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作為80後,90後,都經歷過生活怎樣的變化?

評說社


作為90後,小時候家裡窮,讀小學時,基本上每週只能吃上一次肉,衣服全部撿姐姐們穿的或者媽媽自己做的。每到開學時就不想去上學,因為沒錢交學費老是要賒賬。到初中後,以前的泥路全部鋪成水泥路,很多人都擁有諾基亞手機了,再到後來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感謝我們背後有個強大的祖國!


淘視野


小時候沒有電子產品,玩遊戲都是很自然。慢慢上了高中,每天有2元零花錢,攢一段時間可以到遊戲廳玩遊戲機。大二160元買了部二手小靈通,激動的很。放到窗子旁邊才有信號,但沒人給我打電話。

畢業後每月600元工資,感覺自己很有錢。

現在一個月4萬多,感覺自己很窮。

看到一個快遞員大姐,帶著娃送快遞,我就流眼淚。

加油!


冰棍箱子


我是一名80後,簡單的按照年代說幾個故事吧!因為作為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看農民生活變化是最明顯的。

1989年的農村,那時候很多還是土坯房,點燈是煤油燈,後來升級到蠟燭,但是為了省錢也是很少用;慢慢的村了扯了電線,有了點燈,但是會經常停電,隔三差五的那種,所以煤油燈和蠟燭還是家庭必備。

1991年的時候,家裡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十四五寸的樣子,黑白的,北京牌。家裡第一個家電。這個電視怎麼來的呢?當年在北京當兵的三叔,在北京買的二手的。從此我們就再也不用去村裡小賣鋪蹭電視看了。

1997年,香港迴歸,舉國歡慶。那時候我也有了第一輛自行車,在縣城買的二手的,是我上學時候的第一輛交通工具。

2000年,家裡安裝了電話座機,每月十幾元的座機費,媽媽當時很是心疼,但都是為了和在縣城讀書的我有聯繫。

200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有了冰箱洗衣機,老房子翻蓋了成了新房。

2008年,家裡的電話座機光榮退休,家裡人都有了自己的手機。

後來的這幾年,農村人都不再只靠靠土地生活,周圍有了工廠,收入逐年增加。

2018年,新農村建設改造,村裡鋪了瀝青路,搞了綠化,建了活動廣場,醫療醫保惠民政策不斷,現在人們都很幸福。




孫老師不是老師


作為一名80後,可能生活軌跡不如大部分人精彩。但是還是有感而發,希望可以給迷茫的朋友們一些參考。

1.到大學畢業為止的生活平淡無奇。基本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唯一有些印象的是,大二時期在外面報了創業培訓班,那時候老師的一句:“比起考慮怎麼彌補自己的短處,更要優先考慮怎麼去發揮自己的長處。”一語驚醒夢中人。那時候作為練手,有一段時間試著擺地攤,推銷商品。每天雖然錢不多,但是挺有成就感。

2.之後,國外開始了8年的讀碩—工作—創業的艱苦歷程。明明工作是it相關,但是創業是幾乎風馬牛不相關的餐飲,也算是造化弄人。因為創業前沒有做好足夠充分的可行性分析,開業後第一個月各種問題頻發,影響營業額的提升。說句不怕丟人的話,第一個月發工資給員工的時候,我手都在發抖。然後開始了幾個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歷程。即使回到家後,想的也是創業的事情,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愛人,只有孤獨和寂寞如影隨形。通過努力,差不多半年後一個月淨利潤1.5w以上。雖然比我厲害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對我而言已經可以說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了。

3.因為獨生子要照顧家人,結束創業回國,從0開始找工作。短短的3個月,接受了國內現實的各種洗禮。網上投遞50+石沉大海。另外因為現在特殊時期,大型招聘會中止。獵頭那裡也幾天才推薦一個崗位,即使通過獵頭投了簡歷,書面審查也不一定過。但是現在每天仍然堅持投簡歷,然後在空擋期間做一些副業(問卷調查等等)最近市內疫情情況大幅好轉,相信很快又可以跟年輕的畢業生們一起重返戰場。雖然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但仍充滿旺盛鬥志。

對花費大段時間閱讀此文的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另外個人有三句話想要說,也算是我目前人生的一個回顧吧。1.即使人生再苦再難,很多時候也要一個人負重前行。放棄很舒服,但不放棄的樣子更美。2.創業這條路,非常人所能走,請三思。但是一但決定了,就堅定的走下去。(雖然我沒有資格這麼說)3.如果想要副業也有所建樹的朋友,請參考知乎。各位大神寫的已經很明白了,除了打字兼職那種還是pass以外,很多副業都應該積極嘗試,切記不能半途而廢,量變到質變不是浮雲。

生活仍在繼續,希望仍在繼續,願與君共勉。


la776


我是一位90後,我來自於農村。我們那裡比較偏遠落後,直到我上了初中才開始通公路。記得那時候我去讀書一個星期才幾塊錢生活費。家裡距離學校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那時候坐三輪車去學校要2塊錢,我為了省這2塊錢都是走路去學校的,還要揹著一袋天鵝袋的米去學校交伙食。我們學校門口有一家粉店,我們學校的學生去食堂打完飯後就跑去門口那家粉店用飯跟老闆換粉湯,我們倒一點飯在老闆那個桶裡,老闆就會打一點粉湯給我們泡飯,這樣吃起來更有胃口。那時候吃一碗粉就去了一個星期一半的生活費了,所以沒有幾個人捨得吃粉。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也慢慢變好了起來,家裡開始買起了電視,後來又有了座機電話,再後來有了手機和電腦。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那裡很多人都買了私家車,蓋起了新房子。我們那個年代生活確實很艱苦,但是也充滿著滿滿的回憶。


小甲不假


你好!我是80末90初的中年寶媽來說,人生經歷實在太多了!從小出生在一個貧窮又封建的家庭,在家排老四,上有兩個姐姐一哥哥哥,下有一弟弟!我主要分享人生兩大大經歷!

1.由於家庭貧窮,8歲時候,大姐13歲,帶我離家出走一個星期。離家的原因很可笑,就因為父母說窮不聽話,不給上學!

離家出走的其他,被幾戶人家收留了,每戶人家住一晚,吃飽又上路,根本不知道去哪裡!好在那時候我們鄉下那邊沒有人販子,要不早成了人販子的砧板肉!想想就後怕!最後跑到離家上百公里的一個村,有個認識親戚的人幫忙送回來!

回到家裡才知道,家裡人把我們姐妹離家出走的信息告訴了整個大家族!好多親戚兄弟們幫找!

貧窮使得我們兄弟姐妹更渴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走出大山!

2.傳銷給人的警醒,2010年,還在廣州就讀大專的我,被一個朋友騙進傳銷。金錢的誘惑,朋友說她哪裡招工,在四川自貢,做文員,工資五六千!當時問做啥工作,說的不清不楚,但是被錢吸引了,我就答應去做!

去了讓我想不到的是自貢是一個那麼落後的地方,說是一個市,跟我們當時的縣城差不多,朋友帶我去她宿舍,媽呀,進屋兩房一廳,坐著二十多人,一屋子的人坐在一起聊天,但是很有禮貌,在探討如何賺錢,有個公式計算,一年賺多少,三年賺多少,五年又賺多少!數目大的簡直讓人掉眼睛!說的話都是天方夜譚啊!晚上睡覺,更是一大堆人打地鋪睡,男男女女,當時就想走,我朋友跟她宿舍的人上百萬個方法不讓你走!還強烈拿走身份證和手機!說出街走走也是有兩三個跟著!

來了第二天也沒有那個意思帶我去見工,我朋友最後在我的追問以及強烈要求下說帶我去見工,去一個山頂,一屋五六十個人在聽課,講的都是賺大錢的計算公式啊!媽呀,我斷定是傳銷了!中間也問我朋友說是傳銷,朋友一直在園話!此時此刻我在不斷告訴自己冷靜,想辦法逃出去,報警!

假裝跟朋友說去吃午餐,叫她帶我去吃這裡的特產,就想兩個人靜靜的聚聚!叫她的朋友回去先,最後選擇了個麵館,吃到一半時候,我趁上洗手間,跑到麵館廚房,叫老闆幫你報警,告訴老闆被騙進傳銷!麵館老闆好人,叫我留在廚房不出去,我朋友當時叫來了七八個傳銷男的,想把我捉回去,好在麵館老闆在周旋!

半個多月後警察來了,報警經過兩天警察幫我追回身份證和電話,幫買了火車票,親自送上火車,還叫火車警務站安排我坐列車餐館箱!做飯如此周到是我在自貢公安局打電話給廣州天河公安局報案!因為在廣州讀大專!又在自己鄉下報警!廣州警察又打電話給自貢公安廳!所以一切順利脫離傳銷!

經過這事,明白了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輕易被錢衝昏腦袋!

經歷這兩件人生經歷,讓我在生活中遇事更加的冷靜對待,不會衝動做出選擇!


玲媽趣事


我作為一個90後的感慨,中學沒畢業就去上技校了。 1,再技校裡生活了兩年,然後畢業安排了個,化肥廠上班,上了六年班。閒錢掙的少,又跳槽自己幹。 2,唉現在的生活還不如上班來,我覺得我自己太能折騰了。現在弄的自己壓力太大了,生活不易。以後要好好努力。 3,為了家庭自己一定要撐住,自己是家庭的支柱。困難是暫時的,以後得生活是美好的。要不懈努力和奮鬥,給家庭和父母一個良好的生活。


A緣閣


我來自雲南,86年中秋節左右出生的,傳說中的秋老虎😊,18歲就開始深圳打拼,見證了深圳這個繁華大都市的一步一步變化,見證了深圳行政區逐步的劃分,那時候的深圳還分關內關外,進去關內必須要在南頭檢查站辦理入關手續,感覺去一趟關內很聖神一樣,哈哈…

現在的寶安新機場,那時候還是一片大海,是政府動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山填海才建起來的,才有現在如此美麗的的國際機場,記得那時候我們廠區後面還是很大的山,工人門天天挖,月月挖,多年後,現在的山早已經是一棟棟的工業園區,繁華的夜市街道…

感恩自己是80後,小時候因家裡兄妹多,也窮過苦過,來自雲南農村的我,工作中始終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多年的工作環境中,不斷學習進步,目前已經從最初的普通員工到職業經理人的蛻變,感恩社會越來越好,感恩自己!

下面分享一段新寶安機場的拍攝影片,視頻拍攝的視角區域都是挖山填海出來的,向偉大工程致敬!

\n

雲南王2鍋


大家好,我是貴陽小諾,我是一個出生在四川的農村90後。

記憶中,小學都是揹著重重的書包,和哥哥穿著壞雨靴,打這一個破傘,卻能開心的上學,放學路上吃著中午在學校蒸好的米飯和剩菜,幾個小夥伴一起分享著,夜裡,爺爺拿出煤油燈照亮我和哥哥的作業本。不知道還有90後用竹條擦過屁股嗎?可能還有樹葉和寫滿字的作業本[機智]

中學時期,我們開始住校了,只能沒週迴家一次,我記得,我老是打碎同學的水瓶,然後老師打電話叫外婆來學校陪錢,每週到了放學,哥哥總是拿著一週剩下的米去爆米花店換泡桐(米花棒),然後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迅速吃光,生怕大人看到。每週回家就喜歡去山上翻地瓜,去河裡抓魚,晚上和哥哥去田裡夾黃鱔。

不知不覺大學了,大家開始離開家鄉,家裡農田也沒有人種了,村裡的村民也都在附近的城鎮買了房子,只有過年的時候,大家會回家上墳祭拜老人,然後又匆匆離開。

現在我們都獨立成人了,總是回憶童年的故事,雖然條件艱苦,但回憶總是甜的!










貴陽小諾


你好,作為北方農村的80後來講,經歷的挺多吧。

小時候我們吃過1分錢10個糖豆,1分錢的冰袋,5分錢的雪糕;看的是黑白電視,一個人在屋頂上轉天線,一個人在下面喊停;我們沒有現在的學步車,剛開始就學騎鳳凰牌大梁自行車;我們玩的是玻璃球,四角,彈弓;我們麥子熟了有麥假,玉米熟了有秋假,那時候沒有收割機,只有人工割;我們上學背的是媽媽用布縫的書包,穿的是千層底的布鞋;上學從來不讓父母送,下學也沒有人來接;冬天教室即使生了火爐,也會凍得瑟瑟發抖。

再後來,冰袋沒有了,雪糕也漲價了;電視從黑白的變成了彩色,但是也沒有離開天線;自行車也有小的了,但是沒有現在這麼小;夏天天氣再熱也只是一個電扇,冬天再冷也只是燒著煤爐,還得提防中煤氣;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公交車;村子不遠處建了機場,也只知道能飛起來,具體裡面啥樣不清楚。

接著,上了大學,才有了第一個手機,還是2g的,也只能上qq;那時候還不知道什麼是高鐵動車,也不知道12306,回家排隊買票,做的是綠皮車;那時候剛剛有淘寶,但是不敢在網上買東西,怕被騙了。

現在,已經結婚了,孩子也上幼兒園了,電視已經可以連上無線了;回家買票直接12306,也不坐綠皮車了;買東西直接淘寶京東拼多多;回村裡也有直達的公家車了;農忙的時候已經不忙了,因為都是機械化了;手機也從2g到了4g,現在5g都有了;聊天基本都是微信,qq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一晃30多年多去了,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的苦日子,也見證了祖國的日益強大,雖然今年多災多難,但是也擋不住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