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無論“屏對屏”“面對面”,都與企業心連心

長寧:無論“屏對屏”“面對面”,都與企業心連心

長寧:無論“屏對屏”“面對面”,都與企業心連心

“盒馬鮮生”為市民配送生鮮食品 / 陳容超 攝


軌交中山公園站 / 陳容超 攝

長寧:無論“屏對屏”“面對面”,都與企業心連心

陽春三月,市民在中山公園踏青 / 資料圖片

長寧:無論“屏對屏”“面對面”,都與企業心連心

長寧區是上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區之一,居住著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萬多名境外人士。面對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的嚴峻挑戰,長寧區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在疫情期間建立投資促進、企業服務、金融扶持、綜合協調等多個工作組,以“線連線”“屏對屏”聯繫代替“面對面”溝通,與企業維繫“心連心”紐帶;一手抓重點產業、一手抓新興產業,持續推動轄區內資、外資企業升級地區總部,為長期招商引資奠定堅實基礎。

截至3月22日,全區1730戶重點企業已有1701戶復工,復工率98.32%,專精特新企業實際運營復工佔比亦達到100%,269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99.3%的復工率。這一成績的背後,是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硬”的總目標,也是長寧堅持服務全市大局、全國大局所一以貫之的城區底色。

積極落實“15條”扶持企業政策

3月13日下午2時,一場面向長寧區62戶涉稅專業服務機構、120餘名專業涉稅代理人員和代理記賬公司財務人員的線上雲課堂準時開講,圍繞《長寧區關於應對疫情幫助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的企業發展扶持資金兌付、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等熱點稅務問題,企業代表和來自長寧區稅務局的幹部們在線上展開了一次熱熱鬧鬧的學習探討。

為幫扶企業順利復工復產,長寧區稅務局結合疫情前期調研中採集到的企業訴求,推出“蒲公英雲課堂”,在線答疑企業迫切想要了解的稅費減緩、產業扶持、退稅服務、延期繳納稅款等政策,幫助企業加快申請扶持資金的兌付。

不止稅務部門,長寧區早在2月初就對全區重點產業和各級相關企業可能因疫情產生的復工復產挑戰“做好準備、打好前站”。2月6日發佈的《長寧區關於應對疫情幫助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15條“乾貨”,及時出臺了“1+N”項區級扶持企業政策大禮包,涵蓋了金融幫扶、稅費減緩和產業扶持、援企穩崗、加強企業運營支持、優化營商環境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操作舉措。

長寧區委主要領導表示,長寧一方面要繼續全力以赴抓實精準防控,要以與國際精品城區相匹配的精細管理和精品服務,使管理舉措抓到位、服務暖人心。另一方面要拿出更多硬招實招,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復市,尤其在投資項目上實現復工一批、提早開工一批、優先儲備一批。

為避免企業常常遇到的“政策眼花繚亂,操作缺乏指導”的困惑,長寧區同時配套出臺了“N”項操作細則,包括關心服務人才10條舉措、公共法律服務支持企業14條舉措、解決勞資糾紛10個方面、促進就業補貼10條辦法等若干專項政策。2月14日,相關實施細則出臺後的第1天,長寧區投促辦(金融辦)就立即牽頭對接了15家企業的金融需求,涉及航空服務業、“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等長寧區重點產業,還有服裝銷售、文化旅遊、電子商務、養老服務、教育科技、餐飲服務等領域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將企業訴求第一時間與銀行服務進行匹配。

3月20日下午,日立物流(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木宏明與企業核心骨幹召開例會後,對著辦公室中兩張中國地圖靜靜思考。這家2014年正式更名的日本企業,目前為全上海的全家便利店提供重要的冷鏈物流服務,輻射範圍達到上海10餘個行政區超過950家門店。疫情期間,企業在人手不足、物流受限的情況下,仍舊全力保障申城便利店的產品供應。

2月10日,滬上第一批企業開始集中復工,但日立物流在江蘇崑山的倉庫因當地暫未復工,企業又因無法完成網上覆工申請,而面臨物流銜接不上的壓力。長寧區商務委和臨空經濟園區辦公室獲悉後,著手與崑山方面展開協調。好在3月5日,崑山高新區經發局為企業帶來了好消息,同意企業倉庫於當天起復工。

“很高興事情最終解決了,從更長遠的方面來看,長寧區自始至終積極、熱情的協調態度和反饋速度,都讓我們非常感動。”高木宏明表示,長寧區政府真誠的態度讓企業對今後在上海的發展更有信心。“我們要立足上海,放眼長三角甚至中國更遠的地方,長寧區就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日資企業佔長寧區總部企業總數約40%,這也使得長寧區成為日資企業在滬設立總部級機構的首選地。長寧區商務委主任顧耀軍介紹,2月以來,長寧區已相繼為亞瑟士(中國)商貿有限公司做好升級總部企業的全方位配套服務,目前企業已提交相關總部認定材料。此外,還幫助日奔紙張對接升級區域總部;幫助住友精化升級投資性公司,擴大在華投資規模;幫助永旺永樂協調辦公場地裝修開工,減少企業租金損失;為日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解決員工跨省通勤問題。

在防範境外輸入上下功夫,是長寧區扶持企業復工復產的一道重要的“必答題”。日本國內疫情出現上升趨勢後,長寧區即刻啟動應急機制,每天瞭解區內企業日籍員工返滬情況。針對語言溝通等客觀挑戰,第一時間翻譯並推送新版健康申明卡、“隨申碼”使用說明、“962288”上海對外服務熱線等境外人士在滬抗疫必備“知識點”,為企業日籍員工集中返滬、順利復工復產守好“防疫關”、完善服務鏈。

目前,全區已經實現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區內外資企業“100%走訪全覆蓋”。在涉外人員服務管理方面,選派155名機關幹部及志願者奔赴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在入口管控、落地管理和社區管理之間形成工作閉環,實現24小時人員連軸轉、工作不間斷、對接無縫隙的“全閉環”。截至3月22日24點,長寧區累計安置重點國家入境人員總計2826人。

提前兌付為企業送上“定心丸”

3月9日,長寧區29幢“億元樓”實現全面復工。其中,兆豐世貿、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古北財富二期、SOHO中山廣場、龍之夢大廈、中山國際廣場等9幢億元樓復工率均達到80%以上。因疫情受到影響的零售業亦在區商務委和街鎮的指導下探索創新模式,融合線上與線下消費助力商業消費復甦。愚園路長寧段在街區運營方CREATER創邑牽頭下打造“雲商業街”,線上帶動沿街商戶以直播、微商等多元形式開拓市場,線下通過倡導無接觸餐飲,在“雲”狀態下實現“一天逛遍愚園路”的新模式。

復工後的商務樓宇欣欣向榮,各大商場逐步恢復人氣與購買力,背後離不開來自區投促辦(金融辦)、區財政局、區商務委等經濟服務部門的“未雨綢繆”。

因受到疫情影響,春秋航空進入春節後就逐步面臨業績大幅下挫、現金流吃緊的嚴峻考驗。春節期間,企業累計退票金額達6億元,航班量、客座率均較去年同期下降50%,經營受到顯著影響。因此在2月初,這家在長寧區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土企業就向區相關部門提出,可否將原有資金扶持力度上調,適當提前資金兌付流程。

為此,長寧區投促辦(區金融辦)在區級機關部門復工後第二天,就加開了一場黨組會議,根據長寧扶持企業“15條”中加快產業發展兌付資金的相應操作細則,研究為春秋航空提高扶持力度的具體比例。以往企業扶持資金兌付需要提交的申請材料包括申請表、營業執照、銀行開戶許可、扶持協議以及租房補貼、貸款貼息、研發補貼的相關發票等等,而準備上述材料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考慮到春秋航空面臨的經營挑戰,長寧區最終決定採用“先行兌付、材料後補”的創新方式,在方案審批過程中先行完成資金測算和兌付,待企業拿到扶持資金後,再補齊所有審批材料。2月10日,距離春秋航空向長寧區提出兌付需求不到10天,企業就收到了來自長寧區的扶持資金。從資金兌付立項,到最終確定方案,前後只用了三天。

長寧區投促辦(金融辦)副主任馬金濤介紹,疫情發生後,區投促辦(區金融辦)第一時間為融資困難的企業推出專人、專線、專項、專辦等“四專”服務,各金融機構提供“綠色結算通道”,實現資金劃撥“全天候、零時差、零等待”。同時,積極落實“五個一”工作舉措,即向各街鎮和園區發出一份工作提示、推送一份溫馨告知、起草一份扶持資金兌付實施細則、建立一條資金兌付綠色通道、開通一條諮詢熱線。

2月2日,長寧區成為疫情期間上海首個面向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佈《聯合倡議書》的區域,引導銀行業在屬地政府領導下,配合企業和社會共同打好疫情阻擊戰。令人欣喜的是,倡議書發佈第二天,浦發銀行長寧支行就完成了某企業100萬美元物資款的FT賬戶入賬業務。通過浦發銀行總行集中業務系統的跨境匯款加急綠色通道,完成了日幣和瑞士法郎的詢價套匯,及時為企業匯出款項並全免交易費用,協助企業在境外順利購得防護服6308套,緩解復工復產的燃眉之急。

截至3月23日,長寧區內銀行已為區內參加防疫重要醫用物資生產、流通運輸、生活保障等名單內企業和重點產業企業提供專項再貸款、短期融資券、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等各類融資服務42億元。

時尚創意產業是長寧區“十三五”重點產業之一。疫情發生後,不少文創類中小微企業第一時間感受到資金鍊困難、業務大幅縮減等現實挑戰。長寧區商務委服務業發展科科長朱虹介紹,全市首批文化金融服務工作站已經在長寧試點成立,將直接為園區、樓宇、空間內的文創企業提供駐站式、常態化、特色化的文化金融服務。“文創保”專項貸款產品、“文金惠”文創金融服務等專門針對文創企業推出的金融產品,將為缺少重資產抵押以及融資難、慢、貴的文創企業提供“及時雨”。

強化政企合作催生新技術新模式

在位於江蘇路街道的兆豐世貿大廈,和位於天山路街道的老工人新村天山二村,一排乾淨整潔、色彩明快的“無接觸配送專櫃”,讓兩個本無關聯的地點成為上海外賣無接觸配送的“新窗口”。2月底,美團外賣將已經在武漢投放使用的無接觸配送專櫃技術首次投放至上海,居民、白領只需輕輕掃碼,無需與外賣“小哥”打照面,就能完成取餐流程,拿到香噴噴、熱騰騰的餐食。

疫情期間,紮根在長寧區的“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企業積極助力疫情防控,主動研發新技術、開拓新模式。在智慧零售領域,包括深蘭科技、便利峰、猩便利、簡24等註冊在長寧區的上海本土企業積極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傳統商業,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利用新零售的技術優勢為消費者提供餐飲服務。

便利蜂連鎖便利店在上海的多數門店春節期間都堅持24小時運營,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陸續啟動外賣“無接觸配送”;猩便利利用具備鮮食生產基地的優勢,推出了企業員工餐定製業務,通過定點領取團餐方式,採取全程冷鏈配送,保障食品配送安全;“互聯網+餐飲+人工智能”企業“熙香”則利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保障餐品生產和配送,打造“在線雲食堂”為醫院醫藥單位、互聯網企業、政府機構和復工企業提供配餐服務。

特殊時期,長寧通過加強政企合作,引導企業持續催生新技術、新模式。長寧區與依圖智安合作,研發了智能化的新冠肺炎篩查系統,並在長寧區“一網通辦”門戶端口上線。

2月以來,在區科委牽頭協調下,長寧多個街鎮與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科大訊飛合作,定製智能語音外呼系統,為居家觀察的人撥打電話、發送短信,實現了基層幹部力量的“減負”。北新涇街道還與遴明科技合作,定製“新冠肺炎防控居家觀察大數據平臺”,研製智能手環實現對居家觀察人員24小時不間斷的體溫監測。截至3月20日,長寧區已有7家企業共計17個項目申報上海市首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項目。

疫情出現也對政府優化城市治理模式提出了新考題。記者從長寧區行政服務中心瞭解到,疫情期間區“一網通辦”平臺相繼推出了網上辦理、“不見面審批”、“非接觸式”等涉企業務,涉企審批服務事項配合雙向快遞,實現了100%全程網辦。與此同時,審批服務事項的全程網辦率、日均網上辦理量均較非疫情期間提高了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