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提倡仁義禮智信,卻忽略了人的自私,儒家思想扭曲了人性嗎?

流氓也愛國c


此儒家非彼儒家。

孔孟是儒家之本,董仲舒閹割孔孟之道而為統治者服務,程朱理學則滅人慾而尊其自以為是的天理——是對人性的蔑視,是對人性的扭曲。

孔子順應人性規律,其推崇仁者愛人的本質,就是承認人的利己本性,同時付出利他之行,最終是個人幸福與社會和諧融為一體。其手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孟子養吾浩然之氣,以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責任,是利己與利他的辯證統一。

以利己之心為動機,是人的本性,是客觀事實;以利他之行為手段,實現合作雙贏,則是智慧。


張鐵軍158


這個問題的說法有點錯誤,儒家思想並沒有忽略了人性的自私,而是更清楚的知道了人性的私,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用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範來制約人的私,要人們克己復禮。

我們批判儒家文化的弊端並不是反對仁義禮智信,而是批判儒學中的愚民意識,因為整個儒家思想中只提倡人們修身,而不提倡人們的鬥爭精神,所以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儒家文化宗旨就是保持帝王的絕對統治,人民的道德法則都是為穩定社會而服務的。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每遇外敵入侵,總是一敗塗地,宋朝與明朝的滅亡就是例子,儒家文化幹不過叢林原則。

在抗日戰爭中,先開始也是一敗塗地,但後來有了毛澤東的鬥爭思想,我們取的了偉大的勝利,當然之中也有國際關係的因素。

現在世界上帝國主義又企圖用叢林原則征服中國,當然我們用儒家思想是打不嬴這些狗雜種的,必須還用共產黨的鬥爭學說來對付他們。

但是儒家思想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仁義道德那始終是正確的,你想構䢖一個和諧社會沒有誠信是可能的嗎?








泰山124453211


頭條號上有好多關於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提問、回答。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不不乏真知灼見。

儒家思想究竟是什麼?我們通俗的理解儒家思想,就是“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臣親”“三綱五常”,這些在老百姓中口口相傳的內容。有的是教育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有的是要求社會秩序的,有的是處理家庭朋友關係的,還有社會信用,社會道德等,涉及社會方方面面,涉及千家萬戶的家風家傳。

我們目前日常生活中,許多約定俗成、習以為常的行為規範和行為準則的形成,都可以追索到儒家思想,比如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愛護國家,鄰居和睦,長幼有序等等。

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絕大多數時期都是被統治階級利用,作為統治思想,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工具。

所以,儒家思想對我們國家社會和歷史,包括我們普通百姓來說,影響是根深蒂固,也是方方面面的。

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強調積極“入世”,參與社會治理,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三綱五常”,特別突出“忠君”思想,都符合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容易為統治者接受,被統治者用來統一人們思想,成為統治社會的工具。

如何對待孔子和儒家思想,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論爭議。學術界有爭論,社會上也有不同看法。

儒家思想忽略了人的自私了嗎?

這實際上還是一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批判”問題,我們主流觀點一直都是,對傳統文化,包括儒家在內,要吸取有用精華,好的東西要繼承發揚,對不好的東西剔除其糟粕。


學文說話


呃~

你這個“無視人的自私”,是個什麼意思?既是宣揚仁義禮智信,那麼本身就是宣揚“不要自私自利”,這本身就是面對“人的自私自利”在宣揚。你從哪看出孔子天真到看不到人的自私自利?如果沒看到“自私自利”,那孔子有啥必要宣揚仁義禮智信?

哦,是不是孔子沒把“自私自利”當成“本性”、沒讓你在自私自利時有託辭藉口,讓你尷尬了是吧。

不,自私自利本來就是人的一時錯念,是貪小利而失長遠大利,是一時的衝動,是一時的鬼迷心竅,是一時的不理性。正常人,正常思考事情的本末始終、情勢趨向,權衡利弊之後必然會趨向仁義禮智信啊。人孔子始終就是在論證仁義禮智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本來就是在對自私自利的人論證仁義禮智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上哪去“無視自私”?

更具體的說,自私自利與大公無私都是具體的方式方法和行事宗旨,是有意識的選擇,可跟“本性”沒關係。

孔夫子一生什麼沒經歷過,還“無視自私”?你也是夠可愛的。

“扭曲人性”?這帽子夠大的呢。這帽子一扔,就是在設定人都是必然的自私自利的預設前提呢。話說哪個才是“扭曲”?是“自私自利”還是“仁義禮智信”?說你仁義禮智信是在扭曲你,還是說你自私自利是在扭曲你?

對了,你也知道“扭曲”是錯誤的呢,那你是自私自利,還是仁義禮智信呢?自私自利者會以扭曲為錯誤麼?

再者,你這大力宣揚“自私自利”的“人類本性”,是在自私自利還是在仁義禮智信?你的這個行為本身,是自私自利麼?是扭曲了人性麼?

其實,說“所有人都是蠢材”的潛臺詞,是“只有我最聰明”。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他不是故意而是有意,像孔子這麼聰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因為在他看來,只有上等人才配擁有自私。而仁義道德、無私奉獻是說給下等人聽的,這樣掠奪人民財富的強盜才不會使用暴力行徑來獲取財富,這叫什麼原始積累,只要你乖乖的、聽話的,一切都好說!



汝說的都是對的


儒家提倡仁智禮義信,本身並沒有任何錯誤。只是後人在理解和傳播過程中,左傾或者右傾了,很多思想被政治界裡利用,人們被道德綁架!

其實中國所有的思想都來源於道,這個道當然是廣義的道,不是特指道教。

儒家作為傳久遠的思想,忽然有他嚴謹的思想和邏輯,只是我們後世要正確理解不要偏差,或者被綁架!

其實道德經有一章專門講聖人“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關於仁義的內容,仁義沒有什麼不好,為什麼還要絕,還要棄呢?在我們那個年代,人們已經摸不到道的門了,他們能抓住的最好方法,就是仁義,但人們往往在突出了仁義後,而忘卻了其他,甚至把它們與利益相對立,所以他們往往把講仁義的人叫做君子,重利益的人叫做小人。在仁義的旗幟下,“假大空”會盛行,不論是什麼事情,他們都以仁義作為評判標準,上綱上線,就像程朱理學一樣,得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那樣的謬論。

一個家庭也好,一個個體也好,生存條件都保證不了,還有什麼仁義好談。如果能把仁義與利益和諧統一起來,既有仁義等理性方面的約束,又有物質生活條件的保證,人們的生活就可以安居樂業了,父慈子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從道層面上來說,義與利應該是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過多地強調義的重要而否定利的存在,肯定會出問題。在“大公無私”的年代,誰又能真正做到大公無私,那些喊得最兇的人,可能背後謀私更多,很多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表面文章很漂亮,而實際上是最自私自利的人。在這種環境下,人們不弄虛作假,幾乎都無法生存,這就造成了人們不能務實的生活作風與工作作風,而一個不務實的社會,經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但過多地強調利而忽視義,也會出現問題,人們的私慾會膨脹,集體觀、全局觀會遭到破壞,各種巧取豪奪的行為就會產生。在社會物質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過多地講巧、講利,勢必會造人們心理上的失衡,雖然人們在各種能力上有所差距,但並沒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比別人差,爭權奪利的事情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而那些強勢群體勢必會控制社會上絕大部分資源和財富,相反,弱勢群體他們連生存都會有困難,如果社會沒有一個好的福利保障體系,不產生盜賊才怪呢?“飽暖思淫慾,飢餓起盜心。”人沒有生下來就想當盜賊的,很多人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即使有些人成了慣偷,主要原因還是家庭經濟原因或家庭不幸造成的。

這就是道德經開悟儒家的仁智禮義信,聖人都是不自是,不自見,所以聖人才彰和明!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清陽易學


儒家為什麼會列出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呢?就是儒家已經看到人性的自私,如果什麼都是講義氣就能解決問題,那麼儒家也不會強調“智”的重要了!
孔子作揖原來是這樣的


就拿“孝”這個行為來說,有些文章牽強附會,說孔子宣揚“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太可笑了,孔子包括孟子的著作裡哪裡有這句話了?反過來孔子在《孝經》中強調不要愚孝,不要傻孝,可見毀孔之行由來已久。

孔子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發現世間的行為無外“仁、義、禮、智、信”五種,比如現在做生意,如果一味的錙銖必較,對方得不到利益,生意就做不下去,如果只求私利而不講誠信,商業環境就會惡化,孔子是世界上最早將倫理系統總結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初級論述,寄希望於後世子孫將它科學系統的翻譯和詮釋,去偽存真,批判性的繼承!


孔融讓梨

儒家思想好比一把刀,用這把刀做什麼事是孔老夫子能干預的了的嗎?你可以不學儒道,但是道德規範就是這些內容,你可以不認為儒道對,但是不可能不受它的影響,我們的生活次序,倫理道德,無不是民族歷史的傳承和沉澱,刀可以用來匡扶正義也可以用來害人,但是我希望它可以是烹飪的得心工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黃蜂二師兄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所謂仁義禮智信,說的是當人類社會,從最初原始純樸的群居合作,走向了有剩餘財富積累時,人性貪婪顯現,需要仁義來約束人的行為。

現代西方人提倡的契約精神,其實是將約束紙面化而已。

從現代法律制度而言,契約的有效性、合理性更好一些,而人的道德約束,執行力差很多。

但是,即是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仁義禮智信依然是值得提倡的,其理由如下:

1、從社會層面說,可以使社會更和諧、穩定。沒有人願意與背信棄義者,共同生存的,而充滿人性醜惡的世界,會將世界變得烏煙瘴氣;

2、從個人層面說,人的修養,決定了人生的高度。有大智慧者,必須有高人一等的情操,雞鳴狗盜者,難堪大任。

小編一心想要貶低儒家思想,其實是缺少思考。


文化科學宗教探索者


儒家思想確實倡導仁義禮智信,但沒有忽視人的天性,更不是扭曲。為什麼這麼說?

1、傳統儒家思想偏於中道,中庸之道,認為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天天蠅營狗苟,人有天性,自私也是其一,但倡導君子做事,合乎情理。

2、孔子就倡導君子有為己之心,小人有為人之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說君子有努力提高自己修為的心,小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獲得別人回報。

3、中道的儒家思想,在程朱理學之後,進入了一個死衚衕,形式主義越來越嚴重,而在內心深處的修養卻有所忽略,所以就有假仁假義的說法出現和流行,比如,不能有一句負面情緒的話,靜坐15分鐘,就不能14分也不能16分,一秒都不能差。這麼嚴格的要求幾乎沒有人能做到,既然做不到又要要求去做,就是假仁假義、偽君子了。

4、所以真正要學習儒家文化,應該從宋明以前的思想學習,程朱理學之後的,作為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我是咕咚學堂,關注我交流更多精彩內容。



咕咚學堂


不能以聖人標準要求人人,也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聖人。否則是比獨裁更獨裁,是霸權中的霸權。這本來就是常識,怎麼到了儒家這裡就失效呢?如果人人都以這一套話語爭奪話語權,輸了的話賠的是身家性命,你說對人性影響大不大呢?人性扭曲不扭曲呢?

儒家從一開始出現就是以衛道士自居,是致力於掌握話語權的讀書人所創,他們手無縛雞之力,他們是拿道德做武器的,後來走了狗屎運,被選為國之重器,走上開掛之路。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儒傢什麼都不是。

儒學更像宗教信仰,是道德教條,不能做真理,只應當是個人選擇,不能是意識形態,否則就變妖。

從漢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學開始成為唯一官方正統,這種排他性也如同宗教,其實如同西方政教合一。儘管儒家思想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但是思想被禁錮卻也是一個事實。以此輝煌說儒學多麼偉大則是可笑的,因為儒家獨大前也許我們更輝煌。西方的政教合一,帶來了長達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紀,這又是一個政教合一災難例子。

直到現在,一般認為我們是一百多年前才落後的,所以又說儒學是偉大的之類云云,天呀,好像我們的落後是突然發生的一樣,全然忘記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給我們民族帶來過的苦難。那時不是中世紀是什麼呢?!我們看看《水滸傳》裡的世界,那是人呆的世界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