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心理学》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2


教师招聘《心理学》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2

第二节 知识技能的掌握

知识的学习

(二)理解的标志

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能举例复述、融会贯通。

(三)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直观教学的三种主要教学形式有:

(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3.利用变式和比较。

技能的掌握

一、概述

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1 审题2相关知识的重现3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

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1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

2不带具体情节的抽象课题比解决带有具体情节的实际课题容易解决;单一的课题比解决复合的课题容易解决书面问题比解决实际操作课题容易

3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一)技能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种类——按性质和特点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

1.动作技能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

2.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形成阶段

(一)动作技能的形成

1.认知定向阶段,也称知觉学习,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借助标志每个局部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极其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方式的表象。

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构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

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在前一段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局部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动作系统。

4.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一连串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

(二)智力技能的形成

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

3.有声言语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离开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以有声言语对活动的程序做精细的陈述,使智力活动向不直接依赖事物的出声言语过渡。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本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借助于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即只看到嘴动听不到声音。

5.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完成的最后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智力技能的结构成为压缩和自动化的形态,以内部简化的言语形式完成认知活动。

(三)技能的形成标志。

①动作结构的改变,

②动作品质的变化,

③活动的调节功能加强。

最早系统研究智力机能的是加里培林

智力技能形成之后表现出以下几个标志:

①智力活动脱离了物质或物质化活动的支持。②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快速反应代替了详尽、展开的推理过程,思维灵敏,思维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③智力活动自动化,几乎成了无意识的活动。

三、技能练习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练习的效果不只是取决于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而且取决于合理的组织、练习方法等因素

(一)联系和练习曲线

联系就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标反复操作的过程。练习的结果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次数和练习成绩之间关系的曲线。

(二) 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

1.确定练习目标,使练习经常处在意识调控之下,从而提高练习效率。

2.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灵活采取练习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