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度”的把握。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把握不好

“度”,效果都不会好。教育是平衡的艺术,能够做到有松有紧、有宽有严、有张有驰、刚柔相济,是相当不容易的。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在我心中,一直认为,好老师应该是很爱孩子的,对孩子特别有耐心,脾气温和、循循善诱,不会去体罚孩子,尤其是不能打孩子。

但是,遇到我儿子的班主任以后,让我改变了看法。

他很爱孩子,对孩子很有耐心。对工作积极、热情。但是,孩子犯错误时、没达到要求时,他会生气、会发脾气,还会罚站、会拿尺子打手。

这跟我原本心目中的好老师相差甚远。

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特别难得的、特别好的老师,为什么呢?

一、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我儿子今年才上小学一年级,他的班主任姓陈,是他们的语文老师。陈老师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对孩子很有耐心、很有经验。

他家有两个孩子,老大上初中,老二才几个月。又是班主任,事情很多。因此特别辛苦。

白天忙了一天,学生放学了,他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经常走的很晚,有时还会把作业带回家改。他回家除了要管老大的学习,还要照顾老二。

因为是班主任,还要经常在微信群里,答复家长各种各样的问题。

即便这么忙,每次看到他,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办公室,不论对学生还是家长,他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细致周到,从来没见过他匆忙、慌张的样子。

现在学期过半,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和几次的沟通,我越来越觉得,陈老师真是难得的好老师,也庆幸我儿子的运气好,能摊上这么好的老师。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1、 他很了解孩子,关心、爱护、包容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有的力气小,书包又很沉,把书包拎起来挂在桌边特别费劲,陈老师经常帮那些弱小的孩子挂书包。

有的孩子生病,家长在群里跟他说,要老师中午帮忙给孩子吃药,提醒孩子多喝水。他都满口答应,并且特别细心负责。

我儿子有段时间在学校里不喝水,我跟陈老师说过以后,一连几天,他每天都要提醒我儿子几次,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勤喝水的习惯。

我心里特别感激,因为一年级的老师,一般都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照顾得那么仔细了。但我感觉,陈老师比很多幼儿园的老师还要细心、耐心。

他知道孩子才从幼儿园来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对孩子特别关心、照顾。

遇到孩子上课尿湿裤子的,他从来都不说什么。他还跟家长说,这个事不要批评孩子,直接把衣服换了就行了。这不怪孩子,小孩子的控制能力还达不到。

这一点比我们很多家长做的都好。

陈老师很了解孩子的心理。觉得一年级作业如果布置得太多,孩子写字又慢,会让孩子有挫败感,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他布置的作业不多,在几个班里,数他布置的作业最少。

前一段时间,我儿子写作业特别敷衍,字写得很不好。我越说他,他写得越潦草。我就把作业本拿给老师看,我跟老师说,他才开学写得挺认真的,现在越写越糊弄。

陈老师拿过作业本,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是不是我这两天作业布置的有点多?”。然后才跟我儿子说,要认真写,不光要听老师的话,还要听妈妈的话。

陈老师特别有人情味儿。天气不好的时候,他还会在群里提醒家长,路上要注意安全。

从这些小事里,可以看出,陈老师很爱孩子、关心孩子,很了解孩子、包容孩子。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2、他很热爱他的工作,课讲得生动有趣,经常鼓励孩子,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陈老师工作积极、热情,做事认真、负责。作业改得认真、仔细。

他要求孩子,字要写得认真、工整。写得好的会给予奖励。

昨天,我儿子回来很兴奋地跟我说,他的课堂作业得了九颗星了。还差一颗星就能奖励一个本子了,那个本子上还有老师写的“奖励”两个字。

我儿子还跟我说,只要课堂作业得到了十颗星的,不用跟老师说,自己就可以去讲台上拿“奖励”的本子。能看出来,老师对孩子的信任。

陈老师的课讲的活泼有趣,孩子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我没听过他上课,都是从我儿子的描述中感觉到的。

我儿子回来,经常一边笑一边跟我说,今天语文老师上课,又说了什么好玩的事了,小朋友都是怎么笑的。

有时,还会说起老师家的小宝宝怎样怎样。我想,一个老师,如果愿意自我暴露,跟孩子分享自己家里的事,就会大大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陈老师特别注重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的成绩关系到他的考核,但他从来不对孩子的分数做硬性要求。

我了解到,他们学校对老师的考核很严格,主要考核指标就是考试分数。但他从来不象别的老师那样,每次考试前给孩子施加压力,什么必须考到多少分以上啊,考不到就怎么怎么样啊。

相比自己的考核评优,陈老师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利益。从来不把孩子当成自己考核评优的工具。

可见,虽然应试教育让老师也身不由己,但每个老师,还是有自己的选择的。

陈老师虽然很忙,仍然很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有时去当交通志愿者,有时被学校派去“扶贫”。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3、他待人温和、谦逊,和家长交流真诚、平等、尊重。

孩子没上小学之前,我就经常听周围的亲戚、朋友说,现在的小学老师可厉害了,训家长就像训小学生一样。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家长,都很害怕小学老师。

我自己的姐姐,就经常被他儿子的班主任训斥。这让我对小学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因为我儿子有时也很调皮,在幼儿园也经常叫家长。

等到真正和陈老师接触,我发现担心是多余的。

陈老师待人特别温和、谦逊。和家长聊天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总是真诚、平等地和家长交流,对家长很尊重。

我从来没见过他和家长说过什么“重话”。每天放学,家长接孩子时,他都会主动和家长沟通,

跟家长说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说到孩子的问题,从来都是陈述事实,从来不贴“标签”,也不会让家长难堪。

他的情商很高,说话很注意方式方法。

记得第一次接孩子时,场面特别混乱,家长一窝蜂上去,拉着自己家孩子就走。

陈老师看到,着急地大喊:“先别走,急什么呀!经我同意才能把孩子带走!”。说完以后,又觉得不妥,马上又笑着说:“急什么呀?又没什么急事,这么乱,孩子弄丢了怎么办?”

我有时放学会找陈老师,沟通孩子的事。看他在和别的家长说话,我就带着孩子,站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等。

他和别的家长聊完,看我们没有走,就会主动过来问我们,是不是有什么事。

因为他特别平易近人,家长都会主动找他沟通。每天放学以后,都有几个家长围着他,聊孩子的事。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4、孩子做错事、或者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他会惩罚、甚至会打孩子。

说到惩罚孩子、打孩子,这是个很敏感、很有争议的话题。

虽然不少家长,在家有时也会忍不住打孩子,但都不希望老师打孩子。怕老师不知道轻重,把孩子给打坏了。

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觉得只要打孩子,就不是好老师。

而且,老师打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不喜欢上学。

平时,孩子上学迟到,陈老师会罚站。没完成作业,会用尺子打一下小手。

但是,老师的这些体罚,并没有让孩子害怕老师、和老师的距离疏远。

因为每天放学时,我都看见孩子们很自然地和老师说再见。有时老师没听到,他们还会用手去拍拍老师,引起老师注意。

这个肢体语言说明,他们跟老师还是很亲近的。

而且,经过我的了解,他们班的孩子都很喜欢陈老师,也都很喜欢上语文课。

陈老师体罚孩子,并没有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这个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很好奇,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经常琢磨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觉的,是陈老师教育孩子的“度”把握得很好。

大部分时间都很温暖有爱,但是,该严肃的时候也能够严肃起来,该严格要求的时候就严格要求。这就做到了界限分明。

而且体罚也是有“度”的。孩子犯错时,只用尺子打一下手,这是很理性地在惩罚孩子的错误,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那些把孩子打伤了、打坏了的老师,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就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也注意到了,才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老师对孩子都是很温和、很亲切的,每天都很关注孩子的情况。

到了学期过半才开始严格起来。才有迟到罚站,没有达到要求打手的情况。

他是有过渡期的。让孩子完全适应了小学生活后,才开始严格起来。

不象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听话、便于管理,开学的第一天就板起面孔,很凶地吼孩子。有的胆小的孩子,甚至都吓哭了。

这样的老师,其实是怕麻烦。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最方便、最有效。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教育孩子,“度”确实很重要。但这个“度”,也是最难把握的。

这也是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我自己经常感觉把握不好这个“度”。

我怕自己跑偏,造成不好的结果。因而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

教育流派众多,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理念,把握不好“度”,都是白搭。

甚至,有的教育理念本身,在“度”的把握方面,也存在缺陷,也没有平衡好教育的各个方面。

比如,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教育理论,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改变了当时陈旧的、刻板的、缺乏生气的教育。对现代教育有特别大的贡献。

但是杜威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引发自由和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问题。

可见,没有完美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完美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各方面的平衡很重要。不能过于强调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另外一些方面。

如果太强调孩子的自由和个性,忽视了规则和纪律,造成一片混乱,反而适得其反。

但是,中庸之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况且,教育理念再好,还有教育者的因素在里面。同一种理念,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的老师去执行,效果也会很不一样。

经过这些思考,我觉得做教育特别难,作为一个教育者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心目中完美的老师,其实是不存在的。

据我了解,老师对待学生,很容易偏向两端:

老师脾气好的,对孩子很温和的,孩子很喜欢老师,对学习很感兴趣。但班级纪律往往很差,上课效果也不好。

老师很严厉的,班级纪律好,又会让孩子太畏惧老师,从而损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

教育是平衡的艺术,能够做到有松有紧、有宽有严、有张有驰、刚柔相济,是相当不容易的。

我觉得像陈老师这样的,是很优秀、很难得的好老师,这样的老师并不多。能碰到这样的老师,是孩子们的福气。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师?

1、以平常心看待老师,老师是人,不是全能的神。

其实老师就是个职业,当老师的人也和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都是普通人。

但是因为老师担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们对老师就会要求的特别高。

可是不管我们的要求有多高,老师终究是普通人、正常人。他(她)们也像正常人一样,是孩子、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

他(她)们有不同的性格、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局限。

如果把老师当成全能的神看待,要时时处处对孩子温柔有爱,要一心一意为孩子考虑,要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不能犯错、不能有缺陷、不能有正常人的情感,那肯定会失望的。

孩子也不必要生活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因为太不真实。

孩子需要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接触活生生的人,唯有真实,才有益。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2、孩子接触不同的老师,不是坏事。

学校也是个小社会,孩子接触不同的老师和同学,不是坏事。

和不同的人接触,与不同的人相处,可以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看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会更加包容、接纳别人,同时也会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

我经常跟孩子说,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老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世界才这么丰富多彩。

我也会引导孩子,去发现老师身上不同的方面。让孩子更加全面地去看待老师,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面。

我从来不会想着去和老师套近乎,让老师特别关照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老师怎么对我的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是什么样的人。而这不是我能左右得了的。

我们总不能希望,老师就得符合我们的想象,世界就得是,我们心中的样子。如果这样想,那就太自恋了。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接受现实。但面对现实,还有自己的选择。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3、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没有父母、家庭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

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这种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

而且,现在一个班都好几十个孩子,老师也没法一对一的影响孩子。

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依赖老师。父母应该承担起大部分的教育责任。

父母不要去过多关注孩子的成绩,因为学校已经关注得太多。而是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关注性格、人格的培养。

相比较老师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对一的。而且父母、家人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也更长。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4、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和家长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时,可以多请教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因为老师见识过很多孩子,经验比较丰富。

我就从老师那里得到过很多帮助,比我自己摸索要好得多。

另外,当老师向父母反应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父母也要多配合老师,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因为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特别想说的是,现在的孩子,在学校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家庭,应该作为孩子面对压力的缓冲地带。而不是做学校的帮凶,增加孩子的负担。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辛苦得多,起早贪黑、作业很多、学习时间很长,玩耍的时间很少。

我经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让我们大人去体验一下孩子的生活,就知道孩子有多辛苦了。

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已经很累了。家长就不能再增加孩子的压力了。家庭,应该是孩子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地方。

我看到很多孩子在学校忙了一天,放学还要去参加各种培优班、兴趣班,晚上回来还要写作业。有的连充足的睡眠都不能保证。特别让人心疼。

而且,这样打疲劳战,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学习应该是贯穿终身的,唯有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和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持久。


好老师是什么样儿的?

―――――――――――――――――――

作者介绍:julia2012。人到中年,渐入佳境。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