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財報,我看到的幾個大坑!


眾安財報,我看到的幾個大坑!


這兩天,全球市場主要有兩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美股市場,上躥下跳,害的全球市場都不安寧;另一件大事,就是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報季。

很顯然,相對於海外市場,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報,更能引發觀察君的興趣,尤其是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儘管數據經過多層粉飾包裝,但還是能看出一些有趣的東西。

今天,觀察君就和大家聊聊,眾安,業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自從誕生之日,他受到的關注,就格外的多。當然,這也是因為,和他的出身有關,畢竟是“三馬”攜手打造的平臺,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主兒。

他也是剛剛發佈了,2019年全年財報,恭喜的話兒就不多說了,財報數據還是挺好的。但是,觀察君今天要說的,是幾個表現不好的數據,或者,對於眾安來說,幾個一直燒錢的“坑”。

(1)第一個“坑”:保險

眾安財報,我看到的幾個大坑!


眾安財報,我看到的幾個大坑!


對於眾安來說,作為一家持牌保險公司,儘管是互聯網保險,但也是業內首家呀,保險業務的佔比,自然是重中之重。整體數據看上去,還算過得去,不過拆解一下,還是有問題。

從全年數據來看,眾安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4.54億元,而在上半年,這一數據為盈利9454萬元。一反一正,肯定是下半年業務出現問題。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還是要看財報了。

就從財報來看,保險業務板塊,上半年盈利3.2億元,而到了年底,這一數據發生戲劇性變化,竟然僅為760萬元。

相信你的數學就是再差,也能算出,這兩個數據的巨大差距。換句話說,眾安的保險業務板塊,下半年出現了超過3億元的虧損。

毫無疑問,這個大坑,一下就吞噬了當年的大部分利潤。由此不難看出,眾安去年下半年的保險業務,做的並不好。

(2)第二個“坑”:科技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天生俱來的線上細胞,直接決定了眾安一大特色,就是對科技業務的倚重,肯定要比傳統保險公司高很多。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就從全年收益來看,儘管保險業務出現760萬元的全年盈利,但科技業務全年虧損3.34億,成為全年虧損的絕對大頭。

眾安財報,我看到的幾個大坑!


而在上半年,科技業務同期虧損分為1.62億,虧損勢頭一直在全年延續,不過相對比較平穩。

不過,從財報來看,眾安的科技板塊,亮點不少:

保險科技輸出覆蓋海內外市場,科技輸出收入2.697億元,同比上升139.9%;

系統產品服務36家保險行業客戶;

與Sompo、Income、Grab共同為用戶提供按需型、定製化的保險產品,Grab生態產生超過500萬張保單;

2019年12月虛擬銀行率先啟動試營業,以“用戶共創”模式,來打造銀行產品。

很可惜,這些科技亮點,也未能掩蓋科技板塊虧錢這個“坑”。

(3)第三個“坑”:虛擬銀行

本來,其它業務並未引起觀察君的興趣,但看到其虧損金額後,3.16億的全年虧損,不算小。好奇心趨勢,還是決定研究一下。

根據財報,其他業務包括,除了保險、科技板塊以外的實體,例如保險經紀、生命科技,以及虛擬銀行。其中,虛擬銀行是將金融科技與銀行業務融合,於中國香港經營虛擬銀行業務,該業務於2019年末尚處於試營業階段。

資料顯示,2019年3月27日,眾安獲得了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首批 “虛擬銀行”牌照。作為非銀行背景申請者,獲發“虛擬銀行”牌照,是對眾安在金融科技能力方面的認可,2019年12月18日,眾安銀行率先啟動試業,成為香港第一家試運營的虛擬銀行。

當然,因為沒有具體詳細的數據,只能說,眾安銀行還在前期投入階段,產生較大費用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後續經營效果值得關注。

(4)第四個“坑”:消費金融

財報顯示,眾安全年賠付率67.4%,相比 2018年上升7.5個百分點。

對此,眾安解釋,2019年的賠付率同比有所上升,主要還是消費金融全行業風險上升的影響:

2019年宏觀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消費金融全行業的風險持續上升,導致金融生態賠付率同比上升24.7 個百分點。2019年,眾安保險的消費金融賠付率高達97%;而2019年上半年、2018年全年該數據分別為78%、72.3%。

對此,眾安保持以審慎的態度發展消費金融業務,並且縮減了消費金融的業務規模,尤其是在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時大幅提高了准入門坎,以控制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逾期風險,截至2019年末消費金融生態所承保的在貸餘額同比下降約22%(2019 年12月31日: 人 民 幣256億 元;2018年12月31 日:人民幣328億元)。

從賠付率來看,眾安的消費金融業務風險卻在迅速提高。

眾安財報,我看到的幾個大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