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度”的把握。不管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把握不好

“度”,效果都不會好。教育是平衡的藝術,能夠做到有松有緊、有寬有嚴、有張有馳、剛柔相濟,是相當不容易的。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在我心中,一直認為,好老師應該是很愛孩子的,對孩子特別有耐心,脾氣溫和、循循善誘,不會去體罰孩子,尤其是不能打孩子。

但是,遇到我兒子的班主任以後,讓我改變了看法。

他很愛孩子,對孩子很有耐心。對工作積極、熱情。但是,孩子犯錯誤時、沒達到要求時,他會生氣、會發脾氣,還會罰站、會拿尺子打手。

這跟我原本心目中的好老師相差甚遠。

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特別難得的、特別好的老師,為什麼呢?

一、他是個什麼樣的老師?

我兒子今年才上小學一年級,他的班主任姓陳,是他們的語文老師。陳老師年齡在四十歲左右,對孩子很有耐心、很有經驗。

他家有兩個孩子,老大上初中,老二才幾個月。又是班主任,事情很多。因此特別辛苦。

白天忙了一天,學生放學了,他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經常走的很晚,有時還會把作業帶回家改。他回家除了要管老大的學習,還要照顧老二。

因為是班主任,還要經常在微信群裡,答覆家長各種各樣的問題。

即便這麼忙,每次看到他,不論是在教室還是辦公室,不論對學生還是家長,他都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細緻周到,從來沒見過他匆忙、慌張的樣子。

現在學期過半,經過這段時間的瞭解,和幾次的溝通,我越來越覺得,陳老師真是難得的好老師,也慶幸我兒子的運氣好,能攤上這麼好的老師。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1、 他很瞭解孩子,關心、愛護、包容孩子。

一年級的孩子,有的力氣小,書包又很沉,把書包拎起來掛在桌邊特別費勁,陳老師經常幫那些弱小的孩子掛書包。

有的孩子生病,家長在群裡跟他說,要老師中午幫忙給孩子吃藥,提醒孩子多喝水。他都滿口答應,並且特別細心負責。

我兒子有段時間在學校裡不喝水,我跟陳老師說過以後,一連幾天,他每天都要提醒我兒子幾次,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勤喝水的習慣。

我心裡特別感激,因為一年級的老師,一般都不會像幼兒園老師那樣,照顧得那麼仔細了。但我感覺,陳老師比很多幼兒園的老師還要細心、耐心。

他知道孩子才從幼兒園來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大的變化,這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對孩子特別關心、照顧。

遇到孩子上課尿溼褲子的,他從來都不說什麼。他還跟家長說,這個事不要批評孩子,直接把衣服換了就行了。這不怪孩子,小孩子的控制能力還達不到。

這一點比我們很多家長做的都好。

陳老師很瞭解孩子的心理。覺得一年級作業如果佈置得太多,孩子寫字又慢,會讓孩子有挫敗感,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他佈置的作業不多,在幾個班裡,數他佈置的作業最少。

前一段時間,我兒子寫作業特別敷衍,字寫得很不好。我越說他,他寫得越潦草。我就把作業本拿給老師看,我跟老師說,他才開學寫得挺認真的,現在越寫越糊弄。

陳老師拿過作業本,一邊看一邊自言自語,“是不是我這兩天作業佈置的有點多?”。然後才跟我兒子說,要認真寫,不光要聽老師的話,還要聽媽媽的話。

陳老師特別有人情味兒。天氣不好的時候,他還會在群裡提醒家長,路上要注意安全。

從這些小事裡,可以看出,陳老師很愛孩子、關心孩子,很瞭解孩子、包容孩子。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2、他很熱愛他的工作,課講得生動有趣,經常鼓勵孩子,注意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陳老師工作積極、熱情,做事認真、負責。作業改得認真、仔細。

他要求孩子,字要寫得認真、工整。寫得好的會給予獎勵。

昨天,我兒子回來很興奮地跟我說,他的課堂作業得了九顆星了。還差一顆星就能獎勵一個本子了,那個本子上還有老師寫的“獎勵”兩個字。

我兒子還跟我說,只要課堂作業得到了十顆星的,不用跟老師說,自己就可以去講臺上拿“獎勵”的本子。能看出來,老師對孩子的信任。

陳老師的課講的活潑有趣,孩子們都很喜歡上他的課。我沒聽過他上課,都是從我兒子的描述中感覺到的。

我兒子回來,經常一邊笑一邊跟我說,今天語文老師上課,又說了什麼好玩的事了,小朋友都是怎麼笑的。

有時,還會說起老師家的小寶寶怎樣怎樣。我想,一個老師,如果願意自我暴露,跟孩子分享自己家裡的事,就會大大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陳老師特別注重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雖然學生的成績關係到他的考核,但他從來不對孩子的分數做硬性要求。

我瞭解到,他們學校對老師的考核很嚴格,主要考核指標就是考試分數。但他從來不象別的老師那樣,每次考試前給孩子施加壓力,什麼必須考到多少分以上啊,考不到就怎麼怎麼樣啊。

相比自己的考核評優,陳老師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利益。從來不把孩子當成自己考核評優的工具。

可見,雖然應試教育讓老師也身不由己,但每個老師,還是有自己的選擇的。

陳老師雖然很忙,仍然很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有時去當交通志願者,有時被學校派去“扶貧”。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3、他待人溫和、謙遜,和家長交流真誠、平等、尊重。

孩子沒上小學之前,我就經常聽周圍的親戚、朋友說,現在的小學老師可厲害了,訓家長就像訓小學生一樣。因此,不管是什麼樣的家長,都很害怕小學老師。

我自己的姐姐,就經常被他兒子的班主任訓斥。這讓我對小學老師產生了恐懼心理。因為我兒子有時也很調皮,在幼兒園也經常叫家長。

等到真正和陳老師接觸,我發現擔心是多餘的。

陳老師待人特別溫和、謙遜。和家長聊天也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總是真誠、平等地和家長交流,對家長很尊重。

我從來沒見過他和家長說過什麼“重話”。每天放學,家長接孩子時,他都會主動和家長溝通,

跟家長說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說到孩子的問題,從來都是陳述事實,從來不貼“標籤”,也不會讓家長難堪。

他的情商很高,說話很注意方式方法。

記得第一次接孩子時,場面特別混亂,家長一窩蜂上去,拉著自己家孩子就走。

陳老師看到,著急地大喊:“先別走,急什麼呀!經我同意才能把孩子帶走!”。說完以後,又覺得不妥,馬上又笑著說:“急什麼呀?又沒什麼急事,這麼亂,孩子弄丟了怎麼辦?”

我有時放學會找陳老師,溝通孩子的事。看他在和別的家長說話,我就帶著孩子,站在離他幾步遠的地方等。

他和別的家長聊完,看我們沒有走,就會主動過來問我們,是不是有什麼事。

因為他特別平易近人,家長都會主動找他溝通。每天放學以後,都有幾個家長圍著他,聊孩子的事。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4、孩子做錯事、或者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他會懲罰、甚至會打孩子。

說到懲罰孩子、打孩子,這是個很敏感、很有爭議的話題。

雖然不少家長,在家有時也會忍不住打孩子,但都不希望老師打孩子。怕老師不知道輕重,把孩子給打壞了。

我一直也是這麼認為的。我覺得只要打孩子,就不是好老師。

而且,老師打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從而不喜歡上學。

平時,孩子上學遲到,陳老師會罰站。沒完成作業,會用尺子打一下小手。

但是,老師的這些體罰,並沒有讓孩子害怕老師、和老師的距離疏遠。

因為每天放學時,我都看見孩子們很自然地和老師說再見。有時老師沒聽到,他們還會用手去拍拍老師,引起老師注意。

這個肢體語言說明,他們跟老師還是很親近的。

而且,經過我的瞭解,他們班的孩子都很喜歡陳老師,也都很喜歡上語文課。

陳老師體罰孩子,並沒有損害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這個結果出乎我的意料,讓我很好奇,也引發了我的思考,我經常琢磨為什麼會是這樣?

我覺的,是陳老師教育孩子的“度”把握得很好。

大部分時間都很溫暖有愛,但是,該嚴肅的時候也能夠嚴肅起來,該嚴格要求的時候就嚴格要求。這就做到了界限分明。

而且體罰也是有“度”的。孩子犯錯時,只用尺子打一下手,這是很理性地在懲罰孩子的錯誤,不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

那些把孩子打傷了、打壞了的老師,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就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

我也注意到了,才開學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陳老師對孩子都是很溫和、很親切的,每天都很關注孩子的情況。

到了學期過半才開始嚴格起來。才有遲到罰站,沒有達到要求打手的情況。

他是有過渡期的。讓孩子完全適應了小學生活後,才開始嚴格起來。

不象有些老師,為了讓學生聽話、便於管理,開學的第一天就板起面孔,很兇地吼孩子。有的膽小的孩子,甚至都嚇哭了。

這樣的老師,其實是怕麻煩。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最方便、最有效。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教育孩子,“度”確實很重要。但這個“度”,也是最難把握的。

這也是困擾我很長時間的問題,我自己經常感覺把握不好這個“度”。

我怕自己跑偏,造成不好的結果。因而在教育孩子時,經常猶豫不決、前怕狼後怕虎。

教育流派眾多,看起來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理念,把握不好“度”,都是白搭。

甚至,有的教育理念本身,在“度”的把握方面,也存在缺陷,也沒有平衡好教育的各個方面。

比如,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的教育理論,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改變了當時陳舊的、刻板的、缺乏生氣的教育。對現代教育有特別大的貢獻。

但是杜威過於強調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忽視系統知識的傳授,引發自由和紀律、師生關係等諸多問題。

可見,沒有完美的教育理念、也沒有完美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各方面的平衡很重要。不能過於強調某些方面,而忽視了另外一些方面。

如果太強調孩子的自由和個性,忽視了規則和紀律,造成一片混亂,反而適得其反。

但是,中庸之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況且,教育理念再好,還有教育者的因素在裡面。同一種理念,不同風格、不同性格的老師去執行,效果也會很不一樣。

經過這些思考,我覺得做教育特別難,作為一個教育者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心目中完美的老師,其實是不存在的。

據我瞭解,老師對待學生,很容易偏向兩端:

老師脾氣好的,對孩子很溫和的,孩子很喜歡老師,對學習很感興趣。但班級紀律往往很差,上課效果也不好。

老師很嚴厲的,班級紀律好,又會讓孩子太畏懼老師,從而損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

教育是平衡的藝術,能夠做到有松有緊、有寬有嚴、有張有馳、剛柔相濟,是相當不容易的。

我覺得像陳老師這樣的,是很優秀、很難得的好老師,這樣的老師並不多。能碰到這樣的老師,是孩子們的福氣。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師?

1、以平常心看待老師,老師是人,不是全能的神。

其實老師就是個職業,當老師的人也和其他行業的人一樣,都是普通人。

但是因為老師擔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我們對老師就會要求的特別高。

可是不管我們的要求有多高,老師終究是普通人、正常人。他(她)們也像正常人一樣,是孩子、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

他(她)們有不同的性格、有喜怒哀樂、有七情六慾,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也有自己的煩惱和侷限。

如果把老師當成全能的神看待,要時時處處對孩子溫柔有愛,要一心一意為孩子考慮,要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緒。不能犯錯、不能有缺陷、不能有正常人的情感,那肯定會失望的。

孩子也不必要生活在這樣的童話世界裡,因為太不真實。

孩子需要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接觸活生生的人,唯有真實,才有益。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2、孩子接觸不同的老師,不是壞事。

學校也是個小社會,孩子接觸不同的老師和同學,不是壞事。

和不同的人接觸,與不同的人相處,可以鍛鍊孩子的適應能力,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

孩子看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會更加包容、接納別人,同時也會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

我經常跟孩子說,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老師、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世界才這麼豐富多彩。

我也會引導孩子,去發現老師身上不同的方面。讓孩子更加全面地去看待老師,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側面。

我從來不會想著去和老師套近乎,讓老師特別關照自己的孩子。我覺得老師怎麼對我的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師是什麼樣的人。而這不是我能左右得了的。

我們總不能希望,老師就得符合我們的想象,世界就得是,我們心中的樣子。如果這樣想,那就太自戀了。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接受現實。但面對現實,還有自己的選擇。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3、作為孩子的“重要他人”,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沒有父母、家庭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作為孩子的“重要他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教育的本質就是塑造人的精神和靈魂。

但是,現在的應試教育,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學習成績上,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這種做法其實是“捨本逐末”。

而且,現在一個班都好幾十個孩子,老師也沒法一對一的影響孩子。

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依賴老師。父母應該承擔起大部分的教育責任。

父母不要去過多關注孩子的成績,因為學校已經關注得太多。而是要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關注性格、人格的培養。

相比較老師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對一的。而且父母、家人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也更長。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大有可為的。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4、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可以互相補充、取長補短。

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師和家長各有優勢,可以互相補充、取長補短。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感到力不從心時,可以多請教老師,聽取老師的建議。因為老師見識過很多孩子,經驗比較豐富。

我就從老師那裡得到過很多幫助,比我自己摸索要好得多。

另外,當老師向父母反應孩子的一些問題時,父母也要多配合老師,幫助老師更多地瞭解孩子。因為沒有誰比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孩子了。

特別想說的是,現在的孩子,在學校的壓力已經夠大的了。家庭,應該作為孩子面對壓力的緩衝地帶。而不是做學校的幫兇,增加孩子的負擔。

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辛苦得多,起早貪黑、作業很多、學習時間很長,玩耍的時間很少。

我經常感嘆,現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讓我們大人去體驗一下孩子的生活,就知道孩子有多辛苦了。

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已經很累了。家長就不能再增加孩子的壓力了。家庭,應該是孩子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的地方。

我看到很多孩子在學校忙了一天,放學還要去參加各種培優班、興趣班,晚上回來還要寫作業。有的連充足的睡眠都不能保證。特別讓人心疼。

而且,這樣打疲勞戰,學習效果也不會好。

學習應該是貫穿終身的,唯有健康的身體、飽滿的精神和對學習的熱情,才能持久。


好老師是什麼樣兒的?

―――――――――――――――――――

作者介紹:julia2012。人到中年,漸入佳境。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點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