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在茫茫人海里,一定也有人和我一樣,聽歌時,酷愛單曲循環。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說不出的感覺。


我一直覺得,聽音樂是個解釋不清的事。


耳朵通過各種途徑接收到各類歌曲,但這些歌的命運卻不盡相同。


有的聽完就丟掉了,像一件件不太合身的衣服,穿個一兩次就懶得再穿。


有的聽過就粘在生活裡了,像一顆顆神奇的魔力糖果,好看好吃還好玩。


迷上一個人的聲音和作品,既是個人偏好,也是天意使然。


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怎麼才叫真的迷上?


耳朵主動去長期追逐的聲音,就是你心中的好聲音。


那聲音裡,要麼有動人的力量,要麼有溫暖的質感。


總之,不是偶然。


2000年,17歲時一個普通的日子,我遇到了黃家駒的歌。


後來我努力試著回想當天的情景,但幾乎一無所獲。


當時在哪兒,在做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唯獨對這位歌者渾厚的嗓音記憶猶新。


我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好聲音。


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你猜在那之前我接觸的是些什麼歌?


都是卡拉OK常放的酒廊情歌。


我不說歌名,只說MTV的畫風,你就能猜個八九成了。


故作文藝的慢鏡頭裡,清一色的比基尼“美女”,百無聊賴地集體秀著身材。


想起來了吧?


作為一個女生,對這些怪誕的畫面,有點反胃。


關鍵是,那些歌曲……也很油膩。


所以,你一定能想象到,當我第一次聽到黃家駒的歌聲時,是怎樣的震撼和狂喜。


沿著一條暗路低頭走了很久,在漫長的跋涉後,終於抬頭見到了一縷天光。


那感覺太強烈了,是從懵懂無知到豁然開朗的驟變。


當時,我並不知道唱歌的人是誰,也不知道他唱的是什麼,還以為是一種外語。


但這並不妨礙他猛烈撞擊我的心絃,儘管有些猝不及防。


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不久之後,我知道了這位歌者名叫黃家駒,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他所在的樂隊叫BEYOND。


那首歌,叫光輝歲月。


從那起,我開始瘋狂地聽Beyond的歌,一發不可收拾。


正像開頭說的那樣,主動長期地追逐。


盜版磁帶上的大地、真的愛你、Amani等作品,我都能唱個差不多。


通過這些歌我明白到,原來音樂並不單調,更不只有痴男怨女和虛情假意。


在搖滾樂的世界裡,家國、母愛、現實、理想、和平、批判等題材,應有盡有。


光輝歲月是那把打開另一道門的鑰匙,門後的世界,嶄新且龐大。


於是,追逐的念頭日益強烈,無法控制。


就像大河決堤。


只要磁帶上有一首歌沒聽過,便毫不猶豫地整盒買下。


千方百計地淘換Beyond的海報,將印刷品當藝術品珍藏。


哪怕報紙雜誌上只有一把吉他的圖案,我也會剪下來。


地攤上各種款式的十字架都要買一遍,彷彿中了魔。


如果在外面聽到家駒的歌,一定會站住,直到徹底聽完再走。


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看著我“走火入魔”,身邊的朋友表示不解。


“為什麼喜歡一個死人的歌呢?”


“他只是個唱歌的,而且歌太躁了,一點也不流行!”


對這些疑問,最初我感到很憤怒,經常會跟他們辯論一番。


時間久了,再聽到這些話,我只是笑笑,然後沉默。


人和人的悲喜,並不相通。


真正的感同身受並不存在,就算換位思考,也很難感受一致。


於是我屏蔽掉雜音,沉醉在音樂的世界裡,邊聽邊思考。


在遭遇不理解、不認可和不被待見時,我沒有爭辯,而是心無旁騖地默默堅持。


這也是一種抗爭吧?


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因為頻繁轉校,我經常被同學欺負。


父母從來不問緣由,每次都說是我的錯。


父親擅長冷漠和棍棒教育,一言不合抬手就怒打。


被逼著當眾下跪時,我的自尊被踩碎了,他卻一臉得意。


母親慣用各種侮辱語言咒罵我,毫不顧忌女生的敏感和脆弱。


她的話是一把剮心的刀,把最親近的人扎得遍體鱗傷。


我試著溝通,沒有一絲的效果。


我試著反抗,換回更嚴的懲罰。


除了音樂,沒人聽我傾訴。


黃家駒,成了我精神世界的拯救者。


他的聲音,傳達出強烈的抗爭意識,似一柄利劍。


他的歌詞,分明就是在跟生活對峙,與命運較勁。


整個學生時代,曾好幾次想破罐子破摔,但又都咬牙挺了過來。


我經常在心底問自己:還有希望的,對嗎?


如果家駒跟我有相同的經歷,他會怎麼處理呢?


聽Beyond的作品,總能得到一些指引或教誨,家駒很像一位兄長,一位導師。


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在追逐音樂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接觸到了國外的樂隊。


金屬、槍花、夜願、平克、ACDC、蠍子……


當聽過很多樂隊後,回頭再聽家駒,能或多或少發現一些小關聯。


這是很驚喜的。


黃家駒從不是故步自封的人,我在尋找他,他卻一直在我身邊,就隱身於音樂裡。


音樂,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屬處。


如果20年前,我錯過了家駒的聲音,不敢想象我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黯淡無光和了無生趣是肯定的。


很可能早就徹底放棄妥協了,不敢再言希望。


也可能用更激烈的方式抗爭,最後離經叛道。


幸好,上面這些都沒發生。


家駒以聲音做導航,帶迷失的我走過了那段難捱的青春歲月。


而今,雖泯然眾生,卻時常心懷小美好。


這是被生活修理過的我,最大的不妥協。


2018年,我去看了一場衝動效應演唱會。


沒有與周圍的歌迷做任何交流,只是一首首地跟唱。


臺上沒有家駒,只有黃貫中和葉世榮。


黃家駒:指引曾經迷失的我,走過最難捱的青春歲月


我看到,很多人眼裡泛著淚花。


這淚花,更多的是感動。只要他的歌還在,他就在。


演唱會結束後,返程的路上,心中的情緒依然沸騰翻滾。


我將這些情緒悄悄摺疊,一直摺疊到肉眼難以察覺。


平復之後,莫名地感到一陣充實。


多年前曾在腦海中反覆出現過的兩個詞,此刻又重新清晰了起來。


無畏,希望。


這不正是黃家駒先生的精神饋贈麼?


文 / 波波兒

編 / 成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