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今天為大家介紹經歷幾百年的風雨吹打依舊屹立在此的海南第一廟,那就是文昌孔廟。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孔廟”史建於北宋慶曆年間,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於現址,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現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海南第一廟”,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孔廟經明清兩代重修,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是海南現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涵蓋了大成殿,文昌宮,明倫堂,蔚文書院,尊經閣五大建築。這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積澱深厚而迷人的孔廟,是我們的祖先用智慧和心血在文昌大地上創造出最大的人文景觀,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也是我國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遊遊點之一。

文昌孔廟是中國惟一一座不朝南開大門的孔廟,據說是因為老文昌人曾經立誓:若文昌未出狀元,孔廟就不開大門。文昌一直沒有狀元,孔廟就至今沒有大門,只有一左一右兩個側門。孔廟進出的門上寫著“禮門”兩個字。“禮門”就是謂君子循行的禮儀之道。語本《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文廟平面佈局嚴謹,左右對稱,庭院寬廣。前庭中軸線上布有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和溫文爾雅的孔子全身塑像。後院主建築為大成門和大成殿。大成殿外寬闊的平臺稱祭臺或拜臺,供祭祀時樂舞及行禮使用。大成殿屬框架式木結構,重簷歇頂,古樸莊重,殿內正中供著孔子坐像,孔子像兩旁是顏回、曾參等“四配”和“十二哲”的牌位,孔子像上方有“萬世師表”等牌匾。

走進前庭如燕的便是中軸線上布著的“欞星門”。欞星即天鎮星,修建‘欞星門’意在說明廟內供奉的是孔子,可與天上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星相比。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欞星門”旁邊有一口古井名曰“聖泉”,泉水清甜,據說數百年從未乾涸。井的旁邊樹立著一塊石碑,上書“聖泉”兩字。許多附近居民來這裡打水當礦泉水直接飲用。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走過“欞星門”有小小的荷花池,池上有石橋,名曰“狀元橋”。不少莘莘學子為了高考取得好成績都來孔廟燒香拜孔子後,就走走“狀元橋”,討個好彩頭。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走過狀元橋是溫文爾雅的孔子全身塑像。孔老夫子雙手相拱,微彎著身子,面帶著笑容,就像在歡迎新來的學生,非常和藹可親。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塑像後面的建築為大成殿,跨過三開間、構造精緻的大成門,進入一個類似於四合院的建築群,這是文昌孔廟中心地帶。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大成殿屬框架式木結構,重簷歇頂,古樸莊重。內設孔子神龕、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楹聯,祭器齊全。 還有清代康熙皇帝璽印的“萬世師表”、嘉慶皇帝璽印的“聖集大成”、咸豐皇帝璽印的”德齊幬載”、光緒皇帝璽印的“聖協時中”四塊塗金描紅的巨匾,赫然懸掛殿中。楹聯,祭器齊全。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文廟內諸多建築上雕刻的花草、鳥獸、歷史人物千姿百態,堪稱傑作。特別是那屋頂上的泥塑更是堪稱一絕,十分精緻。文昌孔廟的主要建築多為明清兩代建造,建築風格也基本上保存著兩個時代的風格。據瞭解,歷史上,文昌孔廟也遭受過多次破壞。為保護孔廟,1994年11月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文昌孔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13年3月被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海南第一廟 歷史沉澱的古建築

其實,孔廟的美不止於此,除了這些古建築的風格工藝,還有啟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圍,孔子學堂,後堂、禮堂,後院……說不盡的孔廟,還需要你親自去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