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心理學》第三章 中學生的學習 2


教師招聘《心理學》第三章 中學生的學習 2

第二節 知識技能的掌握

知識的學習

(二)理解的標誌

知道“是什麼”、知道“為什麼”、能舉例複述、融會貫通。

(三)促進知識理解的條件

1.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繫。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直觀教學的三種主要教學形式有:

(1)實物直觀。(2)模像直觀。(3)言語直觀。

3.利用變式和比較。

技能的掌握

一、概述

知識應用的一般過程——1 審題2相關知識的重現3課題類化和解題判斷的形成

影響知識應用的因素—:

1知識的領會與鞏固程度

2不帶具體情節的抽象課題比解決帶有具體情節的實際課題容易解決;單一的課題比解決複合的課題容易解決書面問題比解決實際操作課題容易

3學生的智力活動水平

(一)技能技能是指通過練習形成的,趨於完善化的、自動化的活動方式。

(二)技能的種類——按性質和特點分為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兩種:

1.動作技能是一種按一定技術要求,通過練習而獲得的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的軀體運動方式。

2.智力技能是指藉助於內部言語在頭腦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動方式。

二、技能的形成階段

(一)動作技能的形成

1.認知定向階段,也稱知覺學習,學習者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指導者的言語講解或觀察別人的動作示範,或藉助標誌每個局部動作的外部線索,試圖“理解”任務極其要求,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動作方式的表象。

2.掌握局部動作階段。動作技能的形成必須首先掌握構成技能的各個局部動作。

3.初步掌握完整動作階段。在前一段掌握局部動作的基礎上,逐步將局部動作組成一個完整的動作動作系統。

4.動作協調完善化階段。這是動作技能形成的最後階段,一連串的動作系列已經聯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以鞏固下來,各個動作相互協調。

(二)智力技能的形成

1.活動的定向階段。這是智力活動的準備階段。

2.物質活動與物質化活動階段。物質活動是指運用實物進行的活動。

3.有聲言語階段。本階段要求學生離開物質或物質化的客體,以有聲言語對活動的程序做精細的陳述,使智力活動向不直接依賴事物的出聲言語過渡。

4.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本階段的特點在於智力活動的完成藉助於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即只看到嘴動聽不到聲音。

5.內部言語階段。這是智力技能完成的最後階段,本階段的特點是智力技能的結構成為壓縮和自動化的形態,以內部簡化的言語形式完成認知活動。

(三)技能的形成標誌。

①動作結構的改變,

②動作品質的變化,

③活動的調節功能加強。

最早系統研究智力機能的是加里培林

智力技能形成之後表現出以下幾個標誌:

①智力活動脫離了物質或物質化活動的支持。②智力活動的進程壓縮,快速反應代替了詳盡、展開的推理過程,思維靈敏,思維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提高,③智力活動自動化,幾乎成了無意識的活動。

三、技能練習

練習是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徑,練習的效果不只是取決於練習的時間和次數,而且取決於合理的組織、練習方法等因素

(一)聯繫和練習曲線

聯繫就是以掌握一定的動作或活動方式為目標反覆操作的過程。練習的結果可以用“練習曲線”來表示,是表示一種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次數和練習成績之間關係的曲線。

(二) 提高有效練習效率的條件

1.確定練習目標,使練習經常處在意識調控之下,從而提高練習效率。

2.恰當安排練習時間。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靈活採取練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