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趙友欽或名敬,字子恭,自號緣督,因此別人就稱他為緣督先生。宋末元初道家學者。他是宋室漢王十二世子孫。籍貫為江西鄱陽。宋朝滅亡後,為避免受到迫害,他浪跡江湖。後遷龍游(今浙江衢州),間往東海獨居十年。在龍游雞鳴山麓築觀星臺,察天象。卒於龍游,葬雞鳴山。是一位有重要成就的科學家。其“極聰敏,天文、經緯、地理、數術莫不精通。”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注《周易》數萬言,著有《革象新書》、《金丹正理》、《盟天錄》、《推步立成》等書,可惜除《革象新書》外的其他著述,都已失散了。今人只能從其僅存的《革象新書》中瞭解他的科學成就。這是一部探究天地四時變化規律的著作,書中記錄了他的幾何光學實驗活動及其成果。研究表明,他的“照度隨著光源強度增強而增強,隨著像距增大而減小”這一粗略的定性照度定律內容,在西方400多年後才由德國科學家來博託得出“照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而且,他那從客觀實驗出發,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實踐,這在世界物理科學史上也是首創的。比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意大利的伽利略早兩個世紀。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我國古代光學有著許多輝煌的成就,如對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等現象,很早就有研究。《墨經》、《夢溪筆談》在這方面都有記載。然而對光線直進、小孔成像與照明度最有研究並最早進行大規模實驗收的當推趙友欽。他的這些實驗在世界物理學史上是首創的,它被記載在《革象新書》的“小罅光景”那一部分中。

“小罅光景”中介紹了兩個關於小孔成像的光學實驗。第一個是,利用壁間小孔成象;第二個實驗則是一個在樓房中進行的、更為複雜的大型實驗。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分五步進行:

1.光源、小孔、象屏三者距離保持不變;

2.改變光源的形狀,做了“小景隨日月虧食“的模擬實驗;

3.改變象距;

4.改變物距;

5.改變孔的大小和形狀。

趙友欽在結束“小罅光景”篇時最後寫道:“是故小景隨光之形,大景隨空之象,斷乎無可疑者。”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此外,他還研究了“月體半明”的問題。他將一個黑漆球掛在屋簷下,比作月球,反射太陽光。黑漆球總是半個球亮半個球暗。人從不同位置去看黑球,看到黑球反光部分的形狀不一樣。他通過這個模擬實驗,形象地解釋了月的盈虧現象。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在“經星定瀍”一節,趙友欽提出了一種新的測量兩顆恆是赤經之差的方法。他使用一套特製的漏壺,控制水的流量,使浮箭在一定的時間內移動一定的格數。另在一木架上依南北方向放置兩條平行的木條,其間留有一道窄縫,此縫隙正中恰好對準當地的子午線。觀測者候於架下,當某星出現於縫隙中央時即發出呼聲,另一人即記下漏壺中浮箭的指數;由兩星過隙浮箭刻數之差,就可算出它們的赤經差來。這種利用兩顆恆星上中天的時刻差來求其赤經經差的方法,與近代子午線觀測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對視角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遠視物則微,近視物則大”,“近視物則雖小猶大,遠視物則雖廣猶窄。”

趙友欽既重視實驗,又重視理論探索。在安排實驗步驟時,每個步驟都確定一個因素作為研究對象,而將其它的因素控制不變。這種思想方法也是十分科學的。如果把趙友欽稱之為十三世紀末的光學實驗物理學家,他是當之無愧的。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龍游縣財政局政府採購監管科監管,龍游縣林業水利局車輛維修訂購單,龍游縣機關事務保障中心車輛維修訂購單,中共龍游縣委新聞宣傳中心車輛維修訂購單,2018-2020年度龍游縣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公務用車維修(定點採購),中標人:龍游縣馳通轎車修配廠。登錄“信用中國”搜索,龍游縣人民法院發佈公告,龍游縣馳通轎車修配廠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依據相關法規,“老賴”沒有資格參加政府採購,供應商隱瞞失信被處罰的事實,虛假響應謀取中標,採購人應該加強監管,維護公平公正誠信!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他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是世界物理科學史首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