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這個姓氏為什麼經久不衰?

CJY4955


“李”,木子李,十八子李,從木,古同“理”,姓氏。

“有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姓。”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三億左右的人口。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豪壯詩篇 :“我李百萬葉 , 柯條遍中州,天開青雲路 , 日為蒼生恰?” (《李太白全集》卷之九 )時至今日,中華民族之李氏, 不僅遍佈中州, 而且走向世界各大洲。


安徽亳州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故里,老子名叫李耳,有文字可考的李姓第一人,李姓始祖。《百家姓》第一句“趙錢孫李”,趙在大宋朝是國姓所以排第一,李排在第四位,算是坐了百家姓的第四把交椅。老李家人多,全球過億,光中國就有近億人,佔了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左右。錢文忠教授說,李姓在歷史上建立的政權最多,稱帝、稱王的李姓人有60多個。
在歷史上換姓改名者屢見不鮮, 究其原因多在特殊的情況下 造成的。外族外姓改姓為李者, 如上所述。但是也有李氏改為他姓的, 如安徽績溪胡氏, 系出隴西李唐。據當地《胡氏宗譜》記載“公元 904 年朱溫篡權唐哀帝李祝被殺, 何皇后新生太子( 昌翼 ) 由近侍胡三抱出宮養在江南安徽徽州婺源考水(現江西婺源), 傳至 15 世孫明善時, 由考水遷至 安徽績溪上莊。前北京大學校長鬍適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績溪上莊, 他曾對族人說:“我原來不姓胡, 我們績溪姓胡的, 都是李唐的後裔, 應該 有大志, 而有所作為。”


學霸鐵軍


姓氏在母系社會就有了,當時因為女性的地位比較高,因此像“姬”、“姚”、“媯”、“姒”這些古老的姓氏,都帶有“女”字旁。“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這是從小就會背的百家姓,姓氏演變到今天,常見的也就是一兩百個,這其中有很多大姓。比如李姓是就是一個。

“李”姓是我國五大姓氏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根據粗略統計全世界大概有三億人姓李。李姓的來源主要有兩個:


李姓源於嬴姓

李姓源於嬴姓這一說法是經過歷代一些描述姓氏的著作整合起來的。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纂》中對皋陶身世有這樣的描述:

“顓頊高陽氏之裔,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咎繇,為堯下官,子孫因姓理氏,裔孫理徵,得罪於糾,其子利貞逃難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命,因變李氏。”

意思是:皋陶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皋陶的子孫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他的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但是這裡並沒有說明李姓源於嬴姓,但是在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中記載: 皋陶長子伯益

“為舜主畜, 多, 故賜姓嬴氏”。

因此可以推出,皋陶的長子姓嬴,他的子孫改姓“李”,那麼按照古人的說法李姓應該出自姓“嬴”的人。


於是到了北宋時《新唐書》把這兩篇文獻整合了一下,對李姓源於嬴姓的說法作了全面的表述。《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記載:

“李氏出自贏姓,帝顓頊高陽氏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皋陶,字庭堅,為堯大理。皋陶生益,益生恩成,成虞夏商,世為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


至此,李姓源於嬴姓說已經形成。這看上去很牽強,但是在古代,那些達官顯貴,為了讓自己顯得血統高貴,就把自己的姓氏、家族包裝得跟古代皇親國戚沾點邊,以顯示天授神權。

李姓源自老子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李姓是從老子這裡來的。老子的“老”是他的氏族的名稱,而非姓。在中國古代,“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強調的是血緣,用來區別婚姻對象,氏則可以地名、官職、爵位、排行等來命名,目的在於區別貴賤。 同一姓下可有諸多不同的氏, 不同姓的人卻可有相同的氏。至秦漢時期,姓、氏才合二為一。


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據專家高亨先生從音韻學的角度指出:

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

高先生又從《老子》一書中引大 量語句進一步指出:

老、李二字其聲皆屬來紐 (即聲母為 L),其韻又屬一部,然則其音相同甚明,唯其音同,故由老而變為李。

依此, 李姓也確有源於老氏的可能。

李姓的繁榮

唐王朝建立後,李姓被奉為國姓,這是李姓的大發展時期,李姓人口規模的急劇擴大。後來李姓人口或因分封或因戰亂而向南遷徙。李氏入閩,即始於唐代。


經過各個朝代的發展之後,李姓人口數目也是居高不減反而變得更多,在歷朝歷代裡李姓也是出現了各個領域的名人,所以在整個家族氛圍還是比較好,為之後的更加繁榮奠定了文化基礎。


現在的李姓已經不僅僅是在中國區域內存在,在東南亞區域李姓更多,在全世界也是遍佈各地。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韓國原總理李承憲,香港富豪李嘉誠等等還有很多。
而且因為很多李姓人自己奮進後成功還帶動家族一起發展。以德處世,以道服人。自身不足就去改變,自身優點也不張揚。處無為而不爭,柔弱則久長。這就是所謂的上善若水,厚德而載物。

妙摘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李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同時也是國際化水平很高的一個姓氏。

李姓圖騰

可謂走向世界的一個姓氏。

這一切都源於和李姓直接關聯的一個輝煌朝代——唐朝。

全國李姓的分佈圖

關於李姓起源的說法很多,有說源於嬴姓,有說源於姬姓,也有說源於李樹之圖騰。

從李姓的擴展情況來看,由河南向四周擴散,特別是向西北方向擴散,似乎與周朝建立之後的分封有關,由此可推測,李姓源於關中的姬姓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

在大唐之時,李姓成為國姓,要知道,古代就難麼多朝代,能夠幾次成為國姓的,李姓獨當一面。並且伴隨著大唐的繁榮,李姓也由中原逐漸擴展到周邊,並進一步向邊疆甚至異域擴散。

到了宋代,編修《百家姓》之時,趙錢孫李,李姓就已經是大姓了。

之後的宋元明清,李姓依然經久不衰,發展很快,到現在,李姓依然穩居全國前五大姓氏之一。

字越大的,此姓氏人數越多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謝謝,李姓,起源於甘肅省隴縣。也有傳說:李興本為理,李氏祖宗在逃難中由於飢餓一顆李子樹救了命為答謝理改為李姓。

歷史記載秦始皇,生於甘肅,嬴政本為李姓,秦始皇做天下咸陽,嬴政賜姓很多人為李姓,即咸陽成為李氏姓第二起源地(我姓李咸陽人),秦國的強大,李姓遍佈全國各地。

直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做都西安,李氏家族,更為龐大。

一直到現在,李氏家族,遍佈世界各地,特別是東亞一帶李姓更多。

例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韓國原總理李承憲,香港富豪,李嘉誠,等等很多。

李氏家族,很龐大,在中國超過一億人口,成為中國人口排為第一姓氏。並且遍佈在世界各地,傳宗接代,生生不息,久經不衰。


玉佛緣345


李姓是唐朝的國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韓國李姓是第二大姓氏;在華人佔少數民族的美國,李姓竟然都排到了第22位,超過很多美國本土姓氏。儘管北方王姓已超過李姓,但南方及長江流域李姓都多於王姓,所以,2006-2013年國家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一直把李作為第一大姓,

李姓的名人還真不少,李耳、李斯、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自成、李時珍、李鴻章、李大釗等。


最不文藝的文藝青年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中國姓氏數量眾多,歷史源遠流長,據相關記載,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就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中國的姓氏數量雖然極為龐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姓氏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比如中國著名的“上古八大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就有許多消失或即將消失。

數千年來,中國的這5000多個姓氏中,有4個經久未衰,甚至還越來越“興盛”,看看是否有你的姓!

姓氏一:李。李姓如今是中國第一大姓,人口接近1億,其在全國分佈很廣,但卻不均衡,以西南和華北地區最為集中,此外,國外也有許多李姓人口,比如韓國。李姓在唐朝為國姓,對於李姓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源於姬姓、源於嬴姓、源於圖騰崇拜等等。

姓氏二:王。王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王姓人口(大陸)數量達到了9468萬,分佈在全國各地,從宋朝開始,王姓幾乎一直佔據著“第一大姓”的寶座。王姓歷史悠久,主要源於姬姓,也有部分源於子姓、媯姓,或少數民族改姓。值得調侃的是,王姓似乎是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出過皇帝的大姓。

姓氏三:張。張姓主要源於姬姓和少數民族改姓,自古就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在宋朝時期,張姓人口約有490萬,為宋朝第三大姓,如今,張姓人口增長到了8500萬左右,依然保持著全國第三大姓的頭銜。

姓氏四:劉。劉姓早期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其起源主要有三支,分別為祁姓(形成於夏朝和春秋初期)、姬姓(形成於春秋時期)以及外族的改姓。如今,劉姓人口總數排在全國第四位,約7000萬。

值得一提的是,劉姓是中國歷史上稱帝稱王人數最多的姓氏,多達66人,如劉邦、劉秀、劉備、劉黑闥等;同時,劉姓還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如西漢、東漢、蜀漢、南漢、後漢等。


夢溪筆談


李姓是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大姓,冠以此姓的人數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最多,不僅在中國,也分佈在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據悉,全球的李姓人士高達兩億之多,這泱泱人口,可想李姓家族有多麼昌盛了。李氏家族不僅人口眾多,而且也是人才輩出,大詩人李白,貞觀之治的皇帝李世民皆是李氏家族的人,如此,李氏自然稱得上是第一大姓。

先要從李姓的起源說起。

1、出自贏姓

李氏的遠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時代的高陽氏顓頊(zhuān xū),出自贏姓。顓項氏族屬於東夷族,最早活動於今河南東部,後來北遷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陽西南。到了唐堯時代,顓項部落已分為八個氏族,其一為庭堅,其首領皋陶,為堯帝的大理官,即法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協助大禹治水,獲姓贏。治水成功,顓頊氏族也得到了發展。皋陶的子孫一直作大理之官,至夏朝時,其子孫以官名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徵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紂王,被害。其子理利貞出逃,隱於今河南西部嵩縣的伊水旁。因靠樹上的果子(李子)充飢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歷史。

(李氏遠祖——顓頊)

2、出自姬姓

商朝時期,居武落鍾離山的巴人,在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是周的同姓後裔,後向川東擴展。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在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前316年,秦國滅巴國。一部分留於渝境的巴人成為板楣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為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後滅於東晉。這支姬姓李氏的歷史有2800年。

(秦朝丞相李斯,偉大的“書同文”的執行者)

3、出自他族改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4、出自他姓改李氏

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勳有諸將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唐太宗李世民)

5、外族基因的融入

李姓的第三支出自賜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當權者的賜姓和崇仰漢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北方連年戰亂,政權更迭頻繁,外族不斷進入中原,李姓隨其他的原華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和發展。中原百姓中開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人了匈奴人和鮮卑人的基因。發生外族流人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西域各國等族,以及猶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鮮人等外國人,之後這種融入從未間斷過,北宋西夏國党項族、金國女真族,明清時期的蒙古人、滿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紛紛改漢族姓,尤以李姓為首選。這些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漢化了。在當代的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的漢族和少數民族中多李姓,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另一重要外姓的融入是李氏唐朝賜予有功大臣武將為國姓,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詩仙李白)

(四)遷徙分佈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

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為趙郡李姓的名家。東達山東,東南抵贛浙蘇,南面南海及北部灣。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時期,隴西李氏王朝傳19帝,歷時289年,李姓貴為國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親國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脹,成為國中第一大姓。唐朝初李姓開始大批進入了福建和海南。

二,姓氏的記載,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文化的博大,如果想要保持一個姓氏的長盛不衰,那麼必然需要規矩的約束,今天介紹的就是李姓長盛不衰的秘密李氏家訓。

敬祖宗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子孫之身,祖宗之所遺也。尤木有根無根則枯,如水有源無源則涸。子孫永世得享,承國樂利之澤,祖宗積慶之所致也。不敬祖宗則忘本,忘本則枝葉不昌。故歲時祭祀,晨昏香火,必敬必恭,無厥無慢。至於立身修德,無忝所生,此尤敬祖宗之大本大原。凡我族人念之。

 敦孝悌

  父母之恩,天高地厚,恩情罔極人倫。十月懷胎,三朝乳哺,推乾就溼,保抱撫摩,憂疾病,聞飢飽,調寒暑,父母受盡萬苦千辛,方得子女成人長大。為子女者即幸遇父母有壽,急急孝養,難報天恩。人生時日限也,萬一錯過,歿後即披麻帶孝,三牲五鼎,竟亦何裨?且孝則天佑,不孝則天譴,吲敢拂違,自罹罪罟。凡我族人念之。

睦宗族

  宗族者,同宗共祖之人也。雖有親疏貴賤之別,其始同出於一人之身,故堯典曰親睦九族,周室則大封同姓宗親之誼,由來重矣。今世俗薄淡間,有挾富貴,而厭貧賤,恃強眾,而凌寡弱者,獨不思富貴強眾,皆祖宗身後之身耶?觀於此,而利與害共,休慼相關,一體同視可也。倘有博眾以暴寡,藉智以欺愚者,當睦宗族為念,凡我族人戒之。

端倫常

  尊卑有別,長幼有敘,乃定於天人,忤長上乃亂天倫也。須坐則讓席,行則讓路,口勿亂宣,事不亂專。智不敢先,富不敢加。謙恭遜順,絕去驕傲放肆之態,方是為倫常之理。先賢雲:幼而不事長,賤而不事貴,不肖而不事賢,謂之三不祥。子弟者不肯安分循理,任情倨傲。行不讓路,坐不讓席,揖不低頭,言不遜順,曾不思爾將來也。做人尊長,爾做窳劣示人,亦將忤爾忤人,實所以自忤。凡我族人念之。

友昆仲

  兄弟姊妹,同氣連枝。父母左提右攜,前襟後裾,饗食傳衣,親愛無間,且一本所生,同胞共乳,除卻兄弟姊妹,更有誰親?且從父母分形而來,子女之身來自父母,若兄弟姊妹相戕,是戕父母矣。念及父母安忍戕兄弟姊妹乎。勿聽他人離間攛掇。兄弟姊妹中縱有不是,大家遜讓些何妨?若錙錙銖銖計較多寡,彼此相戕,則父母之心不安,死亦不能瞑目。詩云: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凡我族人念之。

和夫婦

  夫婦為人倫之始。夫和其婦,婦敬其夫。夫以修身齊家事為本,婦以人倫道德情操為重,同事耕耘理家創業,夫婦協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休慼與共,百年好和,白頭偕老,同建和諧家庭,萬事興矣。凡我族人念之

 教子孫

  家之盛衰,不在田地多寡、帛金有無,且看子孫何如耳。古云:未看山前土,先觀屋下人。子孫果不肖也,眼前富貴不足恃;子孫果賢也,眼前貧賤不必憂。然人未有生而皆能賢者也,當其幼時不可失教。禁其驕奢,戒其淫逸,出外親正人。聞正言,則心胸日開,聰明日啟,久之義理明白,世務通曉,自能擔事,振家聲,光大門楣。人非同類,切不可令子弟往來。古語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不染自黑。又云:與善人親,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不善人親,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時時求教於先生長者。故子弟不宜避賓客,若一味迴避,偶接正人必至如樵夫牧豎,手足無所措,大為人所鄙也。家有一賢子孫,則家門生色,子孫不肖,則家門遺羞。故為父母者,切不可不教子孫。有不如教便當責訓。至若女子,亦尚且當教他親兄弟,務教以節孝廉恥。為女者,兼悉三從四德,紡績針指、廚爨井臼,則長大適人,必成賢婦。如或不教,則兒女不才,有辱門庭。凡我族人念之

尚勤儉

  儉可助貧,勤能補拙。勤儉者,起家之本,傳家之寶,立業之基,人生當務也。勤而不儉,則財流於奢,儉而不勤,則財終於困。人世間,見名門世族,以祖考勤儉為成立之本,下代之福,因子孫奢侈而敗家之業。蓋儉則富貴長保,家計不難振興。倘男不務耕作,女不事內,好逸惡勞,鮮衣美食,一旦嬌惰,習慣俯仰無資,將祖資財一敗而空,拖衣漏食。節儉者治家之要義也。飲食莫嫌蔬食,衣服莫嫌布素,房屋莫嫌湫隘,婚娶莫競妝奩,死喪莫競齋醮。晏客伏臘有時,不可常時群飲,設席數餚成禮,不必杯盤狼藉,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費一文不如節一文。當務勤儉。凡我族眾念之。

 恤孤寡

  鰥寡孤獨,天下最苦,無告之人也。無家產者,朝不能保暮,飢不能謀食,寒不能謀衣;有家產者,鰥寡不能自行,孤兒幼弱不能自主,凡百家事,皆聽於人。我族有此種種苦愁,誰訴?親房伯叔族眾當秉公代為經事,闔族尊長俱宜加意憐憫,竭力扶持,庶窮於天下者不致顛連失所、仃伶無靠矣。凡我族人念之。

戒唆訟

  人之好訟,雖其人之無良,總起於無賴者之教唆。然無賴之徒,專以人之告狀為酒肉之窟,為張威趁錢之門,故或兩人本無甚怨,裝出剖腹之情,而構成大嫌。本人尚可含容,捏作騎虎之勢,而使之先發插名作證,便作主盟。兩家索賄,反覆顛倒,弄訟者於掌股之上,攪得鄰里撩亂,雞犬不安。漁訟者之財,破訟者之家。即訟者事後懊悔,亦擺他不去。若而人者,國法之所不容。即逃得國法,亦皇天之所必誅者也。凡我族人念之。

安生理

  士農工商者,然視其天賦擇業,士者實去讀書,農者實去耕耨,工者實去造作,商者實去經營。若生而愚魯,不適讀書,家道貧寒,無田可種,又無本錢做買賣,又不會做手藝,便與人傭工,替人苦力,也是生活。只要勤心鬻力,安分守己,此中穩穩當當,便有無限受用。至若婦女,亦要勤紡績,務針指,操井臼,協同丈夫,共成家業,方是賢婦。凡我族人念之。

勿非為

  非為者,或包攪金帛,侵欺花費,終者竟要賣產賠補不足,殃及子孫,甚而危及性命。或攤場賭博,或群聚酣飲,傾敗家業,因而陷死妻兒老小。或掇拐掏摸,或搶奪嚇騙,或爭鬥撒潑,或毀廓侵墳,或占人田土,或偽造貨幣,或橫行鄉里,或挾制政府,或囑託贊剌,此皆亡身破家之舉,受禍不淺。凡我族人戒之。

忌毒染

  世人蠢蠢,吸嗜煙毒!日久難收,體魄漸削,形若骷髏,力莫能舉,處不能事,名聲泯滅。終朝煙霧繚繞,男女混雜,晨錯夕顛。典當家財,帛金耗盡,絕嗣戕年。全無利益,自取尤愆。墮其術者,凡我族人絕禁之!

慎嫁娶

  男婚女嫁者,人倫之始,聯婚不可不慎。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之常情。執德為首,男女婚姻,不能包辦代替,嫁女擇佳婿,娶媳求賢女,嫁女勿計厚奩,勿取重聘,勿貽誤族女。時下婚嫁,多徇財俗見,或厚貲以耀聘,或竭財以侈妝名。為爭門面,則敗家產而為。昔者有云;婚姻幾見聞麗華,金佩銀飾眾口誇。轉眼經年人事變,妝奩賣與別人家。則女之適人,必戒而行;娶婦事翁姑,經事理,執婦道。凡我族人宜知之。

勉誦讀

  崇師道,習聖賢之書,明君臣父子之大倫,忠孝仁義之大節。人不讀書,大倫大節何由而知?子弟穎悟者少,遲鈍者多。必須延賢師,訪益友,涵育薰陶,終歸有成。為人子弟者,當體父兄之心,交相勸勉,勿恃聰明,勿安愚昧,勿沽名而釣譽,勿勤始而怠終,隨其性之敏鈍,以為讀書多寡總要細心體認,著意研習,刻刻不忘於久之,隅坐向難析疑。勿生厭薄,勿可荒嬉,耳提面命敬而聽之,自有融會貫通處,亦得以所學訓子弟開愚蒙誦讀之益大矣。我族子弟勉之。

重交遊

  志同者為友,道合者為朋。交遊以信為先,信者相通,守望相助。既諾勿欺,訂交勿苟。然宜謹慎,擇善而握。與善者交如入馥香之室久而自香,直諒多聞,尤宜親厚。善乎平仲,相敬耐久。凡我族人念之

謹喪祭

  喪祭者,慎終追遠之大事也。喪盡其禮,祭盡其誠。父母在生之時,盡力供養,逝後要從儉治喪,勿須無財大操大辦。喪事從簡,也不能儉而不順民情。當慎謹治喪執事。凡我族人切記之。

 遠酗酒

  酒漿之釀就,非以為禍,冠香喪祭,禮用清酌,洗爵尊戽,獻酬交錯。惟彼貪夫。不知節治。終日醉鄉,顛狂失措,耗所損精,形骸脫落。貪杯誤事者,不勝數也。凡我族人遠之遠之。

除異教

  邪教惑眾蔑國,觸逆國法律條,邪說誣民,法所不允。更有甚者無賴之徒,往往假兇祥禍福之事,以售幻誕無稽之談。實則誘取資財,陽竊向善之名,陰懷不軌之計。一旦發覺懲逮株連,遺患無窮,凡我族人應出其異教,以正家風。

省自身

  遵聖訓,潔身自律,日當三省,常思己過,莫論他人是非,切不得自甘自戕,辱沒家族聲望,保其永世清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人生要意。則家風正耶。享用斯人,永利後世。凡我族人記之。


文利wenli


李是我國五大姓氏之一。上古殷朝未年,有個貴族叫理李貞,為了逃避紂王的迫害,母親逃亡,到一處躲在李樹下,又吃李子充飢,一生難忘,就改姓為李。李利貞的十一世 孫李聃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子。老子是思想家,後來被尊為道教始祖。到了唐朝,皇帝姓李,並且常常對功勳卓著的大臣們恩賜李姓


孟凡河


李姓,中國座皇帝人數排名第二。先後出現成漢(十六國),西涼(十六國),唐,後唐(五代十國),南唐(五代十國),西夏,六個朝代。四十五位皇帝。


用戶5140564272280


李姓的起源。據《新唐書宗室世系》記載,商紂王時期,李利貞的父親,字德靈,伯益後裔。因直言進諫,獲罪而死。

其妻陳國契和氏與兒子利貞,逃難於伊候之墟,食木子而得活。遂改理姓為李字。後利貞娶妻,生下昌祖,為陳國大夫,世居苦縣,(今曰之鹿邑〉。李利貞即是李姓始祖。

還有一種說法。據有關史料記載,老子李耳之前沒有李姓,李姓是從老子李耳開始的。老子字聃,今鹿邑人,道家學派創立者。

唐朝建立後,尊為國姓,崇尚道學,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李姓在歷史變遷長河中,滋生繁洐,人材輩出,及臨近代,遍及海內外,人口眾多,已為氏族大姓。

身為李氏門人,細究經久不哀的原因,不乎道德五千文,德行悠遠,對族人頗有教海,以德處世,以道服人,處無為而不爭,柔弱則久長,上善若水,厚德而載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