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每年夏天,《武林外传》重播也就意味着暑假开始。我们抱着冰镇西瓜,坐在电视机前悠哉游哉地看着七侠镇日常。

2006年《武林外传》首播,十四年过去了,它仍在不断吸引新一批年轻观众。我们不禁产生疑惑:为什么这么多年,影视剧层出不穷,《武林外传》却可以独占鳌头、屹立不倒?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藏在它的故事里。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武林外传》是谁的武林?

“武林”是武术界各门派的泛称。比起三教九流皆囊括其内的“江湖”,“武林”更多了一层高手林立、群雄逐鹿的气息。

“外传”是相对于解释经义的“内传”而言,“外传”广引事例,是对主体的一种补充。所以演变到现代,“外传”也有衍生作品的意思,它是“故事中的故事”。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武林外传》是武林故事之外的故事,也是未被看到的武林的另一面。它以七侠镇的同福客栈为中转,带我们看那些来来往往的江湖过客,他们风尘仆仆地来,或怀着满心疑惑,或带着一身伤痕,但都在同福客栈找回了笑容。

《武林外传》的核心是“人"。在这个小小的七侠镇里,江湖不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它是盗圣也要打工做跑堂小二的生活。去掉幻想的滤镜,《武林外传》更多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它讲七侠镇的日常,也讲生活在江湖里的老百姓。这个世界离我们并不远,所以我们爱它。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超前的创作理念

武林外传的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这是以往电视剧很少用的。这种带着茶楼说书味道的演绎形式,与它鸡飞狗跳的生活喜剧相得益彰。

同时,每集都采用一个标题精炼地概括,使得任何一个人打开电视,即使不知道前情概要,也能流畅追剧。从这方面看,《武林外传》揉合了街头巷尾邻里唠闲话的精髓,有一种淡淡道来的随意感。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相比较市场泛滥的注水剧,《武林外传》主线逻辑清晰,故事也讲得干净利落。它一共八十四集(包括备用和三集删减),每集四十分钟,这样一个大工程,很难想象只靠编剧一己之力完成。更何况喜剧不好写是共识,笑点要好玩而不低俗,抖包袱要讲分寸合时宜。《武林外传》的剧本质量放在当前也是出彩的。

讲过去的故事,聊现在的社会

虽然距离武林外传首播有些年头了,但回过头看,它的很多情节或台词都不落俗套。放在那个时代,甚至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湘玉给小贝请先生,希望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先生来了,问:起跑线有了,那终点在哪儿?

湘玉回:我不知道,但是走一步看一步。

老师说:都不知道终点在哪儿,设置起跑线的意义何在?

教育是稀缺资源,育儿焦虑和对成功的追逐,《武林外传》很早就看到了端倪。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还有大嘴、老白染上赌瘾,六指轩辕看着赌红眼的两人说:

你老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我倒觉得,赌就是赌,没有大小,赢了的还想赢,输了的就想翻盘,一旦赌的兴起就什么也顾不上了。只要是上了赌桌,不管是赌注高低身家大小,不玩的倾家荡产谁也别想收手,所以,久赌必输啊。

《武林外传》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说“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共鸣”。表面上它是个武侠故事,但新瓶装旧酒,它内里还是在讲我们中国人的社会。文明的传承从未断过,不同的时空思想是相通的。《武林外传》里没有完美的人——老白胆小,小郭脾气大,秀才酸腐,大嘴心气高......他们都各有缺点,也和我们一样有着生活里的鸡飞狗跳。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武林外传》的经典是整个团队的完美配合,虽然这样的配置可遇而不可求,但参考意义仍在。它对流行文化、社会热点以及创作方法的准确掌握,是每一个创作者应有的态度。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虽然相聚终有尽头,故事总有讲完的一天,但我们相信: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开心里,有时而怂时而威武的老白,也有每逢困境必念“如果当初没有...”的湘玉,还有一天到晚掉书袋的秀才、做菜不好吃的大嘴和做着江湖梦的芙蓉,对了,如果你忘了莫小贝,她可会眯起眼睛拉长嗓子,大喊“嫂子~”找外援的。

七侠镇的生活还在继续,只是我们没有机会再见。

十四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武林外传》和七侠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