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媽型”領導怎麼破?


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喜歡被管太多。畢竟,我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愛好和空間。但是,很多事情往往難如人所願。


特別是,有的管理者,事無鉅細,幫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在工作上,你根本不需要動太多腦筋,你根本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照做就行;有的,三五分鐘過問下交辦工作完成情況,恨不能自己把工作完成了;還有的,一會兒一個想法,一篇稿子改來改去,可以把你折騰的懷疑人生……。


這種類型的領導,被稱作“事兒媽”的領導。那麼,遇到“事兒媽”的領導,該如何面對?


“事兒媽”型領導的出現,一般有如下原因:他們不放心下屬,擔心交辦的工作在落實上打折扣,久而久之變得焦慮不安,所以會時不時過問工作進度;是個完美主義者,下屬無論做什麼,他都不滿意,總想著事事過問事事把關;想通過全方位、無死角的管理模式,

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顯示自己的領導地位;內心缺乏安全感,害怕失敗,想通過過程管控來避免失誤、獲得成功。


存在即合理,作為下屬,既然無法改變領導,那就做好自己,正確面對“事兒媽”型領導。


1.少些牴觸,多些理解。其實,無論在哪個單位,“事兒媽”的領導還是有一定市場的。他們的存在,你是無法左右的。

與其情緒上牴觸,還不如主動改變自己的觀念。在考慮問題時,試著站在領導角度考慮,可以多這樣想:遇到“事兒媽”的領導,把工作做細,也是一個鍛鍊自己能力的過程;如果我一味牴觸,甚至鬧出矛盾,不但自己每天過的不開心,甚至不利於自己的職場發展。領導也是人,你如果能從內心接納他的工作方式,未嘗不是件雙贏的事情。


2.對症下藥,讓領導放心。當然,如果領導是因為不放心你的工作能力,而時不時詢問工作進度,對於工作也是事無鉅細給你安排的妥妥帖帖。


那麼,當務之急就是證明你的工作能力,變“被動接受任務”為“主動彙報工作”。比如,當領導分配任務,你第一時間要與他確認如下信息:工作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希望通過什麼方式開展;需要哪些人參與等。當了解這些信息後,更要養成定期彙報的好習慣。如此,領導才能對工作“心中有數”,才會減少內心的焦慮,這樣,“事兒媽”的領導才能不“事兒媽”。


3.正視規則,幹好工作。如果領導的“事兒媽”是因為自身性格原因,那麼,你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幹好交辦的任務。職場有職場的規則,作為領導,他安排的工作,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能夠不執行,這是進入職場必須正確認識的一個問題。


比如,領導總想著過程管控,要求你定期彙報工作進度。那麼,你是拒不彙報呢?還是按要求做到?相信後者更理智。這裡,“定期彙報工作進度”是站領導角度考慮問題,“不想被過程管控”是站你角度考慮問題。


由於角度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立場、觀點,必然也會有矛盾衝突。但如果拒不執行,對你自己是沒有絲毫好處的,甚至還會被扣一個不聽話的帽子。如此,何不老老實實幹好工作?


4.尋找機會,合理建議。在職場,每個人心情如何,直接影響著工作開展的成效。遇到“事兒媽”的領導,雖然我們都明白,不能跟其衝突,儘量遵照他的安排執行即可。但是,人畢竟是人。總是被“監督”、“管控”,內心難免不好受。


這時候,如果能找到合適機會,跟領導適時進行建議,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比如,在單位的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上,可以適當跟領導提建議:您工作能力很強,示範表率作用也很到位,但我們希望能幫您、幫組織分擔更多,希望自己能更獨立。當然,如果平時跟領導關係處的比較近、相互間熟,閒聊期間也可以把建議提出來。


但是要記住,提建議的前提是要嘗試從領導角度考慮問題,多說說他面對的困難,多分析當前這種局面的利弊,多給合理化建議。不過,如果建議提了,領導不但不聽,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地位,還找各種說辭來打壓你,那麼,合適的時候,可以選擇走為上策了。


總之,在職場,我們既要認真做事,更要學會做人,要學會處理好各種複雜的關係,學會應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遇到“事兒媽”的領導,明哲保身,做好自己,即可。

遇到“事媽型”領導怎麼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