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作者&來源| 超哥說定投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這次美國股災中,有兩種情緒特別明顯,恐慌和興奮,賣出的人不計成本,甚至賣得大盤4次熔斷,抄底的人也興奮,當天幾乎把大盤買漲停,但結果可想而知,在大勢面前,猶如螳臂當車,很快就被套了,從興奮又變成恐慌,如果從第一次熔斷開始抄底,現在已經被套20%以上了。

最近抄底大A的朋友,也被潑了一盆冷水,隨著創業板的持續回調,大部分人坐了一個“小電梯”,把春節後利潤又還了回去,甚至還有點浮虧,出現了美股一樣的現象,越抄底越套。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創業板指數日k線

還敢隨便抄底嗎?空頭和多頭,恐慌和興奮交織,很多人說股市是晴雨表不假,但更是一種“情緒市”,在買賣中很難不摻雜個人情感。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比如這次股災主要發生在國外,因為歐美疫情控制不好,大家預期很悲觀,反觀咱們,給全世界做了榜樣,大家信心十足,甚至心想,如果全世界都不安全了,還不都得流到大A啊,很多人前一陣踏空“科技牛”的散戶,還盼著藉機回調來低吸,從動輒幾十億的新基金還在被“日光”就可見一斑。

但目前大家會發現,光靠心情來買賣不一定對,大部分我們認為的底部往往是頂部,因為還有“地下室”。那麼有什麼辦法比較客觀準確呢?可以判斷出階段頂底。

目前主流方法叫估值法,就是用市盈率的高低來判斷泡沫的大小,公式是股價除以每股收益,看著很複雜,可以理解為用市場心情除以利潤,和咱們經常聽到的“市夢率”很像。

市盈率是什麼意思:

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

就像前幾年大眾創業潮時,很多ppt公司動輒值上千萬,上億估值,這兩年卻不是倒閉就縮水到零頭。

在經濟向好時,大家預期會強烈看好,這時價格是遠高於公司實際價值的,一旦寒冬來了,大家突然預期特別悲觀,就會出現了快速縮水,歐美股市大跌就是如此,在多年不斷放水下,股市長牛了十多年,大家套利的套利,對沖的對沖,定投ETF的定投,加槓桿的融資,不亦樂乎。

但過慣了好日子,一旦經濟生一場大病,就會人心惶惶,集中拋售,外加各種金融工具同時交易,不加劇恐慌才怪。

其實理財老手都知道,長期賺的應該是折價的錢,也就股價跌出價值後(折價)買,在長期經濟復甦後股價上漲(溢價)賣的錢,也是巴菲特發財的秘籍,在恐慌中興奮抄底。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這也是估值表背後的意義,在市盈率低估時,不斷積累便宜籌碼,等待回到正常或者高估時,逐漸賣出,循環往復。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這次回調,就出現了兩派觀點,一種就是剛才說的,不看賬戶的盈虧,不預測底部,放長線釣大魚,通過定投的模式來被動投資,坐等A股一波牛市的到來,和時間做朋友。

第二種認為

,這次是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在全球一體化下,大A也很難獨善其身,就像08年和00年等,還是等真正行情來了再進也不遲,何必被套很多年呢,還是現金為王吧!

這兩種其實都有道理,關鍵看你的財力和耐力。超哥自己比較傾向於第一種,但不同的是止盈方式,會調低自己的盈利目標,比如過去一年賺20%才算滿意,那麼現在賺個10%就知足了,一年做兩次波段,也差不多,總的來說,就是積小勝為大勝。

因為中期大牛市的幾率不大了,更多是一直慢牛,“結構牛”。就像今年是“科技牛”,去年是“消費牛”,明年沒準是“農業牛”。

我們面臨的,是全球經過幾十年的繁榮後,即將進入一個低增長,低通脹,負利率的時代。

在這種環境下,更難預測底部,更需要克服追漲殺跌的心理,而超哥能做的,就是堅持用定投朝陽行業基金的方法參與。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那麼什麼板塊越跌越有吸引力呢?相信大家已經有了答案,中線大概率是新基建,比如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特高壓等等,為啥這麼說呢?從外資流入看,最近一年也集中在了電子元件,軟件,通訊等等,與主力的看法不謀而合。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並且最近即使回調,科技類基金的規模依然在快速增長,淨申購的份額不減反增,說明大家預期是看好的,也就是說,回調後,很難改變這種中期向上趨勢。

但目前雖然經過快速回調,估值還是偏貴,創業板,TMT50,新能源汽車等只是回調到了正常估值,而在全球市場悲觀時,對科技類的衝擊往往是過度的,尤其是目前新冠導致了多國封城,製造業面臨供應鏈斷裂的風險,美股的科技龍頭,業績面臨大幅下滑風險,比如蘋果,亞馬遜,微軟,特斯拉等依舊被空頭做空籠罩,那麼大A的科技股也可能被帶偏,不得不防。

否極泰來不遠了?大跌後我做了這件事?

安全起見,超哥還是會等待綠色低估時開啟定投,寧可錯過不做錯,等到回到正常黃色估值區間逐漸落袋為安,循環往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