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解讀“釋菜”


關於“釋菜”一詞,更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春官·樂師》“入學者,舍菜”,說的是古人拜師,都要以“舍菜”為敬,“舍”與“釋”通用。也就是說,釋菜從周朝起就成為了一種尊師的禮儀。

釋菜禮的發展

01、周朝:是舉國重視的重要禮儀

先秦時期很重視釋菜禮。光《禮記》中就出現過五次記載。“釋菜有三:春入學釋菜合舞,一也。此興器釋菜,二也。《學記》皮弁祭菜,三也。”也就是說,釋菜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種釋菜禮是在仲春,周朝的官學開學之際,要鄭重舉行釋菜禮,有多重視呢?周天子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此時的釋菜禮要有禮樂,有舞蹈,以示表示從此進入師門。除了入學,在學校落成的時候,也要舉行釋菜禮,這個時候的儀式有所不同,“初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這個時候,周天子帶領諸侯子弟用牲血塗成禮樂器,用幣祭祀先師。第三種釋菜禮是什麼時候呢?周朝的大學開學時,學子們要身著皮弁,用菜祭祀聖人先師,以表敬重。

02、漢唐:曾一度遭冷落

先秦時期備受重視的釋菜禮,到了獨尊儒術的漢代卻被冷落了,這一直是個謎。據專家考證,在漢代的史料裡,竟沒有釋菜禮的相關記載。一直到了南齊的時候,才有這樣的記錄:“中朝以來,釋菜禮廢,今之所行,釋奠而已。”意思是釋菜禮已經中斷了很久,這個時期只有釋奠禮。

03、從宋元到明清:越來越受到重視

宋代理學大盛。大儒朱熹為恢復釋菜禮做出了極大努力。朱熹請奏修復了白鹿書院後,親自帶領弟子舉行了一個小範圍的釋菜禮作為試水,他隆重地祭奠了自己的恩師李侗。規格當然不能跟周朝動輒天子帶領人舉行釋菜禮相比,但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尊師重教。

宋代在大儒們的努力下,釋菜禮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並規定各級國立學校在四孟月舉行釋菜禮。但不尊孔的元代顯然又很漠視。到了明代,朱元璋用下詔書的方式抬升了釋菜禮,而且區分了釋菜禮和釋奠禮:孔廟春秋行釋奠禮,各級學校則行釋菜禮。明洪武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以下詣學行香。”,意思是每個月中都要舉辦釋菜禮。

明清延續了這個趨勢,釋菜禮不僅在民間興旺,在官方的儀式裡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清代《大清通禮》中記載了國子監釋菜禮和直省府州縣的釋菜禮儀程,比先秦複雜許多。如:釋菜禮在每月朔日,即初一舉行,參加人員除正獻外,分獻包括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肄業諸生則負責司香、司爵、引贊、通贊,灑掃廟戶內外,擺好神案與祭品。過程也很莊重,祭酒著朝服,諸生著吉服,通贊贊曰:“跪!叩!興!”祭酒以下行三跪九叩禮。

釋菜禮到底是用菜祭還是用肉祭?

釋菜禮在古時其實不只用菜。依明朝制度看,先師座前,各色祭品很是豐富,魚、李、慄擺一排;榛、菱、芡、鹿脯擺一排;芹、菹、兔醢、魚醢等一排;脾析、豚胉一排等等。籩豆祭器邊上,還要有左羊右豕中牛各一。四配十哲也都有肉有菜。其中還特別規定了要用活兔三隻、酒三瓶。清代釋菜禮不用活兔了,但依然少不了兔醢與酒。單看這些祭品配置,就能看出官辦的釋菜豪華隆重,非是“蔬果菜羹”能打發了。

這麼對比,用蔬果菜羹之類表達對師尊的敬重未免有些太簡陋了吧?其實,古人講究忠信,“明有忠信之行,雖薄物皆為可用”;既有忠信,何必厚禮,所以古人敬師之禮,僅僅“釋菜”就已足矣。

關於釋菜禮,有這麼一個小故事,漢朝應劭在《風俗通義》中記載:“孔子困於陳蔡之間,七日不嘗粒,藜羹不糝,而猶絃琴於室。”如此困頓,孔子還依然撫琴,弟子子路、子貢不由嘀咕這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只有顏回內心堅定,每天“釋菜於戶外”,從野外採摘野菜放在孔子的住處門口行禮致敬。由此,古人把釋菜禮作為禮輕情意重的表達。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表達看重的不是禮有多重,而是內心的尊重和一心向學的志向。

民間舉辦釋菜禮,最常用的祭品有菁菹四樣:

水芹:代表青年學子,《詩·泮水》曰:“思樂泮水,薄採其芹。” 古學子中舉後,須在泮池裡採些水芹,並插在帽上至文廟祭拜先師;

蔓菁:也叫蕪菁,用以代表才華,其古名

菁菹,為古祭品之一。《詩·信南山》:“是剝是菹、獻之皇祖。”先民們曾以之醃漬後祭祀祖先;

紅棗:寓意早立志;

栗子:常被形容成飽滿、堅實、謹敬之狀,代表敬畏之心。

此四樣祭品雖簡,但蘊含了對至聖先師崇敬之心和有志於學之志向。(現代新古典儀式中可以根據情況適當替換,選具有好寓意的蔬果為佳)

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儀式道具講解

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兒童禮儀師資課程釋菜禮現場還原


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兒童禮儀師資課程釋菜禮現場還原

復原釋菜禮,尊師重教才是核心

梳理了釋菜禮的發展和意義,我們發現,釋菜禮從最初的簡潔而隆重的禮儀經過不同朝代的起起落落後,變成了清代很繁瑣的一個重大禮儀,到了近現代,隨著社會動盪和西學東漸,這些古老的禮制都基本被摒棄了。

如今,有些地方也提倡復興這些傳統禮儀,一來希望繼承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二來在儀式感裡體驗道德規範在學生入學之際,用莊重的形式使大家樹立敬畏之心和勤學之道。其實,形式如何倒在其次,尊師重教才是這些禮儀的核心。而如何為傳統的禮儀注入新的活力,才是我們最應該探索並實踐的。尤其在當下校園中舉辦此類儀式,當傳統儀式中的上香、跪拜等禮節不合適時,我們需要配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去做調整設計。如果你瞭解古代的禮制,就可以根據古禮之儀節與精神而重新創造符合校園環境的新古典儀式。

校園釋菜禮案例實施

立容文化學院---釋菜禮,校園新古典開學儀式實施案例

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校園開學儀式(釋菜禮)案例


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校園開學儀式(釋菜禮)案例

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校園開學儀式(釋菜禮)案例


入學釋菜,尊師重教---怎樣做好傳統開學儀式【釋菜禮】

校園開學儀式(釋菜禮)案例

在儀式設計和舉辦上,不要一涉及傳統,都是硬梆梆的,死氣沉沉!在古代,南齊的開學典禮便是盛大的詩會,釋奠會詩達到十卷之多。唐代的釋奠禮還有“三教講論”的辯論大會。此外,當時不僅奏雅樂,而且有京兆府供食、教坊雜樂倡優助興。不是都很熱鬧好玩嗎?這些都可以作為參考。

立容文化學院校園新古典儀式實際落地過程中,結合校園現實問題,怎樣融合傳統禮儀又能符合校園需求作為儀式設計的主要考慮。不僅實現了釋菜禮的落地推廣,也實現了釋菜禮在校園開學當中起到的重要教化作用。通過這些案例,見證了立容文化學院中華古典禮儀理論教學落地實踐結合的完美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