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網類捕魚方法

用網捕魚的方法很多,按作業形式可劃分為鎮網、轉網、趕網、旋網、拉網、扳罾等。

4、旋網

旋網屬密網類漁具,由網衣、綱繩和網腳子組成。

將其平攤在地上,網衣呈大圓形,網腳子呈套在中間的小圓形,長長的綱繩系在網衣中間。在網腳子與網衣的相應部位,每隔一段打一個結,網底就成了一圈網兜。選擇水草不茂、水底平坦或是漫坡的河沿澱邊作業。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撒旋網是技術活,先將綱繩的一端系在腰間,兩手提起網衣適當部位,雙手配合,前搖後襬、用力把網掄撒出去,網底在空中呈正圓形扣向水面為最佳。網沉水底後,要稍停片刻,待魚撞入網兜後再拽綱收網。捕到的上、中、下各層面的魚都會有,但大個的魚不多。


5、拉大網


大網屬密網類大型漁具。由網綱、網排、網兜、底繩、拖繩組成。

網排是一個個長方形木塊,間隔尺許排系在網綱上,網兜上部與網綱系在一起,底部系一條用麻擰成的粗底繩,底繩兩端各有一條几百米長的拖繩相連,拖繩上每隔幾尺或結疙瘩或扣繩套,以備拉網時掛鉤用。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拉大網需十幾個人合夥作業,選擇水草稀少、離岸不遠的河道及澱泊,將網一溜撒入水中,兩邊各四、五人乘船載著拖繩放繩登岸。每人一個掛拖繩的鉤子,

有的系在寬腰帶上,有的系在拉縴用的纖板上,排成兩行,掛住拖繩或前傾身拉,或後仰身拽,使網具慢慢挪動。

網排的上浮力、底繩的下沉力和水的阻力致使網兜向後鼓起,形似一個遊走的大洄子。拉網的人們不斷地鉤換繩套,不停地拉拽,直到把底繩拉到岸邊,或收攏到中間停靠的船上,幾人合力收拽底繩和網排,使網兜越來越小,最後把兜裡的魚聚到一起,用洄子撈入船載的木桶中。拉網捕獲的魚多為白鰱、黃瓜魚、鰱子、魴魚草魚等中上層魚。


由多人拉拽拖繩牽動網具的方法,作業水域必須靠近田邊地沿,拉網時難免踩踏莊稼,損毀田邊地貌,容易產生糾紛。而且要不斷地挪窩選地,耗時費力,捕獲量大受影響。


對此,實力強的大網班專門配置兩條裝有絞盤的大船,每隻船上由四人象推磨一樣動用絞盤收攏拖繩牽引網具,這樣不僅不受作業水域的限制,而且更適宜遠離邊沿、水草稀少的寬河大澱中作業。當一輪收網撈魚的作業結束後,即可就地展開大網,只需兩條裝有絞盤的船後倒放繩,定好船位後就能連續作業,省時省力效率提高,捕獲自然豐厚。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拉大網一年四季均可作業,冬天冰上拉網人多活雜,有的工序技術性較強。先由多人用冰鑹在冰面上開出相距幾百米、長約二十米的兩條平行的冰溝,分別叫上、下馬道,後在兩條冰溝中間縱向打幾個冰洞,再把兩根拖繩的末端分別拴在又粗又長的竹篙(俗稱馬篙)根部的方口上,由老把式在上馬道將馬篙穿到冰面下,調正方向對準臨近的冰洞用力推送,在第一個冰洞接收到馬篙後,再順勢轉推向第二個冰洞,依次推到下馬道,把馬篙連帶拖繩抻出冰面。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待上馬道一方將大網布入水中後,這邊十多個拉網人排成兩行,每人腳上都緊扎一雙各有三根長釘的木履腳索,用系在寬腰帶上的鉤子搭住拖繩,後仰身子,步調一致的用力蹬踏,在其他人梳理維護下,把網具從下馬道收攏上冰面。如果捕獲量大,收緊的網兜不能直接出水,要先用洄子把大部分魚撈上來,再拽網到冰面。


6、扳罾


罾也是密網類漁具,由網片、網架、槓桿、支柱(或三腳架)及石墜組成。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夏秋洪汛季節,兩人一大船,選擇有水流、無水草的河口、濠頭作業。由於網片一方離支點遠,石墜一方離支點近,依據槓桿原理,沒有人為施力於石墜一方,網片自然下沉,鋪在水底。


過一會兒,一人拉拽按壓石墜,槓桿通過網架將網片挑起,一人用洄子把落網的魚撈入船艙。如果在網片內撒些餌料,可起網更勤,捕獲更多。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白洋淀傳統捕魚技藝--網類捕魚(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