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並非無藥可救,弄清3個原因,參考5個方法輕鬆應對

孩子和爸爸從外面回來後,要吃零食,眼看晚飯的時間快到了,所以我沒有同意他的要求,然後他就又哭又鬧開始發脾氣,質問我“為什麼奶奶就能給他吃,而我卻不同意他吃!”顯然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對我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場親子矛盾的爆發。讓我和孩子感覺都非常不好,傷害親子感情。

孩子愛發脾氣並非無藥可救,弄清3個原因,參考5個方法輕鬆應對

我理解他確實是餓了,所以對於他的哭喊並沒有呵斥,輕輕地抱起他,給他一塊餅乾,一杯水,並對他說:“媽媽,理解你餓了,先吃一塊餅乾,喝點水,然後去洗手,就能開始吃晚飯了。”他接過餅乾和水,破涕為笑。

孩子愛發脾氣,情緒衝動、自控力差是指因情感特別強烈,理性易失控的心理現象。

衝動發脾氣容易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孩子往往容易做出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面對一件小事,孩子為什麼喜歡發脾氣衝動呢?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情緒衝動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孩子年幼,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優於抑制過程,會導致一些細微的小事,就能引起其強烈的情感反應,在行為上易被激怒,又不能控制自己,從而表現出衝動的行為。

孩子愛發脾氣並非無藥可救,弄清3個原因,參考5個方法輕鬆應對

2、孩子年幼,知識經驗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造成感情用事。小孩子的情感是不穩定的,遇到高興的事就開心,不高興的事,就難過,不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調節情緒。

3、心理發育不平衡,經常受到父母打罵和嬌生慣養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不能控制自己時,易衝動發脾氣。

孩子愛發脾氣,多半跟以上原因有關。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呢?

1、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受到打擊和挫敗感時,不能接受現實時,可以採取轉移注意的方法,讓孩子從暴躁的情緒中離開,將注意力轉移到高興和有意思的事情上。這樣的事情很多,為了要吃零食,糖果,爭奪一個玩具時,而發生的不可控場面,都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暫時冷靜下來。

孩子愛發脾氣並非無藥可救,弄清3個原因,參考5個方法輕鬆應對

2、引導孩子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上了學的孩子,在同學之間彼此會比較,畫沒別人畫得好;運動會沒跑第一名;難免會有失落感,這個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不爭第一,因為各花入各眼,與眾不同才是創新。

3、在合理範圍內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有的父母不喜歡聽到孩子哭鬧,其實哭鬧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作為家長我們養育孩子不僅要盡責更要盡心,孩子能充分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心理發育健康的標誌。雖然表達方式不是很恰當,但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說明原因,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

孩子愛發脾氣並非無藥可救,弄清3個原因,參考5個方法輕鬆應對

4、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愛衝動發脾氣,除了個人原因外,還與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有關,如果要改善孩子的行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給孩子作榜樣。

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行為就是粗暴無禮的,那麼孩子對各種事情就沒有任何的解釋機會,這樣就會使孩子減少用語言正確表達情感的機會,換言之就有可能學會像父母那樣粗暴待人,這樣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消極的影響。

反之如果父母有修養,遇事不衝動,能好好溝通商量,堅持正面管教,孩子也會在父母的教育下學會如何正確待人接物。

孩子愛發脾氣並非無藥可救,弄清3個原因,參考5個方法輕鬆應對

5、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與小朋友接觸,學會冷靜謙虛的去對待身邊的矛盾,慢慢的孩子就能形成理智而冷靜的人格特徵。

隨著孩子大腦神經系統和心理發育的提高,再加上家長的正確引導教育,孩子性格特徵會慢慢穩定,自制力也會不斷提高,愛衝動發脾氣的行為也會越來越少。

孩子愛發脾氣並非無藥可救,弄清3個原因,參考5個方法輕鬆應對

我是佳楠,育有一男孩,心中有夢,眼裡有光,在主婦與職場之間奮鬥著!關注【佳楠育兒記】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