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亂帶這件東西要殺頭

在明朝,亂帶這件東西要殺頭

守護珍寶 傳承文明

五糧春 華豫之門

前兩天在節目中

藏友帶來了兩塊玉

一個是戰國早期龍鳳紋出廓玉璧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戰國早期 龍鳳紋出廓玉璧

另一個則是

漢代風格的立鳳獸面紋的白玉佩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漢代風格 立鳳獸面紋白玉佩

古人誠不欺我

俯飲一杯酒 仰聆金玉章

再看一眼

還是心動的感覺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自古美玉配佳人

可是你知道嗎

玉不只是裝飾

更是身份的象徵

服飾以金玉,起源久遠。而束帶之用玉,則典籍載之最早見之於唐。而陝西咸陽北周若干雲墓出土的一條白玉九銙八環蹀躞帶,將目前所知的玉帶最早時間提前到了北周時期。自唐已降,歷五代、宋、遼金、元乃至明。歷代都將玉帶與統治階級權力與地位所相匹配,超邁金犀,拱若至高。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北周 八環蹀躞玉帶

復原長度1.5米

柿蒂紋方銙長3.5、寬3.4、厚0.6釐米

附環方銙長3.5、寬3.4、厚0.6釐米

偏心孔環直徑2.9、厚0.2釐米

陝西省咸陽市底張灣北周若干雲墓出土

現藏於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明成祖朱棣像

畫中明成祖朱棣像,其束帶間用金、玉等鑲嵌物

除皇族使用外,明代朝廷還將玉帶用於賞賜。《大明會典》中“給賜”記:“渤泥國……永樂六年,王來朝,給冠帶、襲衣,王子襲封,還國,賜金鑲玉帶一條。”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也有此事的記述。文武官員的朝服革帶,也因品秩的高低而不同:“一品玉,二品犀,三、四品金,五品銀鈒花,六、七品銀,八、九品烏角。”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明代大臣畫像

明代大臣畫像

玉帶板又稱為玉帶跨,從十幾塊至二十幾塊不等的扁平玉板,鑲綴在腰帶上,用於彰顯古代官品爵位的身份標誌。

明代一副標準的革帶上,由20塊玉帶板組成,分別是長方形8塊(排方)、長條形4塊(輔弼)、圭形2塊(陀尾)、桃形6塊(圓桃),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明代一副標準玉帶板示意圖

明代一副標準玉帶板示意圖(南京市博物館宋燕繪製)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明早期 玉鏤雕凌霄花紋帶板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明早期 玉鏤雕凌霄花紋帶板

長方形銙7×4.3×0.6cm、

桃形銙高4.2cm,寬4.3cm,厚0.6cm、

條形銙分別為長4.3cm、寬2.4cm,高4.3cm、

寬1.35cm、二銙均厚0.6cm。

鉈尾長7.6cm,寬4.3cm,厚0.6cm。

清宮舊藏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明早期 玉鏤雕凌霄花紋帶板

明中期出現了分層鏤雕的琢法,先用減地法留出上層圖案,在降低的地子上再鏤雕底層圖案。這種風格與同期的雕漆特點相一致,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但也失去了宋元時期自然寫實、生動逼真的特點,成為一種程式化的、呆板的圖案化紋飾。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明 龍紋玉帶

最長9.5cm,寬4cm,厚0.6cm

復原長度1.5米

明代玉帶板作為中國古代玉帶制度最後的輝煌,貫穿明代始終,成為玉帶制度發展的集大成者。

帶上這樣一副玉帶板

就是尊貴身份的象徵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海選提示】

防控疫情,你我一起行動。為有效減少人員聚集,《華豫之門》海選活動暫停!具體恢復時間,請廣大藏友留意《華豫之門》節目中和本公眾號裡發佈的預告。海選諮詢、活動承辦請撥打電話:13838585117(微信同號)線上鑑寶正常進行,請有鑑定需求的藏友掃碼鑑定。

【聲 明】

華豫微課堂開辦以來,得到越來越多藏友的支持和關注。目前華豫微課堂報名電話和客服只有一個 。聯繫電話18539958608(微信同號)。欄目組已發現有人冒名組群。請大家提高警惕,不要上當。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聲 明:

《華豫之門》所發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做出處理;傳播傳統文化,分享鑑藏知識,弘揚正能量,是我們的宗旨,我們崇尚分享。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在明朝,乱带这件东西要杀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