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產業扶貧 鋪就“致富路”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一招。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泉港區扶貧辦牢牢抓緊政策“指揮棒”,落實防返貧、控新貧、穩脫貧三項機制,進一步鞏固好脫貧成果,帶領群眾穩步走上“致富”路。

泉港:產業扶貧 鋪就“致富路”

  在塗嶺鎮樟腳村,技術人員正在指導村民蔡玉華種植火龍果。蔡玉華2015年底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和孩子均喪失勞動力,一家人全靠蔡玉華在支撐。在“五項工程”、“兩不愁三保障”等政策兜底下,蔡玉華實現了提前脫貧。

  村民 蔡玉華:“看病也有補貼,鎮、村這兩年補貼了很多,我感覺很高興,政府對我很關心,我很高興。”

泉港:產業扶貧 鋪就“致富路”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為了激活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區扶貧辦依託產業扶貧政策,因地制宜,為蔡玉華引進火龍果種植,從技術指導到產品銷售,均有政策保障。

  技術員 週一平:“她整個規模差不多有兩畝左右。我們火龍果按最差的,一畝地可以產4000斤左右,兩畝地可能就有8000斤,我們市場價格是一斤賣到15元,優果跟次果結合在一起,應該有10元的利潤。按8000斤一年,差不多八萬到十萬的收入還是沒問題的。掛果完以後,她自己銷不掉的話,我們會幫她一起把果賣掉。”

  塗嶺鎮樟腳村村委會主任 林偉達:“樟腳村的耕地面積有900多畝,農戶基本種水稻、大豆、花生,我們就是把火龍果產業引進來,讓蔡玉華先種,假如以後效益好了,就可以帶動周邊的群眾全部轉型種火龍果,可以讓貧困戶有造血功能。”

泉港:產業扶貧 鋪就“致富路”

  對退出的貧困人口扶上馬,送一程。從“輸血”到“造血”,在產業扶貧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像蔡玉華一樣的困難群眾,摘下“貧困帽”,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我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提前脫貧,20個扶貧重點村全部摘帽,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居民人均收入2.85萬元、增長8.7%,群眾穩步奔走在“致富”路上,也將提前一步進入小康。

  區農水局副局長 莊延平:“2020年是我們全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區的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落實好防返貧、控新貧、穩脫貧的工作三項機制,強化幫扶措施,落實幫扶責任,鞏固幫扶成果,在貧困戶就業、增加造血功能上下功夫,確保脫貧攻堅道路上貧困戶一個不落、一個不掉隊,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莊凱麗 唐釧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