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魚怎樣飼養管理?

農民也優雅


稻田養魚怎樣飼養管理?

稻田養魚是以水稻生產為主,利用稻田水面進行養魚,實現稻魚雙豐收。我們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利用稻田養魚,採用平田養魚和壟稻溝養魚,因為是初養,經驗不足,魚產量不是很高,壟稻溝養魚畝產成魚35公斤左右,平田25公斤左右,每畝養魚稻田增加稻穀產量8%左右。



稻田養魚的水比較淺,管理上與池塘養魚不一樣。稻田養魚怎樣飼養管理?

1、控制稻田水位,稻田中要保持一定的水位,為魚的生長提供適當的生活環境。在放養草魚等食草性魚類的稻田,網絡防止魚類對水稻的損害,可以採取控制水位,防止魚類加入稻行的方法。如稻秧生長前期、分櫱期將稻田的水放淺,讓魚只能在魚坑、魚溝中活動,以免傷害水稻。

2、投飼和施肥,稻田中的雜草、底硒動物、浮游生物、水稻害蟲都可以作為魚類的天然餌料,但是數量畢竟有限,要想獲得高產還需要適當施肥和投餵飼料。投餵餌料要在稻田魚坑中設置投餌臺,將餌料投在投餌臺上,分上午和傍晚兩次。投餌量一般為田內魚體重總量的5—10%,青飼料以魚群每天恰好吃完為好。投放餌料一般用菜籽餅、米糠、麥麩、豆粕等,以人工配合餌料效果最好。10釐米以上的草食性魚類除投餵精飼料外,可以開始投餵紅萍和陸生青草、水生植物等。實際投餵量可以根據下列情況靈活掌握。


①稻田中生物飼料豐富時期,如插秧初期田水比較肥。水稻楊花期,大量的稻花落下可以作為魚類飼料。套養浮萍茂盛等,可以少投或者不投餌料。


②流水坑溝式稻田養魚,魚類關養在流水溝、坑時,要全部投餵餌料,每天要餵飽。當養魚稻田曬田階段,魚類關在溝、坑中時,在保持溝、坑水質良好的條件下,每天也要餵飽,如果水質不好,可以少喂以免影響水質。


③晴天,田水比較深,魚體健壯,行動活潑,可以多投餵。陰天,悶熱,即將下雨,田水比較淺要少投餵。


④投放的餌料很快吃完,次日要增加投餌。如果很長時間才吃完,甚至到第二天還有剩料,要適當少喂。


施肥,養魚稻田要保持一定肥力,魚坑水色保持油綠色、綠青色為好。施肥原則是少量多次,一般每畝一次施放發酵腐熟的農家肥25—30公斤。稻田中適時撒施人糞,既可以作為水稻的肥料,又可以作為雜食性魚類提供部分飼料。

3、日常管理,魚入田時就開始管理直到秋天收魚後方能結束。插秧前放養的魚種要將魚關在魚坑中暫時餵養,等秧苗返青後使魚遊入田中。流水坑溝式養殖草魚為主的稻田,插秧時讓魚集中迴流到魚坑中,等秧苗返青後,在魚坑、坑堤埂的切口處裝高15釐米,寬3.5米的攔魚柵,讓小規格魚種遊入田中,把大規格魚種關在於坑內精養,插秧30天后再將攔魚柵抽起,讓魚遊入田中覓食。


每天堅持早晨、晚上兩次巡田,清晨觀察魚類有沒有浮頭、患病等情況,發現魚群浮頭要及時灌入新水,最好是保持不斷進水和出水使田水形成微流。傍晚要檢查魚群吃食情況。注意田埂有沒有老鼠洞、崩塌、滲漏等情況。經常疏通魚溝魚坑,防止田泥堵塞,保證魚類正常活動的空間。要及時剷除魚坑邊的雜草,撈出魚坑中草渣和殘餌。春耕打田和插秧時間要嚴格防止田中泥漿流入魚坑內。高溫季節,要在魚坑上面的一側搭棚遮陰避暑,同時加深稻田的水位,防止高溫淺水造成缺氧等不利影響。經常檢查進出口的攔魚柵,發現漏洞要及時修補。暴雨和長時間大雨時,要注意觀察田中水位,及時排水,以防止田水翻埂。


另外,還還要注意防旱、防偷、防毒、防電魚,防敵害動物等工作,發現敵害生物如蛇、老鼠等要立即組織人員捕捉和消滅。


4、魚病預防,要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硫酸銅與硫酸亞鐵等消毒藥物對魚坑、魚溝進行消毒,並且定期投餵藥餌。為預防寄生蟲每個月投餵一次驅蟲藥餌,每次連續3天,每天喂一餐藥餌,驅蟲藥餌的製作:每100公斤餌料中加入50克敵百蟲或者磺胺脒,將藥物用水稀釋後與餌料充分混合均勻,然後壓制成顆粒,現配現喂。水溫25℃以上時,為預防魚類腸道疾病,每個星期喂一次土黴素、或者氯黴素,或者氟哌酸,每100公斤餌料中加入上述藥物50克,將藥物用水稀釋後與餌料充分混合均勻,然後壓制成顆粒,現配現喂。每次投藥餌連續3天,每天一次。


在魚坑中要吊掛消毒藥袋。①生石灰掛袋,每次2—公斤,分3—4個點掛在魚坑中。②漂白粉掛袋,每袋0.3—0.4公斤,分2—3處掛吊。③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3)合劑,每袋0.2—0.3公斤,分2—3處掛吊,每10—15天換一次。上述幾種藥物交叉輪流使用,效果最好。


5、輪捕輪放,稻田挖溝、魚坑後可以進行輪捕輪放,捕大留小,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同時調節淡季活魚的供應,進一步提高生產經濟效益。

6、養魚稻田施放農藥,要選擇高效低毒沒有殘留的農藥。

施藥方法,養魚稻田在施農藥前要將田水加深到7—10釐米。使用粉劑農藥要在清晨露水沒有干時施放,以減少農藥掉落入水中。使用水劑、乳劑農藥最好在傍晚(下午4點以後,夏季高溫時最好在5點以後)噴灑農藥,可以減少農藥對魚群的毒害。噴灑農藥時要細噴霧、彌霧,增加藥液在稻株上的粘著率,噴霧時要噴頭向上,橫掃水稻莖葉,儘量減少農藥的藥液淋到田水中。下雨合作雷陣雨前不要噴灑農藥,否則植物株上的農藥會隨著雨水流入田水中容易引起魚中毒。養魚稻田不宜採用農藥拌泥土撒入田中施藥的方法。


總結,稻田養魚能夠增加水田的收入,養殖方法簡單,只要水田灌溉有保證,挖一個魚坑,開一條魚溝,年初購買大規格魚種進行放養,按照上述方法養殖和管理,就能夠獲得水稻、鮮魚雙豐收。


老周說三農


你好,很開心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管理除嚴格按稻田養魚和種稻的技術規範實施外,每天需要通過巡田及時掌握稻、魚生長情況,並針對性地採取管理措施。特別是在大雨、暴雨時候要防止漫田;檢查進、出水口攔魚設施功能是否完好;檢查田埂是否完整,是否有人畜損壞,有無黃鱔、龍蝦洞漏水、逃魚;有無鼠害、鳥害,並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一般在傳統稻田養魚的區域,已形成公共秩序,管理較為單純;而新區則較為複雜,往往需通過技術與行政措施相結合才能奏效。為了便於管理,以成片、成大片開展稻田養魚有利於管理。

此外,當稻田養魚的魚種放養密度較大、魚產量較高(投餌型)時,也有魚病發生。主要是做好預防,即定期對魚溝、魚溜利用殺蟲劑、殺菌劑消毒,以清潔水質。發現魚病對症治療(詳見本書有關問題解答)。值得注意的是,稻田水不深,溝、溜水體小,需慎重用藥,注意藥性,嚴控藥量和妥善施用,以求既能防治魚病,又不中毒死魚。

回答完畢,希望可以幫到你。







太行特色文化


稻田養魚重在防洪防逃。開缺口要寬,大,圍欄牢固。視秧苗,水位,投魚尾數,或魚的重量按100.:5投精料。收益較好。


手機用戶劉文俊


查找相關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