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心理学》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教师招聘《心理学》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第一节 初识学习本质

一、什么是学习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学习的种类(简答)

(一)以学习水平划分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最高层次的学习)

(二)以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三)以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一)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立的——猫的迷笼实验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联结的增强或减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

练习律: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会因为练习得到加强;

效果律:指奖惩对联结效果有重要影响,奖励则联结增强,惩罚则联结削弱(多选 给解释填名词)。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型较有代表性,其基本观点如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可以通过(观察)获取代替性的间接经验。这种学习称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

四、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异化)或(干扰)现象。其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

(一)学习迁移的种类(选、简答)

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 和负迁移(了解例子及归属)。

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 和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 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 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将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洛克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有相同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机能

3.经验概括说。经验概括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水下打靶”

4.关系转换理论。习得的经验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苛勒

5.认知结构说。

6.认知结构说认为,学习者只有懂得如何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才会产生。完形主义心理学家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效果的主要因素,对迁移起至关重要作用。

4.心向与定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

(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材。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5.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7.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更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