孩子輕易輟學,“典讀”之名由此而來。

典讀古廟

在熱心村民的指引下,我們在村頭一棵沒人知道樹齡的木棉花樹下,找到了這座僅有約20平方米,堪稱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白玉蟾紀念館。

白玉蟾,原名葛長庚,北宋瓊管安撫司瓊山縣五原都顯屋上村人(今海口市石山鎮典讀村)。早些年我在天涯論壇關於他的介紹,如是說道:

在海南,他是最早有大量名篇傳世的詩人。他是第一個在我國文化史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出自我國最南端小島上的大家。他是道教南宗五祖、內丹派南宗的真正創始人,卻沒有像尋常的宗派鼻祖那樣佔山結廬,開壇立宗,門徒廣授。他的足跡遍佈南宋山河,詩書傳遍市井鄉村,但就在他仙遊人間,聲譽鼎盛之際,卻又如驚鴻一瞥,回到海南定安文筆峰羽化而去…..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誰曾想今天我走進典讀村,看到的“白玉蟾紀念館”只是一個孤零零立於東邊村頭的一間小石屋,真讓人大失所望。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我伸頭向裡望去,發現屋子的中央擺放著一尊白玉蟾雕像,旁邊是兩大兩小神像,房內四周牆上掛滿了許許多多道教許願的紅色綢布。

為何堂堂全國道教名人,海南文化史第一人的紀念館如此簡陋?我們帶著疑問詢問了當地的村民。據村裡長者介紹,過去幾百年間,雖然白玉蟾的事蹟在當地廣為流傳,但典讀村一直沒有紀念白玉蟾的廟宇。為了紀念他,讓後人銘記先賢,所以大家在十多年前集資,把村子的公廟改為了白玉蟾紀念館,並請人雕刻了白玉蟾神像,跟祖先神像擺放在一起,虔誠祀奉。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聽到這,我不免有些嘆息,白玉蟾好歹也是海南文史上非常有名氣的名人,比丘浚、海瑞等人還早了數百年。可環視整個海南,而且就連在他的故里,竟然沒有一座像樣的紀念館,讓後人紀念他。

這座名為“紀念館”的古石屋,也一點沒有“紀念館”的樣貌,僅僅是寄託了村民們美好的祈願。這等破敗不堪的模樣,真是令人嘆息不已。

老人還說道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白玉蟾生日,眾多香客信眾雲集於此,終日香火繚繞不斷。可見即便如此簡陋,如此破敗,人們依然沒有“忘記”他!

典讀古屋

走訪完白玉蟾紀念館,我繞著村子走了一圈。當我走進典讀村的古建築群,一種幽靜、與世隔絕的靜心之感油然升起。這裡的古屋古巷、古塘古井、古道古樹,每一個古建築似乎都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走在古老的巷道,我突然有種“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的意境由心而生,此時此刻,前路歲月滄桑,思緒不盡綿長。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即使沒有活靈活現的雕刻和色彩斑斕的彩繪,典讀村的古老民居卻有著另一番被時光潤浸的古老韻味。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高大的門牆氣勢不凡,傲氣的飛簷直聳雲天,悠長的巷子通向遠方……漫步於石牆之下,我觸摸著歷史的痕跡,感受著斑駁的印記。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然而,隨著時光流逝,大部分宅院大多已經人去樓空,留下了長滿野草的房屋,斷垣殘壁的院落,盡是歲月留下的裂痕。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或許曾經這裡無比熱鬧,人們在這裡闔家歡暢,炊煙裊裊,孩童歡笑。可是現在,一切皆已遠去,獨留他承受著風霜雨雪的侵蝕,自成一道斑斕多彩的人文風景線,見證著古老村莊的歷史變遷。

後記

隱藏在喧鬧的世間一隅,她顯得古樸風雅;歷經數百年的風雲變幻,她留下許多滄桑和無奈。

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佔地不到20平方米,紀念海南文化史第一人

今天的典讀村是一個不足30戶的小村莊,年輕人外出打工,村子裡只剩下三三兩兩的老人。古老民居被四周的水泥樓房掩蓋,整個村子被開發區包圍,典讀村的沒落已成為必然。或許用不了幾年海南最小的道教紀念館,連同整個典讀村將會從這個世間消失,再也無從找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