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解讀冠藍獅(Grand Seiko)“最強”機芯

[腕錶之家 鐘錶技術] 1960年精工第一次推出高端線,冠藍獅(即精工GS,Grand Seiko),到今年2020年,是冠藍獅(Grand Seiko)的60週年紀念。為60週年紀念,冠藍獅(精工GS)最近推出了多種60週年紀念款式。包括歷史款復刻、珠寶表、正裝表、潛水錶等多個限量型號。並且推出了一枚新型9SA5自動上弦機芯,使用在冠藍獅(Grand Seiko)60週年限量表中。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冠藍獅(Grand Seiko)60週年限量表

冠藍獅(Grand Seiko)新型9SA5機芯不論從技術上、裝飾上,都實現了日本高級製表的突破,達到了日本高級製表在自動機芯上的新高度(指自動三針機芯,不包括複雜功能機芯)。並且9SA5機芯還使用了一種新型擒縱機構,官方名稱是“雙衝擊擒縱系統”。雖然不少媒體都對這枚機芯進行了報道,但並沒有更進一步的解讀,特別是對9SA5的新型擒縱,因此我今天想說一說這枚代表了日本高級製表最高水平的機芯。首先,從擒縱開始,我會盡力把技術問題,說的通俗易懂。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新型雙衝擊擒縱。

冠藍獅,雙衝擊擒縱,厲害在哪?

可以說,世界上99%的機械錶,從天梭浪琴,到勞力士百達翡麗,使用的都是同一種擒縱機構,叫“槓桿擒縱”(也叫瑞士槓桿擒縱)。不論是天梭還是百達翡麗,他們的“槓桿擒縱”總體結構都是一樣的。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機械錶中最普遍的槓桿擒縱,從天梭到百達翡麗,絕大部分名錶都使用槓桿擒縱。圖為勞力士3235機芯槓桿擒縱。

剩下1%的機械錶,不使用“槓桿擒縱”,這其中包括“歐米茄同軸擒縱”、“愛彼獨家擒縱”以及“冠藍獅雙衝擊擒縱系統”。歐米茄、愛彼、冠藍獅,這3種擒縱,雖然各有各的名字,機構外觀有一些差別,但是他們3個卻有著相同的原理和歷史源頭。所以有人說,冠藍獅“雙衝擊擒縱”和歐米茄“同軸擒縱”張的很像,這說的沒錯。(PS.這裡我說的99%和1%只是一種比喻。同時除了這些擒縱以外,還有一些非常非常罕見的特殊擒縱,比如FPJ的雙軸擒縱、雅典的雙向擒縱等)。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歐米茄新型8900/8800機芯同軸擒縱(上),和冠藍獅雙衝擊擒縱(下),他們都是“同類生物”。

“槓桿擒縱”最大的外形特點,就是有一根長長的“叉子”擒縱叉。而冠藍獅“雙衝擊擒縱”是擒縱叉卻是“水平的”並貼近擒縱輪(歐米茄、愛彼同理)。不同的結構,就給這兩種擒縱,帶來了不同的運行方式。

槓桿擒縱:擺輪的圓盤叉瓦帶動擒縱叉,擒縱叉再帶動擒縱輪。擺輪叉瓦→擒縱叉→擒縱輪。

雙衝擊擒縱:擺輪的圓盤叉瓦直接帶動擒縱輪,擒縱叉只起到鎖止作用(由於整套擒縱貼近擒縱輪,所以擺輪的叉瓦可以直接帶動擒縱輪)。擺輪叉瓦→擒縱輪。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上圖為槓桿擒縱(左)和愛彼獨家擒縱(右)對傳動對比,槓桿擒縱需要2個傳動步驟(2個箭頭處),愛彼獨家擒縱只需要一個步驟(1個箭頭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雙衝擊擒縱(包括歐米茄、愛彼)的動力直接在擺輪和擒縱輪間傳遞,跳過了擒縱叉,動力的傳遞路徑更短,動力損失更小。冠藍獅“雙衝擊擒縱”和歐米茄同軸擒縱、愛彼獨家擒縱,就有了以下優勢: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愛彼獨家擒縱(上),和冠藍獅雙衝擊擒縱(下),也都是“同類生物”。

1、動力傳遞效率更高,“雙衝擊擒縱”這一類擒縱的動力傳遞效率在52%(包括歐米茄、愛彼的同類擒縱),而“槓桿擒縱”的效率為35%(這個數據,是來源於愛彼對擒縱的研究數據)。

2、雙衝擊擒縱(包括歐米茄同軸擒縱、愛彼獨家擒縱),擒縱叉只起到鎖止作用,擒縱叉和擒縱輪的齒牙可以做的非常“尖”(槓桿擒縱會比較“方”),這樣就減小了擒縱叉、擒縱輪齒與齒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了摩擦行程,摩擦力更小。有數據表示,槓桿擒縱,摩擦行程在0.4毫米。而雙衝擊擒縱這一類擒縱(包括歐米茄、愛彼),摩擦行程可以減小到0.05毫米。這也是為什麼歐米茄方面表示,同軸擒縱可以減少對潤滑油依賴的原因(指擒縱部分)。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上圖為槓桿擒縱(左)和愛彼獨家擒縱(右)摩擦對比,可見槓桿擒縱摩擦行程更長(0.4毫米),愛彼獨家擒縱摩擦行程短(0.05毫米)。

性能出色,但為什麼很少被使用?

冠藍獅(Grand Seiko)“雙脈衝擒縱”、歐米茄“同軸擒縱”、愛彼“獨家擒縱”,這一類擒縱,他們有共同的“祖先”,天文臺擒縱/羅賓擒縱(1791年誕生的羅賓擒縱,是一種對天文臺擒縱的改進)。這一類擒縱性能的確有優勢,但問題在於,結構比較複雜(冠藍獅、歐米茄、愛彼,雖然有同樣的歷史、技術源頭,各家的基本原理雖然一致,但設計有所區別)。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歷史上的“羅賓擒縱”,包括歐米茄同軸擒縱、冠藍獅雙衝擊擒縱、愛彼獨家擒縱,都是從“羅賓擒縱”的原理髮展而來的。

歷史上的羅賓擒縱,就是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因為抗震能力差,自啟動困難(我印象中,是需要給一個外力才能帶動起來,用齒輪難以帶動),所以就停止使用了。“槓桿擒縱”因為結構簡單,可靠性強,最終一統天下直到今天。市面上絕大部分,可以說99%的機械錶都使用“槓桿擒縱”,雖然它性能不是最高的,但它一路走來是最可靠的。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冠藍獅(Grand Seiko)常規系列使用的槓桿擒縱、發條、擺輪、遊絲。可以看到新型9SA5機芯和他們都不同。

通過現代製表技術,技術難題得以解決。目前,冠藍獅(Grand Seiko)“雙脈衝擒縱”和愛彼“獨家擒縱”都是小規模使用在特定手錶上(愛彼只使用在Jules Audemars Chronometer等少量手錶上,皇家橡樹之類的可沒有),歐米茄“同軸擒縱”全面普及在歐米茄全線手錶上。但老玩家都知道,歐米茄“同軸擒縱”經歷了2500、2500C、2500D、8500、8900/8800,從1999年到今天,歷經20多年,經過數代演變,才有了今天可靠穩定、性能出眾的歐米茄8系、9系機芯。冠藍獅(Grand Seiko)此次在新型9SA5機芯上使用全新“雙脈衝擒縱”,我覺得一是對鐘錶技術的發掘、探索、創新,另一方面也是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和展示。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冠藍獅(Grand Seiko)60週年限量表和9SA5機芯。

冠藍獅9SA5機芯其他主要技術。

除了最重量級的“雙脈衝擒縱”外,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還使用了多種技術。

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使用新的無卡度砝碼微調擺輪。擺輪微調砝碼處,擺輪邊緣向內凹陷,把砝碼包裹在擺輪內側,有助於減小擺輪運行的空氣阻力。這種無卡度砝碼微調擺輪的設計,在瑞士名錶中,也被使用,比如寶璣。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使用的無卡度砝碼微調擺輪、上繞遊絲。

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使用末端上繞遊絲。末端上繞遊絲(也叫寶璣遊絲,因為是寶璣發明的),就是把遊絲的末端向上抬起,然後再固定在遊絲外樁上。向上抬起的遊絲末端,通俗的說,增加了遊絲的立體感,通過末端上繞的造型,讓遊絲的重心保持在中心位置,有利於防止遊絲重心偏移,利於走時(一般的平遊絲,重心容易偏移)。在瑞士名錶中,也經常被使用,比如勞力士。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的厚度進一步減薄。

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擺頻36000次/時,動力80小時。在高頻的同時,保持了長動力。主要是由於9SA5機芯使用了新的串聯發條盒,同時也減薄了機芯厚度。9SA5機芯尺寸31毫米,厚5.18毫米。而冠藍獅一向使用的9S85機芯是28.4毫米,厚5.99毫米。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冠藍獅(Grand Seiko)9SA5機芯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勞力士3235機芯

硬核,解读冠蓝狮(Grand Seiko)“最强”机芯

歐米茄8900機芯

在機芯板路和裝飾上,9SA5機芯也一改之前冠藍獅(Grand Seiko)機芯的風格,採用更多獨立的機芯夾板,使用橫跨式擺輪夾板。使用更多的寶石軸承和烤藍螺絲(47顆寶石軸承)。並使用巨大的鏤空自動陀。9SA5機芯的設計、裝飾風格已經和瑞士名錶機芯完全一致。目前,冠藍獅(Grand Seiko)新型9SA5機芯只使用在Grand Seiko 60週年限量版手錶上,限量100只。公價33萬8。之前看到有人說,冠藍獅(Grand Seiko)這隻手錶公價怎麼這麼高?正是因為它使用的9SA5機芯,不是一枚普通的機芯。(圖/文 腕錶之家 炎彈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